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少农村地区刮起了一股"人情潮",人情之风愈演愈烈的背后实际上是农村人情关系的异化发展,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加重了农民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阻碍了农村和谐社会的进程。本文以农村人情关系为研究对象,对农村人情关系的现实表现、影响以及异化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农村人情关系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2.
本文深入分析了人情圈、传统消费心理、家庭经济和家庭类型四类因素对农村家庭人情消费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村家庭人情消费的相关因素分析模型,进一步揭示了各因素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对于如何引导当前农村文明消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于以往关于农村人情消费理论或调查研究大多建立于社会学框架中,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在抽样调查数据基础上对泛北部湾中国区域农村人情礼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农民的人情消费受到收入、教育水平、亲戚朋友圈子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旨在为泛北地区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农村社保制度的完善和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扩大内需,启动消费是当前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一项重要政策,而如何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则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以及制约农民消费的原因,并提出了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人情社会"是一种特殊社会状态,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而构成的特定利益集团.这个看似隐匿的社会结构无处不在.而由此形成的"人情文化"在传统中国社会一直就占有强大地位,而其延续和变迁也为农村现代化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文章试图从经济、政治等诸方面分析"人情文化"对农村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部边远地区农村在处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中,存在以下倾向:(一)家庭消费,积累和储蓄比例失调.积累规模小,增长速度慢,投向不合理;消费存在盲目性.缺乏计划性,增长速度过快.(二)出现几种不正常消费方式:—是挥霍性消费。丧葬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浪费钱财.二是人情消费.  相似文献   

7.
短期无解的人情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享 《改革与开放》2013,(12):103-104
"重关系,讲人情"这一根植于传统熟人社会的处事原则与"凭实力,讲制度"这一立足于现代文明社会的行动准则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发生了冲突,在都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与现代面前,许多中国人陷入了人情的困境。然而,"重关系,讲人情"的工具性以及在中国的普世性使其仍然具有优厚的生存条件,同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人情关系"文化滞后于业已建立和完善的现代制度也是一种难以避免的事实。人情困境会随着现代社会体制机制的完善而不断缓解,"人情关系"文化不会消失,但会随之变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8.
扩大内需,启动消费是当前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一项重要政策,而如何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则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以及制约农民消费的原因,并提出了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段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当下愈演愈烈的人情消费:沾了政策的光,遭了送礼的秧。五十元寒碜,一百元一般,二三百常见,四五百体面,上千才好看。生儿育女需贺喜,娶媳嫁女礼必到。升学参军祝高登,建房乔迁送吉兆。生日寿辰拎糕炮(爆竹),门店开业凑热闹。伤病残死花大钞。逢早过节家家跑。好酒要成箱,鸡鸭软包装,水果装成筐,点心盒子明晃晃,外加红包最时尚。送不起的人情礼,担不起的人情费。别看席上喝喜酒,回家以后才掉泪。人情酒啊人情酒,何时才能饮个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剖析还礼行为上的差异表现,从而试图揭示中日两国支配其各自还礼行为的义理和人情.中国和日本虽然同属东亚国家,两国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两国在赠答文化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别,日本人还礼受义理支配,中国人还礼受人情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对精准扶贫的研究多是从宏观的政策、手段、目的导向出发,而忽略了对我国特有的农村熟人社会中的固有情感以及微观层面上精准扶贫具体运作机制的解释。在我国正式制度的运行机制中,人情充分地表现出了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农村扶贫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人情本身具有积极的一面,却带来了许多问题,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文章将从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社会行为持续发挥作用的人情因素出发对我国精准扶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牟善婷 《黑河学刊》2011,(7):141-142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受从众、攀比等不良心态的影响,人情消费支出名目繁多,外延不断延伸,逐渐成为人们难以言说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应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种铺张浪费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三农"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三农"问题中,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则是重中之重.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国内外实践看,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与农民的增收呈正相关关系,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因此,针对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当前促进农民增收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曦 《黑河学刊》2007,(5):39-40
在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形势下,理性消费者应选择增加当前消费,然而中国居民储蓄率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中国居民的消费效用曲线是受社会保障制度、信用程度、历史传统、外界投资环境等因素影响的多变量消费效用曲线,这也解释了导致中国居民"非理性"跨期消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的“人情”其含义已经较传统社会有了变化,作为“人情”主体的“人”已经由作为个体的“私人”扩展到了作为群体的“社会”,因此“人情”绝不仅仅指的是“私情”了.这就要求当代领导干部站在现代政治的视角上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问题,从而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情与职责的关系:顺人之情——顺应民情;正己之情——不徇私情;因情制礼——制度设计人性化.  相似文献   

16.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因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圈子不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简单说,就是“做官”要懂得融入所谓的小“圈子”。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十分看重“人情”,做什么事情往往把“人情关系”放到重要位置,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重庆市两个少数民族贫困县295户农户为样本,通过构建低保户识别Lo-gistic模型和农户低保政策公平评价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来评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平性.研究发现少数民族贫困县低保产生程序不受人情因素影响,但农户对政策公平性评价不高,且评价结果受主观人情因素影响.由此说明政府应加强宣传和管理,提高农户对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张洁 《魅力中国》2010,(19):29-29
本文通过对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书的学习,结合调查实践,对农村婚礼中的馈赠原则、礼物交换、互惠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当代农村婚礼中的人情互惠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中,彼得.布劳试图通过对人们之间交换关系的微观社会学分析,为发展对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宏观社会学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基础。该理论可以解释不同性质的交换原则及产生过程,如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不同原则、中国式人情交换与权力的形成过程等。  相似文献   

20.
如何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对于农民消费问题,却缺乏相应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深入农村,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当前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分析制约农民消费的因素,进而提出激发农村消费潜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