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尚“实用教育”的斯坦福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宇明 《中关村》2007,(4):88-90
作为一所独具特色的私立大学,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上世纪60年代,当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在学术和学生运动上双双远近驰名之际,斯坦福大学却还默默无闻。但今天,斯坦福大学已经被视作“西岸的哈佛大学”。  相似文献   

2.
魅力哈佛     
郭宇明 《中关村》2006,(11):91-93
创建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是全美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它的总部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波士顿的剑桥城,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建校之初,大学被称为“剑桥大学”,因为最早的七十个建校委员都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就连大学坐落的小镇,也改名为“剑桥”了。建校两年后,身为建校委员之一的约翰·哈佛,将自己一半的财产和藏书(大约二百六十册)捐献出来。为了感谢和纪念他的贡献,学校正式定名为哈佛大学。美丽校园成就学术圣殿哈佛——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并没有一个能将其主要机构、部门容纳其中的,就像我们中国人常见的那种宽…  相似文献   

3.
郭宇明 《中关村》2006,(11):79-79
在西方流传百年的英文名著《哈佛经典》(又名《五尺丛书》)终于在中国登陆了,由北京东方神鸟图书发行有限公司负责总发行,这是一套在西方流传百年而经久不衰的经典丛书。该套丛书由哈佛大学及美国其他名校100多位著名学者历时数年编写而成,于1909年在美国问世,近百年来已成为西方家庭的必备藏书,是西方学生接受古代和近代文明教育的最权威读物。该套丛书的主编是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任期最长的校长查尔斯·爱略特(CHARLESW.ELIOT),1896年年仅35岁的他就被任命为哈佛大学的第二任校长,一直任职到1909年,在他的带领下哈佛大学成长为…  相似文献   

4.
萧惑之 《中关村》2013,(11):122-124
也许你能看懂我今天的文字,但未见得能做出我当年的习题,也许你能做出我我当代的习题,但未必能看懂我今天的文字。  相似文献   

5.
10大过客     
人物白描 史蒂夫·巴尔默(Steve Ballmer)1956年3月24日生于Detroit教育背景:哈佛大学理学士;斯坦福商学院工商行政管理硕士。工作经历:宝洁公司助理产品经理;1980年,微软公司销售支持执行常务副总裁;1998年7月,微软公司总裁。2000年1月,微软首席执行官(CEO)  相似文献   

6.
程桔华  白桦 《中关村》2007,(2):74-88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是元月七号,在这里我为大家送上新年的祝福,祝愿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7.
谭维克  毛重渝 《中关村》2006,(3):101-102
今天是艺术家们的聚会,高朋满座,群英荟萃。此时此刻,我又想起了去年在茶话会上说的八个字:文化之海,艺术之淀。这八个字形象生动,文化、艺术是主题,海、淀中舞台。进而言之,“海”又标志着宽广的境界,“淀”意味着是一种厚重的情怀。文化之海、艺术之淀朝哪个方向走?我想在今天应该是传承文化,开创未来。我们不能停留在回顾过去,陶醉以往。我们应该开创新的未来,实现新的跨越。因此我想在这儿编几个词,讲“五个创”,就是创造、创意、创作、创业、创新。首先,讴歌创造生活。生活、实践、创造是同一系列的概念。火热的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艺术…  相似文献   

8.
俞永福 《中关村》2013,(4):80-80
2006年年初,我第一次见到了今天在UC创业的两个搭档何小鹏和梁捷,当时我还在联想投资,而他们正在找投资。接到他们递过来的名片,我愣了一下:两个人名片上的Title怎么都是副总经理?我马上就问总经理是谁?他们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实际上,何小鹏和梁捷就是公司的负责人。之所以都印"副总经理",有两个考虑:第一是见客户的时候,如果有些问题不好当场拍板,可以说"我们再回去跟老大商量商量"。更关键的是,他们觉得两个人都是技术出身,未来需要找到一个在战略规划、经营管  相似文献   

9.
萧惑之 《中关村》2012,(7):114-117
在这部书稿里,经济增长这一论题被迈克尔·斯宾塞教授写得充满智慧,并且循序渐进。全球的政策制定者最好都能看一看。——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罗德里克  相似文献   

10.
言论     
你在做事的时候,有时候是在培养今天的利润,有时候是在培养明天、后天的利润。只看到今天,明天怎么办?而只看到后天,今天就会饿死。 —华登国际中国区总裁高群妞 未来的互联网模式应以管道理念来构建,以用户为中心,采用一体化的网络模式,保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上提供用户所需要的服务。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 在高科技领域,如果你不站在潮流前列,他们将会摧毁你干的·切,更悲惨的是将毁坏你雇员的生活。我们不愿意再有这样的经历。思科系统公司CEO约翰·钱伯斯 当我们犯傻的时候,聪明人就特别有用:而有强烈进取心的人,不管遇到…  相似文献   

11.
杨柳 《中关村》2005,(4):56-57
哈佛大报告厅的演讲台,一个各国元首来到哈佛所站立的地方。2005年2月18日,一位中国行政区的区长站在了这里。他,就是北京市海淀区区长周良洛。而周良洛出现在这里的同时,也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海淀,已大步迈入国际舞台。在哈佛大学的商学院、法学院以及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每年都要共同举办一次北美地区与亚洲相关的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会议——“哈佛亚洲商业年会”。此次,  相似文献   

12.
康华 《中关村》2004,(1):121-121
这几年,李欧梵任上海成了一个关键词。搞文化研究尤其是上海研究的人,多少都不能回避他的《上海摩登》,该书于1999年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本,由上海正走红的毛尖小姐(权威电影评论《非常罪 非常美》的作者)执笔翻译,毋庸质疑地沾染了几分毛氏文笔的灵性。哈佛的版本我没缘分见到,中文版倒是在  相似文献   

13.
孙明莹 《中关村》2004,(6):80-82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有很多世界闻名的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大学等等,其涵盖的课程数量和范围也非常广泛,非常贴近个人的职业发展。学生在这里可以开阔眼界,了解最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前沿,培养个  相似文献   

14.
1984年,孙丕恕很偶然的机会进了浪潮,但一进浪潮他就认为浪潮是一个适合年轻人发展的地方。十多年过去了,孙丕恕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今天浪潮集团的总裁,在浪潮经历了太多的成功与失败之后,如今他正带领着浪潮走向另一个辉煌。他说:“很多年前,就有人拉我出去做,现任也有很多人跟我谈,但我认为我的事业在浪潮。”  相似文献   

15.
沈独  李春晓 《中关村》2006,(8):63-63
读《中关村》杂志《“象牙塔”腐败是谓“国耻”》,颇有同感。我们很不情愿地看到“象牙塔”的腐败已经走出“国门”,影响国人的形象。一位国际著名学者指出:“中国科研界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不改变这种局面,自主创新就没希望。如果科学家整天忙着钻营发表论文、升官、评上终身教授,那就不可能做出很大成就。”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先生提醒我们:“一些中国学者功利思想严重,不踏实做学术,过度追求名利”。中科院高层领导无奈的承认:“我国学术界人才成长的环境宽严失当……到了比较浮躁、比较肤浅、比较浮夸的程度。”话…  相似文献   

16.
马彦军 《中关村》2008,(4):94-97
像大多数海归一样,楼柏良虚怀若谷、不恃张扬。采访他的前前后后,他始终把同事、他人放在第一位:“如果说我今天有点成就,那也是所有同仁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不认为我做出了什么,这次接受采访,我倒是觉得我有义务为我们的团队、为中关村创业园的领导们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彭丹梅 《中关村》2004,(12):64-66
8月3日傍晚,在海淀黄庄一家咖啡馆的二楼,一个穿着休闲装的男子坐在角落里,背靠大门,悠闲地喝着矿泉水。记者的第一感觉告诉我,他就是史朝翔。“跟踪追击”了两个星期,今天才算逮着他。自报家门后,史朝翔对我笑了笑:“对不起,白天确实太忙。”史朝翔给我的第一印象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的年轻与普通很难让你将他与一个跨国公司的CEO联系起来。而谈起话来的史朝翔却是另一番模样: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他的激情与活力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你,让你不自觉地和他一起沸腾、燃烧。没有故作姿态的深沉,没有刻意的言语修饰,眼神中一会儿流露出孩子的天…  相似文献   

18.
程桔华 《中关村》2013,(3):68-69
"啪啪今天解决的是本我的需求。在成长期,产品发展和用户体验与营销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9.
我见到新奥特集团的董事长郑福双,既不是在什么酒楼、茶社,也不是在他的公司所在地,而是在北京大学校园内的英杰交流中心大厅里。他个子不高,充其量只能算是个中等个;皮肤黝黑,显然不是温室里的花朵;端端正正的国字脸上,因戴副浅边眼镜而颇有几丝儒雅气度。郑福双的致词,或许是各位演讲者中最为简短的:……为了今天,我和新奥特的同仁们一起努力了13年。所以说,给我3分钟的时间真的太短……但是,我又要说,给我3分钟的时间也太长了。其实,4个字就可以概括我们成功的历程,这就是“诚信、创新”。  相似文献   

20.
俞敏洪 《中关村》2014,(1):112-113
面对什么时代、什么要求,就要作出什么样的改变,我觉得这是企业家血液中间应该有的东西。 今天我从电影《中国合伙人》讲起。这部电影是照新东方的故事拍的,但是这里有一些东西不太一样。我从这部电影引申出一个概念,就是合伙的概念。大家在一起合伙到底怎么才能成功?我和徐小平、王强虽然在发展当中有一些冲突,但我们合伙在一起还是相当成功的,我从中总结了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