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倪金节 《商周刊》2012,(20):17-17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十年快速增长之后,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只是依赖投资拉动的堆积式经济增长"老模式"痕迹仍然较重。这需要中国经济加快改革的步伐,清理掉制度障碍,这是确保中国竞争力持续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经济增长与自主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对资本积累、劳动投入、全要素生产丰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经济增长过去主要依赖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论证了实现我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增长要摆脱对要素投入的依赖,转而依赖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3.
投资规模扩大和投资效率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中国投资增长、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发现投资增长和投资效率提高均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但中国经济发展长期高度依赖投资规模的扩张,投资效率没有得到相应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正面临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投资规模驱动型增长方式向投资效率提高驱动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资源的高消耗和污染的高排放实现的,并且这种现状仍在恶化,已经日益明显地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针对这种状况,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目前有效解决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加深,油价逼近100美元大关,经济陷入明显衰退周期。在迈向2008年的关键时刻,人们关心的是,东亚经济将何去何从?中国能否独善其身?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发布报告认为,东亚近年来的增长模式,有望在2008年得到持续。“2008年,这一地区会有更强的增长动力”。花旗银行发布研究报告,对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保持乐观,并对目前中国增长过分依赖投资的问题提出警告:“中国政府过于依赖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问题将越发严重。”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能源依赖”、“能源高耗”等特征,能源紧张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规律及其阶段特征,并提出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平衡增长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平衡增长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文对中国经济失衡的主要特征、原因、经济平衡增长路径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平衡增长中的作用机制和有效性等四个方面对现有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就该问题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已成为本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界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本文在讲述中国经济增长真实性基础上,从微观要素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基础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源泉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军 《经济学》2002,1(2):301-338
对于一个劳动力供给如此富裕的经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什么在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下降?本依赖“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对此做了解释。章首先发现了改革以来中国的资本-产出比率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一个显的负相关关系,然后给出了对这一关系的理论解释。章认为,出现这个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的形成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不敏感。在此基础上章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率在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可以由资本形成过快、从而投资收益出现持续恶化来解释,而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短期)总需求不足的结果。这意味着,缺乏一个有效率的投资体制和金融体系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点和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选 《生产力研究》2006,(2):36-37,62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实现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的组成形式或者说是实现经济增长所依赖的增长源泉构成及其路径。文章从资金短缺、劳动力过剩、地区经济结构不平衡、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四个方面探索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点和必须克服的障碍,得出非均衡转变战略和资本密集型投入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综合现有的经济理论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建立储蓄增长、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同时采用Granger因果检测检验各地区三者间关系,并与模型结论比较。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三者关系与模型结论基本一致,即投资增长、经济增长及储蓄增长间存在良性循环;而中部地区投资效率低下、西部地区资本供给不足,致使中西部经济中的三者良性循环被迫中断或被低水平恶性循环取代,从而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急剧扩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中国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数和国际科技论文发表数作为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发现授权专利数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同时经济增长引起科技论文数量的增加,但论文数量的增加却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这说明我国创新活动的质量和层次还需要提高,科研投入和评价方式还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资源依赖、地理区位与城市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永平  叶初升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1):114-123,128
本文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探讨了资源依赖、地理区位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地理区位因素之后,资源依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依然呈现反相关关系,"资源诅咒"在城市层面同样存在。同时,地理区位与自然资源依赖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联合影响,距离重要港口城市、中心大城市和三大经济区域中心城市越近,城市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越低,其经济增长越好,优越的地理区位能够减轻资源依赖导致的"资源诅咒"效应。最后,我们的分析也表明,通过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意愿,阻碍FDI流入,弱化民营经济增长等渠道,资源丰裕导致的资源依赖阻碍了城市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脱钩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爱文  李东 《技术经济》2013,32(1):106-111
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Kaya恒等式,使用LMDI方法,建立扩展的Tapio脱钩模型。选取1990—2010年中国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数据,对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期间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弱脱钩关系,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能源强度降低是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关键。最后提出"降低能源强度、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的对策以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所以搞清楚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关系就十分必要。通过计量分析可以得出: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是推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财政支出增长不是推动GDP增长的因素,但是不能否定其在反经济危机中的巨大作用;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是推动CPI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制定货币供应量政策时,既要考虑到推动GDP增长的目的,也要受到CPI上涨的制约,需要在二者之间权衡;在制定利率政策时要研究均衡的利率,实际利率要向均衡利率靠近,并且要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以达到最大的资本积累量,保证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边界分析方法测算了1997—2009年省际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水平,并进行了区域差异化比较;然后借鉴物理学的耦合度理论,构建建筑业TFP增长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效应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遴选出二者耦合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和阶段进行了研判。研究表明:区域建筑业TFP增长存在较大差异,依据其增长率大小将31个地区划分为负增长、低增长、中增长和高增长四种类型;二者的耦合程度较高而耦合协调度较低;约束建筑业TFP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GDP水平,判断中国区域建筑业的经济增长仍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和资本经济阶段。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采用空间计量模型、R软件和Moran指数对云南省各县域的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检验,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各县域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各县域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影响云南省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城镇化率、工业化、财政支出等。  相似文献   

18.
徐胜  司登奎 《技术经济》2013,32(9):106-110,130
构建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阈值协整模型,利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进行估计。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碳排放随着经济增长周期的发展表现出非线性变化特征;蓝色经济区的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阈值协整效应发生在人均GDP增长率为9.54%和13.46%之处;从产业结构和能源使用效率对碳排放的阈值效应可看出蓝色经济区正在走产业升级和转型之路,因此需要注重培育高新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包含资本质量的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总量生产函数,对中美日三国1980—2007年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考察期内,不同要素对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在三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均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体现在资本质量上的技术进步对于不同国家则有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日本经济而言,资本质量对日本经济发展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日本经济的资本质量状况长期阻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这一点能够为日本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期低迷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为了进一步分析三国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同时又将整个考察期划分为三个子时期,并对三个子时期内不同要素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程度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了前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The main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ole of fiscal policy from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oints of view. To achieve this goal, “Human Capital and Public Capital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is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two traditional factors: human capital and public capital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Social Capital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considers qualitative variables introducing some socioeconomic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process analysis. In this case, social capital the main variable will be considered. “Empirical Analysis,” an empirical analysis is developed considering the case of European countries prior to the EU enlargement. Finally, in Conclusions,” the main conclusions will be resum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