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日前寒流席卷全球,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漫天风雪所包围。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在高喊全球变暖口号的今天会遭遇如此严寒?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日前多位权威气候学家表示,连日来的异常气候很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的开端而已,在接下来的20至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微型冰河世纪。  相似文献   

2.
3.
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空洞等问题持续地发生,全球气候问题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与此同时,国际贸易这个问题也一直是全球的热点,国际贸易与气候的关系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从气候与贸易的关系入手,引入碳关税征收原则在国际贸易法上的应用,探讨国际贸易法制定上的不足,不断地完善我国国际贸易体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林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森林与气候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历史数据基于Copula函数模型验证林业经济发展与气温、降水量、湿度与日照数等气候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林业生产总值与气温正相关,与湿度、日照数负相关。当我们认识到林业经济总产值与气温、降水量、湿度、日照数之间的相依关系和相依结构,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将会对制定宏观经济发展规划与森林资源开发战略,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据英国媒体报道,著名气候专家克瑞斯·古达尔目前出版了一本名为《拯救地球的十项技术》的新书,称人类如果使用十种新技术,将可以避免地球出现毁灭性的气候灾难。  相似文献   

6.
1986~2016年呼伦湖水域面积动态变化及与气候因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呼伦湖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湖,在呼伦贝尔市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动态监测呼伦湖水域面积是呼伦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方法]以呼伦湖地区1986~2016年Landsat系列卫星TM、ETM+、OLI影像,通过目视解译提取呼伦湖31年的水域面积,分析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特征,并探寻其动态变化的气候驱动因素。[结果](1)1986~2016年呼伦湖水域面积动态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呼伦湖水域面积最大为1991年的2315.94万km2,最小为2012年的1761.90万km2;(2)呼伦湖水域面积与生长季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降水量、平均气温、蒸发量虽然在统计上与呼伦湖水域面积无显著相关关系,但间接地与平均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呼伦湖水域面积与乌尔逊河、克鲁伦河年径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从长期来看,呼伦湖水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减少区域分布在东北部及南部;不同气候因素对呼伦湖水域面积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关关系且影响各异,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海省气温、降水因子和人口分布关系进行了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的方法,认为人口分布与两种指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和差异性,从而发现青海省气温对人口的分布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降水。  相似文献   

8.
雪明  武曙红  程书强 《林业经济》2012,(3):35-37,49
围绕国际气候谈判中已经出现的一系列与林业议题相关的国际和国家林业政策,结合各国为实施国家低碳发展战略而制定的林业政策,对目前国际气候制度下的林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可能对我国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宏观政策、项目管理政策等方面对我国现有林业政策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战略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参与国际气候林业议题谈判及实施国家适当减缓行动框架的林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区作物气候生产力及其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长白山区玉米、水稻和大豆的气候可能产量模式和地理分布模型,计算了各地的气候生产潜力,并进行了地形影响订正。结果表明,长白山区主要农作物气候生产力的地理分布特征主要取决于地势、地形和经度,气候生产力随着海拔的升高按照三次抛物线函数递减,随着经度的升高按照线性函数递减。主要山体的南、西南坡气候生产力较高,北、东北坡气候生产力较低。该项研究为长白山区农业立体开发提供了综合气候生态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地质遗迹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文章通过介绍地质遗迹资源的主要类型,分析国内地质遗迹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借鉴国外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经验,提出进一步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度重视林业的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进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改善生态及应对气候变化,都将产生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要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加强扶持,搞好服务。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林业发展应实行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要大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要全面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把兴林和富民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由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的能源运用过程及其造成环境污染的负面作用是值得借鉴的。 21世纪新的清洁能源的展望和地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存在的优势,我国长春用地温热供暖制冷的交换技术已取得成功,这项科技成果将成为新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由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的能源运用过程及其造成环境污染的负面作用是值得借鉴的21世纪新的清洁能源的展望和地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存在的优势,我国长春用地势热供暖制冷的交换技术已获得成功,这项科技成果将成为新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林业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国际社会关于林业在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的共识,介绍了中国政府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的重大政策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There is a limited case for assisting trade-exposed emissions-intensive industries during a transitional period during which Australian resource industries but not all of their major competitors are subject to emissions constraints. There is no case for protecting Australian industry from all adjustment and loss of asset valu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The valid case is analogous to anti-dumping assistance, being confined to the case where weaker emissions constraints elsewhere would force adjustments that would be reversed later. The case for assistance is limited by the effect of others' weaker emissions constraints on global resource prices.  相似文献   

17.
地球资源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今天的人类面临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难题,必须创新制度,转变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和资源经济发展模式,通过资源的绿色开发和绿色利用,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绿色发展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地非农化与人类活动的动力学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建立农地非农化与人类经济活动、人口增长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方法:数学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1)当农地承载力较大时,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总量可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农地非农化水平较高。(2)过度的农地非农化、低效率土地资源利用等一些减小资源承载力的人类活动,都将导致人口—土地资源系统作较快的非周期运动,而剧烈的变化意味着灾变。(3)农地非农化水平一定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可促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4)当前,大量的农地被非农化,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尤为重要。研究结论:农地非农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非线性系统,不同的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方向,将形成不同的平衡态,进而导致系统演化趋势迥异。  相似文献   

19.
事业单位财政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有:①违反规定使用和骗取财政资金;②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行为;③违反国家建设投资项目管理规定的行为;④将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私存私放的行为。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认识偏差、利益驱动、制度弱化、体制缺陷、监督乏力。减少事业单位财政违法行为的对策:①深刻认识财政违法行为的危害性;②强化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③加大财经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⑤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数字地球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资源的 比自然资源更为重要,这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机遇。中国的“数字地球”建设将会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信息保障2体系,满足可持续发 政府决策、宏观调换、科技创新、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与管理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等对信息方面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