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乡村旅游是一种依托乡村资源,以乡村自然景观、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为基础的旅游形态,满足消费者游览观光、认知和情感体验等个性化需求的旅游方式。文旅融合则是强调重视旅游文化内涵建设,挖掘乡土特色,通过本土文化的嵌入凸显旅游文化特色,提升乡村旅游文化旅游辨识度。本文以大余县丫山旅游度假区为案例,来探讨乡村旅游在产品端、营销端、服务端如何做好文旅融合。  相似文献   

2.
<正>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各部门应以旅游景观和建筑为载体,挖掘乡村旅游资源蕴含的文化要素,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在文化创新角度、乡村旅游产品和资源创新角度提出完善对策,以期激发乡村旅游发展的活力,开发出更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3.
由于气候、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北方寒冷地区乡村景观规划与其他地区有着显著的差别。探讨北方寒地乡村景观对寒地景观特色的体现及村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北方寒地乡村为研究区,针对研究区景观规划及建设中存在景观特色不突出、案现色彩单调及缺少“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等问题,提出北方寒冷地区乡村景观规划应以建设“生态城镇”为目标、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及充分考虑“以人文本”因素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特色乡村风貌旅游为平台开展农产品营销活动,能够很好地控制乡村农产品的成本,提升各类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有关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地调整农村地区的整体产业结构,以求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策略。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能够切实带动起农业以及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了我国农产品的加工进程,而且还能提升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提升农民群众的效益。本文论述了利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开展农产品销售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销售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城郊景观特点进行分析,重点突出景观与行为的相容性分析,确定乡村旅游景观观赏型和农产品开发利用型乡村旅游产品为主导产品。  相似文献   

6.
品牌在当今社会,是与同质产品竞争的一把利剑,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业只有形成独立特色的品牌,才能形成市场优势,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彭水县周家寨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探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乡村特色旅游的品牌化营销的方式,利用"文化彭水",挖掘文化内涵,增强文化底蕴。结合周家寨特色经济,树立乡村旅游品牌个性化开展多元化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新农村乡野景观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建设背景下,拥有农业自主条件的可持续景观,且具备粗放的乡野大地背景,让田园文化、田园风格成为景观建设条件,同时发展乡村经济、乡村文化、自然环境的一门综合系统景观。由于乡野景观在众多景观中受到的干扰程度很低,所以它极具自然属性,这种自然属性将在乡野景观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并引导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农业植被景观的生态美学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欢  唐文 《商场现代化》2010,(11):63-6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乡村景观研究逐渐成为景观科学和景观规划领域一个新课题,人们已经认识到农业环境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体验价值。该文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探讨农业植被的景观构成形态以及其内在的美学特征。这对于如何保护和加强乡村景观的特色与完整性、挖掘植物景观意象、创造可持续的和谐景观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较大,要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发展乡村旅游景观是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巴蜀地域是我国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其区域在前几年提出了在文化视角下面,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概念,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会,巴蜀地区本身就有着"农家乐"的旅游模式,在充分展现出其特有的田园风光和巴蜀文化,将具有浓郁特色的川味文化深入其中,是该地区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京津冀发展核心地带的燕郊经济开发区,潮白河是燕郊唯一一条河流,其两岸的景观风景变得尤为重要。之所以选择潮白河滨水广场景观设计教学是因为优秀的滨水广场景观不仅让人感觉轻松愉悦,还要做到自然风景与建筑较好的融合,结合京津冀一体化特点作为案例教学非常合适。而目前潮白河滨水广场的不足之处在于道路规划不合理,广场的每个功能分区也十分混乱,不能满足不同目的的人群在此休闲或运动。城市滨水广场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是一个城市设计的重要体现,因此做好潮白河的滨水广场景观设计,会给燕郊带来更好的城市景观体验。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理清发展头绪,指出黄石乡村旅游应该实施增长型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利用优势和机遇,对抗劣势和威胁,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地方文化,统一规划、重塑旅游形象,强势打造黄石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2.
《上海商业》2011,(11):49-49
世界地理学家和田园社会学典籍中有关城郊、乡村的界定并不少见。有位名为格利普提斯(Glyptis)的认为,任何非城市环境,即“城市边界之外的区域”皆为乡村。然而从乡村景观的角度看,乡村是一种格局,是历史上不同文化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的记录。  相似文献   

13.
文章着眼于新型城市化、乡村生态旅游及其功能,对三者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城市业态进入乡村,影响乡村景观塑造,城市文化冲击乡村文化;影响乡村文化传承,城乡差异造成乡村人才外流;影响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盲目城市化破坏生态环保;影响乡村旅游体验这四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提升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功能性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现代校园人文景观的历史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校园历史文化为出发点,系统进行了基于大学校园文化传承的景观特色设计研究。通过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发展现状的分析,寻找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不足与大学文化传承方面缺失的根源,通过对校园文化的深入探讨,寻找适合大学校园的,蕴涵校园历史文化的特色景观;以此来解决校园文化迷失、景观同质化、缺乏特色等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5.
扬州水文化产业规划及其产业形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的水文化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加快建设水文化产业有利于主动策应运河"申遗"、上海世博会,形成文化产业高地。扬州水文化产业的主要定位:水景观和水工建筑物以及河道岸线景观相结合、水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相结合、水文化和古城文化相结合、水文化和文化产业相结合;具有扬州风格、扬州气派,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国际重要影响的水文化产业。水文化产业规划"T"型模式,即轴圈片组合模式。水文化产业形态创新:水城主导型、运河影视演艺基地型、生态湿地休闲度假型、动漫创意文化产业型等。  相似文献   

16.
从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名称设计、枣庄乡村旅游产品视觉识别系统及枣庄乡村旅游产品解说系统等视角,研究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对于枣庄乡村旅游文化符号的表征。结合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在名称设计、文本宣传、产品解说、视觉识别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通过产品名称设计让旅游者产生乡村文化意境,请专业人士设计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视觉识别符号,完善乡村旅游产品解说系统等。以具有代表性的枣庄乡村旅游文化符号元素将枣庄乡村文化的多元性、乡土性、鲁南地方特色表现出来,促进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创意开发。  相似文献   

17.
<正>一、乡村文化振兴必须传承和发展乡村特色文化随着城镇化的比例和速度不断提高,许多乡村在不断萎缩甚至消亡,与之相应的乡村文化也随之逐渐消失。因此,实施农村振兴,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需要激活乡村的文化元素,提振农民精神,兴盛文化产业。只有乡村繁荣了,广大农民高度自信了,城乡共同融合发展了,特色的乡村文化才能加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文化要先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需要正确认识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借鉴成功做法,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度挖掘,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好乡村文化的应有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婺源这个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最后的香格里拉",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的"朝阳产业"。而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要素之一,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景观会带来一些影响。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空间景观形态、乡村田园景观、乡村人文景观、乡村生态环境景观等方面出现一些变化,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杜娟 《商展经济》2024,(6):62-6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文旅产业已逐渐成为乡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佳木斯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且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和浓厚的乡村文化底蕴,是开发佳木斯特色乡村文旅品牌的重要基础。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基于非遗活化设计的佳木斯乡村文旅品牌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针对现有问题,从加强非遗文化的活化设计与活态传承;提炼核心价值内涵,加强品牌形象的整合营销、塑造与提升;突出冰雪特色,提高佳木斯乡村文旅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为将非遗文化融入乡村文旅产品及开发佳木斯特色乡村文旅品牌提供了一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