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陆海新通道"陆海新通道"纵贯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以重庆和新加坡为"双枢纽",通过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等多种物流组织方式的高效联动,形成纵贯西北西南、联通中国西部与东盟国家(地区)的陆海通道主轴,实现与中欧、中亚等国际通道的有机衔接,形成"一带一路"经中国西部地区的完整环线,构建联通全球的互联互通网络。"陆海新通道"建设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形  相似文献   

2.
<正>实现西部12省区市全覆盖、辐射全国18个省份,通达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中国西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南北向陆海联动战略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部署,也是加快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重庆与世界》2023,(3):18-21
<正>[进一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3月3日,重庆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决定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全团建议—进一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把在新征程上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到新高度。重庆作为国家定位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肩负重大使命。针对国家层面协调机制有待增强、重大基础设施瓶颈日益凸显、支持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全团建议提出了强化国家层面协调机制、支持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出台积极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等3项建议:一是赋予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内涵,强化国家层面协调机制。包括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外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4.
熊怡 《重庆与世界》2016,(25):26-29
重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结点上,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在重庆布局的开放体系中,向西有“渝新欧”大通道,向东有长江“黄金水道”,向南则有今年4月打通的重庆-东盟国际公路联运物流大通道。重庆东盟公路班车的开通,标志着重庆作为内陆开放高地和口岸城市又添一条国际化物流大通道,重庆南向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公路货运通道全面贯通。  相似文献   

5.
<正>3月27日,重庆市口岸物流办正式发布了《重庆市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计划正式出炉。4月17日,总投资约170亿元人民币的17个西部陆海新通道项目在沙坪坝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集中开工。  相似文献   

6.
在回顾古丝绸之路发展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初步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涵义、通道的空间布局,以及新疆三条通道的空间布局,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空间布局的理由或依据,提出了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对策建议,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站上新舞台     
熊怡 《今日重庆》2014,(11):39-44
2014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重庆部署长江经济带建设时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实施东西双向开放战略,与依托亚欧大陆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联接,构建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在长江经济带中,重庆处于一个承上启下、承东启西的特殊地里位置上。作为西部惟一的直辖市,重庆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有什么区位和产业优势?在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如何与五大功能区域建设有机结合?又怎么样扮演好在长江经济带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重庆与世界》2014,(11):88-88
2100多年前,汉朝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并开辟了丝绸之路。此后,这条经贸走廊成为了中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临亚太经济圈,西临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大走廊"。从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港的渝新欧国际铁路线被认为是横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大动脉"。  相似文献   

9.
唐纲 《重庆与世界》2014,(10):18-21
有人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势未成"。主要理由是"产业不对等":中国尤其是中国西部对于中亚国家之间的产业互补并不对等,大家难以"互动"起来。现在,随着渝新欧和渝新俄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新丝路上的物流"血脉"流动了起来。这不仅丰富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而且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注入了"原动力"。  相似文献   

10.
跨国物流通道建设,对丝绸之路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从物理通道、服务通道、信息通道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点—线—面—体"的跨国物流战略通道体系。以跨国统筹规划为引领,物流枢纽基地建设为基础,通道物流规模化、常态化、便利化为目的,通道产业集群为重点,通道物流空间运营网络为依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流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重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结点上,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在重庆布局的开放体系中,向西有"渝新欧"大通道,向东有长江"黄金水道",向南则有今年4月打通的重庆—东盟国际公路联运物流大通道。重庆东盟公路班车的开通,标志着重庆作为内陆开放高地和口岸城市又添一条国际化物流大通道,重庆南向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公路货运通道全面贯通。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关键节点,西部大开发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在国家发改委和外交部初步划定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中,四川、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云南、广西西部九省区市名列其中。它们连同东部五省,共同支撑起了整条经济带的构架。  相似文献   

13.
<正>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重庆对外开放大平台,正成为更多优质“重庆造”产品出江达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万达开云”铁海联运及跨境公路班车开行2月24日,随着7辆满载产品的集装箱卡车从云阳保税仓鸣笛启程,西部陆海新通道“万达开云”铁海联运及跨境班车发车,标志着“万达开云”(万州区、达州市、开州区、云阳县)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东向拓展重要副枢纽正式拉开序幕。这批产品将通过铁海联运或跨境班车等方式出口至东南亚和欧洲等地。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文章针对有关部门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开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实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进金融领域合作、成立能源俱乐部、建立粮食合作机制等五条具体措施,提出了现代保险业参与发展,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15.
西北五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通过明确战略定位、建立起初步互通的物流通道、培育发展新产业、搭建对外开放合作沟通交流新平台、扩大文化交流与宣传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战略定位相似、建设目标雷同、无序竞争、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有效平台和载体等。为此,从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平台、整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内资源、发挥各省区比较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沿线省区协作联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与世界》2024,(3):15-16
<正>提升通道综合服务水平,增强通道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是高水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内在要求。3月5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全团建议《关于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服务能力的建议》,呼吁国家层面给予支持,在规则标准实现创新突破、数字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方面,提升通道综合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资讯     
正陆海新通道首批次重庆海尔家电出口启运1月12日,一列运载着重庆海尔洗衣机及零部件的货运班列从沙坪坝团结村出发,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至印度孟买,标志着重庆海尔工业园首批次家电产品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正式启运。1月14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一单制"试点出口专列重庆首发,满载"重庆造"摩托车运抵越南海防港。  相似文献   

18.
正3月4日,重庆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决定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全团建议,恳请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支持力度;同时,支持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进一步加大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支持力度全团建议指出,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支持力度,有利于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下提速西部地区与东盟的经贸交流,  相似文献   

19.
《重庆与世界》2022,(8):44-47
<正>近年来,在外交部的支持和指导下,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组织运营中心,重庆充分发挥区位通道优势,全面落实习近平主席历史性访缅成果,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扎实全面推进陆海新通道与澜湄合作加快对接,进一步加强与缅甸等东盟国家的国际合作,积极助推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按照“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发展思路,重庆与缅甸在双向投资、通道建设、文化旅游、教育、地方合作等领域的合作快速发展,各领域合作全面开花,形成了对缅开放的合作合力。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跨越时空的战略构想,把我国的对外开放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渝新欧国际铁路的运行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使重庆在向西向东开放发展中抢占先机,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地位更加巩固。最近几年,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已经取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