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内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防范化解发展中的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是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之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面对粮食、资源生态环境、金融和资本、网络和信息、人才、国际等方面的一系列国内外风险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为此,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最终实现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实现发展和安全并重。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广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和“优等生”。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广东抓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高水平谋划、多路径推进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探讨和梳理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但我国在很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对外开放合作面临国际贸易规则重构和逆全球化挑战,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国内外形势重大变化,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更好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人类社会大变局中,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吴昊 《理论观察》2023,(1):11-1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我国发展全局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需要以价值哲学的视角去准确把握、科学推进。新发展格局追求的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无阻的经济循环是其关键,高水平自立自强是其本质特征,巨大优势是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有着独特的价值逻辑,马克思资本循环与世界市场理论是其理论逻辑,新时代我国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是其历史逻辑,百年变局与世界疫情相互叠加是其现实逻辑。新发展格局的价值旨归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发展格局的价值构建可以从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以及用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四个方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5.
李颖  陈翔 《亚太经济》2015,(收录汇总):1-12
针对“世界向何处去?亚太怎么办?”的重大议题,中国把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亚太地区政策的总体目标与基本方向。按照“统筹发展和安全”理论,发展和安全应相互促进、同步前行,呈现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发展与安全相互融合的关系结构,借助统筹的思维可以更加有力地推进发展质量与安全水平的同步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与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体现在目标的统筹兼顾、手段的基本契合以及理念的总体一致,亚太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把发展和安全统筹的新地区秩序。要扎实有效地促进亚太命运共同体的落地生根,需要基于政治互信、发展互利、安全互进以及文明互鉴,借助经济发展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的“双轮”驱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亚太地区的实践进程。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思维开展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对其他地区的进步事业也具有相应启发。  相似文献   

6.
程铖  刘俊伯 《开放导报》2023,(6):104-109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高质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沿边地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比较优势、基础优势、综合优势看,云南有基础谋划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之策、承担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之责。从实现路径看,应以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为重点,持续提升通道、物流和口岸支撑保障能力;以加快推进沿边园区建设为重点,提升园区协同发展和重点产业承载能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加快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综合优势,推进云南实现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7.
新发展格局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坚持国内市场“大循环”的主体,国内国际市场相互促进的“双循环”特色,既符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又是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提出的。纵观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格局变迁的历史长河,先后选择了计划经济主导的“内循环”格局、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外向性”格局,最终衍生了市场决定型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因此,我国必须不断关注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提升国内市场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国内市场的主体功能,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开放,高效衔接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  相似文献   

8.
李颖  陈翔 《亚太经济》2023,(收录汇总):1-12
针对“世界向何处去?亚太怎么办?”的重大议题,中国把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亚太地区政策的总体目标与基本方向。按照“统筹发展和安全”理论,发展和安全应相互促进、同步前行,呈现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发展与安全相互融合的关系结构,借助统筹的思维可以更加有力地推进发展质量与安全水平的同步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与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体现在目标的统筹兼顾、手段的基本契合以及理念的总体一致,亚太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把发展和安全统筹的新地区秩序。要扎实有效地促进亚太命运共同体的落地生根,需要基于政治互信、发展互利、安全互进以及文明互鉴,借助经济发展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的“双轮”驱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亚太地区的实践进程。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思维开展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对其他地区的进步事业也具有相应启发。  相似文献   

9.
徐麟 《开发研究》2023,(6):153-160
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实现生产要素聚合、推动农业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归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历程现状、政策机遇及困难问题,借鉴国内一些地方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中的创新做法和经验,从做实“一个基础”、建立“两大机制”、统筹“三项工作”、解决“四类问题”四个方面提出了甘肃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的和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提升上海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科技现代化是上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本研究首先回顾了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发展的相关理论,梳理了建国以来科技创新支撑上海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实践基础,进一步从科技创新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及实现高效能创新治理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上海科技创新发展对上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主要挑战,结合科技创新的多阶段、全链条、全过程、系统性等特征,提出了以科技创新支撑上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效支撑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统筹因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支撑。中国提出并部署科技自立自强的表层逻辑是受国际复杂环境的倒逼,深层逻辑是国内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科技自身演进的驱动。科技自立自强是自主创新的更高阶形态,可解构成互为依归的两部分:科技自立与科技自强。前者强调逐步实现关键核心科技的自主安全可控,后者则指涉科技论域中的创新力、支撑力、影响力和把控力等四个维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新型举国体制框架内予以科学稳妥有序地推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要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开放与创新、守正与创新、强国与世界之间的张力关系,要凝聚理论、文化、科技、制度等方面改革创新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提出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论述,这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必要举措。当今世界大环境的迅猛变化、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低迷等因素使得我国的发展必须作出重要调整,这是如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所要面临的重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国内外的形势作出了重要论述,如何理解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成为了以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点问题,它的落实也是实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所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最终目的依旧是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则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型经济的现代化,只能在高水平开放中实现。高水平开放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营造推进现代化的良好外部环境。高水平开放包括生产力高水平开放、生产关系高水平开放和国际经济关系高水平开放三个层面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规模,国际贸易投资质量高等典型特征。未来推进高水平开放,需要提升外贸质量,建设国际贸易强国;稳定外商投资,打造国际投资强国;强化特殊经济区制度创新功能,升级开放区域平台;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协同改革创新;积极参加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推动建立以规则为基础、共同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全球化。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我们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转变生产方式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为农民自由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以乡风文明建设目标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促进农民文化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以治理有效为目标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创造民主的政治环境,为农民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外部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民与市民的平等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篇富含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议题的大文章,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开放发展观。基于新发展格局的“双循环”属性,系统阐述新发展格局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新开放发展观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开放发展新理念、重要经济学维度以及重大意义。研究表明:构建新发展格局同马克思的资本循环与再生产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以及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理论一脉相承,因而具有深厚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同时它又有着区别于过去发展阶段中旧开放发展观的新理念,包括制度型开放、国内市场规模优势、高水平自立自强、包容性经济全球化、统筹发展与安全。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开放发展,要从层次、领域、范围、空间和次序五个重要维度进行拓展和协同推进。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开放发展观,对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荷 《浙江经济》2022,(11):70-71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温岭作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必须深刻把握国家战略导向,紧紧围绕二氧化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全面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双循环"为特色模式开展的新发展格局.新时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在新发展格局助力下,从着重扩大国内内需和深化国外开放两方面入手,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继续循序渐进发展高质量经济.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不断推进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相似文献   

19.
盛朝迅 《改革》2021,(2):1-13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企业主体、点链协同、长短结合、分类施策、内外联动”的思路,统筹谋划三次产业链条协同高效运转,扎实推进固链、补链、优链、强链工作,加大产业链核心环节扶持力度,努力锻造长板和优势环节,加快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促进中央和地方之间统筹协作,优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深化产业链国际合作,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显著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这一关键命题进行长期探索并取得重大创新突破的理论与实践结晶,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现实特点和前瞻性战略设计。本文从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视角,着重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内涵、逻辑演进和范式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相关指标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和进阶优化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范式,在致力于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的范式参照并形成良性互动,进而推动各国迈向繁荣共生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