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区域经济拥有强大的金融资本市场不仅可以助力实体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同时也是经济系统遭遇冲击时的缓冲垫,帮助企业抵御外部冲击,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最终走向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构建了金融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并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本地经济韧性的提升,同时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东、中部地区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西部地区由于金融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空间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2.
在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空间视角解释人才集聚、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中国2005—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人才集聚与技术创新不仅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同时通过知识溢出、技术溢出、协同效应其对邻域地区经济增长也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地区而言,东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中西部地区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才大量流失对经济产生负向作用;地区间经济增长不能趋同的一个原因是人力资本吸引效率存在差异,人才往往在吸引效率更高的地区集聚。  相似文献   

3.
农业人口向城镇集聚带来的养老产业发展成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本文从老年人口的城镇化集聚以及带来的聚集效应、配套政策和基础设施等角度,分析了农业人口向城镇集聚提供了养老服产业发展的诸多机遇及现实挑战,从理清各级政府财政责任、规范财政补贴范围、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PPP模式的政府购买和强化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等角度,提出在农业人口向城镇集聚条件下的社会养老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建议.  相似文献   

4.
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关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宏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将体现在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和中观经济主体(产业)经济效率之上,而适当的产业组织形式是提高经济效率最重要的保证。产业集聚作为适应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组织形式,集合了市场和企业的优势,同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两者的弊端,对于微观和中观经济主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区域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性分析发现区域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同发展的趋势。平稳性检验与协整分析发现区域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正向的区域金融集聚或区域经济增长冲击最终都将带来相互的正向响应。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检验了不同滞后期区域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区域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区域金融、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运行均需注重区域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空间集中即产业集聚成为了金融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产业集聚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它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本文将对金融产业集聚内涵、特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对区域经济增长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业的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是一个相伴而生、难以分离的过程。然而长期以来,关于产业集聚和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沿着两条分离的路径进行,直到上世纪90初,新经济地理学才开始试图把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因素纳入到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中,特别是近几年来,新经济地理学家们又进行了把原来的静态模型动态化的努力,试图把经济增长和空间集聚放到统一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将对这一领域内的前沿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对该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共服务、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Fujita、Thisse(2002)和王洪光(2007)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政府公共服务,来分析政府公共服务、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某区域运输成本较低,政府公共服务较完善,则产业集聚将在此地形成。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内地1999~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产业集聚是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原因;人力资本是影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由于尚未达到临界条件,政府公共服务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运输成本是影响产业集聚的关键因素,但对全国及各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持产业扶贫政策优化--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持产业扶贫政策作为扶贫的重要工具,对加速贫困地区脱贫、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江西省在不断完善财政支持产业扶贫政策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财政直接投入产业扶贫比例小,扶贫带贫减贫能力弱,扶贫形式单一,产业扶贫资金项目对接差,财政支持产业扶贫缺乏着力点等。为巩固提升产业扶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统筹完善财政支持产业扶贫相关政策;建立财政支持产业扶贫过渡机制;拓宽加大财政支持产业扶贫投入;构建财政支持产业扶贫有效利益联结机制;细化实化财政支持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适当扩大财政支持扶贫产业覆盖范围;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容错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物流行业顺应市场发展的形势而迅速崛起,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项目也促进了物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从产业集聚的理论出发,物流产业的集聚在加快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健康发展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区域经济冲突化解,更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合作,帮助区域经济可持续化发展。作为北方工业经济的重点区域,天津的物流产业集聚对于当地的经济增长不容忽视。因此,本文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就天津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天津物流产业集聚是促进天津经济增长的关键点,并提出了提升天津物流产业集聚以实现经济增长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贸易理论不断变迁,学术界试图用理论来解释现实.然而形势的改变,是否还可以用以前的理论解释,是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本文将说明规模经济、产业集聚和国际分工的含义,用其三者之间的三角体系来解释现在发展的新形势,从而说明贸易理论的可延续性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从产业虚拟集聚角度出发,在要素流动、规模经济、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四维视角下分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机制,并根据201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虚拟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部地区则不显著,同时还呈现出“南强北弱”特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快产业专业化虚拟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产业多样化虚拟集聚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为充分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必须有效推动产业虚拟集聚形成,激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制造业则是产业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G指数对2005-2011年新疆16个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新疆制造业集聚程度2005-2008年总体处于下降趋势,2008-2011年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集聚程度的提高仍然是新疆制造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总体上看,新疆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工业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和空间相关性。本文在运用空间过滤模型消除人力资本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省域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对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人力资本集聚效应最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均比较明显。通过比较发现,运用空间过滤模型消除空间相关性可以较好的识别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避免模型设定中的多重共线性。  相似文献   

17.
在考虑了我国区域创新作用下使用1999-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拓展了的C-D生产函数刻画了产业集聚及其他限制性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在现阶段我国产业集聚从总体来看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整体“拥挤效应”不显著存在;在不考虑产业集聚影响下,资本、劳动力、资源及区域创新都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在考虑产业集聚影响下,劳动、资源的相关系数均为正,说明我国产业集聚的“高耗能、低产出”特点突出,而资本与区域创新的相关系数均为负,说明我国省域层面应该关注资本密集型产业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同时,在不考虑区域创新的影响下,从贡献度大小来看,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其次为资源,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小;在考虑了区域创新的影响后,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上区域创新对其他因素存在“挤占效应”,其中对劳动的作用最为显著.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对本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发展起适度引导作用,注重产业内部的高级化的发展,走知识创新与生态可持续之路.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别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开始纷纷借鉴沿海地区经验,通过引导部分产业向该地区集聚以实现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建设。探讨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集聚之间是否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文章阐述了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协调发展的内涵,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两者间存在的促进机制和反馈机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集聚的关系,发现自1990年以来我国产业集聚和城市空间集聚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协调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66个具有高铁客运站点的非中心城市为考察样本,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高铁可达性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有助于促进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提高。第二,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有助于促进本地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高与其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水平。第三,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对不同制造业行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高铁带来的可达性改善能够对当地城市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产生积极的本地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而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高铁可达性改善不仅会抑制当地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同时也会对与该城市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产生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包括资金支持、税收支持、融资支持。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政策支持重视不够,对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的重视不够,对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不够,对重点类型的行业重视不够,对“支持”的监督管理重视不够。加强对中小企业财政支持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大财政补贴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完善税收法律制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创新财政投融资制度,建立信用担保机制;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政府采购服务机构;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