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回答冲突何以发生并扩散这一问题时,冲突理论家渴望建立统摄国家间战争与内战的统一分析框架。作者尝试回应这一理论愿景,借用图论的形式语言打造冲突系统动力学的一种新图式“战争图集”。其中冲突被刻画为一个图,作战单元是顶点,冲突与援助行为是边,冲突之间的关系被刻画为图与图的互动,体系是图的集合。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两个假说重新解释了冲突的起因和扩散,并且可以被修昔底德记载的柯西拉内战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过程所证实:战争通过援助行为引发另一场战争,并通过冲突体系的结构类似自我复制,星火由此燎原。战争图集抛弃了冲突研究的干扰项国内—国际政治二分,无须依靠或颠倒第二意象就能刻画出复杂冲突的逻辑地形图,是图式层次的革新,定性和定量研究都可加以利用。战争图集还展示了理论家的另一项科学使命,即在历史的低维切片上构拟高维的复杂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不对称是国际关系的常态。在不对称的状态下,不同的理论流派对冲突双方为何爆发冲突这一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解释路径,但对不对称冲突爆发的具体时机、冲突的形式与强度等细化的因素缺乏相应的研究。作者认为,在不对称状态下,行为体对于身份的认知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为体对于身份的认知大体上符合行为体的真实身份,在此种情况下,行为体之间不易爆发冲突;另一类是行为体对于身份的认知发生错误,这就导致了双方陷入冲突的困境之中,如中越边境冲突中的越南,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国。国际环境的动态性与前瞻性导致了行为体身份认知的易错性与滞后性,身份认知错误是导致行为体过度反应并影响双方冲突具体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1993年3月,随着波黑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简称“波黑共和国”)的独立,爆发了波黑内战。这场内战已成为二战后欧洲最残酷、规模最大的战争。国际社会作了种种斡旋,制定出一项又一项和平方案,但这一切都未能扑灭波黑战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原南共联盟民族政策失误埋下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图集》为安徽省国土资源科技项目,本文重点阐述了图集编制过程,从图集内容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图集的研究内容和编制特色。图集主要由序图、基础地质图类、矿产资源图类、地质环境图类和矿业经济图类五大图组组成,信息量丰富,将地质科技成果汇集出版,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翔实的地质科学依据,这是地学成果表达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康欣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2):99-118,159,160
一个国家的地位认知是由自我地位认知和他我地位认知互动形成的。在影响国际冲突的认知互动中,自我认知是行为体政策选择的关键,越是自我认知是相对强国的行为体,用武力方式解决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地区冲突的解决方式与冲突国的自我地位认知以及大国对该国在地区内的地位认定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大国对自我认知是强国的行为体在地区内的强弱地位的认定,构成了行为体选择争端解决方式的关键认知。如果大国认同、尊重该行为体是地区强国的事实,则该行为体在地区冲突中较少使用战争手段,并会采取搁置争议、谈判等方式解决冲突。相反,如果大国态度不明晰,否认或不尊重该行为体在地区内的强国地位,则该行为体在地区冲突中选择战争手段的可能性加大。中国的和平发展正是要力图避免做一个失败的体系挑战国家和失败的霸权国家,从而抛弃自视为强国去侵略他国的认知模式。这一研究有助于西方国家理解为什么当前的中国可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陈慧 《中国招标》2010,(36):23-23,22
一、引言 工程项目(Project),特别是大中型工程项目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其显著的一次性特征决定了其在实施过程中无不充满了风险。自然界的洪灾、地震,现实社会的冲突、战争,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在中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对非援助政策和实践的不断推进,中国对非援助理论建构的意义日渐凸显。作者在社会科学研究实践转向的背景之下,通过综述国内外发展援助的研究文献,构建了平行经验分享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三个要素,即援助实践中流动的是发展中国家历经实践检验的发展经验、推动援助实践的是注重发展的技术专家以及援助实践促成的是中非发展共同体。此三要素正好回应了当前有关发展援助探讨中的知识体系、援助主体与援助影响这三个关键议题。基于上述理论框架,作者通过追溯中国对非援助的历史实践后指出,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对非援助的内容和方式等在不断调整,但发展经验的平行分享这一实质始终未变。这一新叙事隐含着平行关系下启发式学习的推进和非洲发展新形象的确立。这一实践转向的理论构建方式以及由此而生的发展经验平行分享理论将为新时期中国制定国际发展合作政策提供参考,也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新的发展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9.
外来援助对受援国的影响是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中的一个经典问题。西方国家塑造并长期主导着全球援助体系,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援助国的崛起深刻改变了全球援助格局。作者构建了一个基于中国经验的对外援助与受援国经济治理绩效的理论框架,以2000—2014年中国对非援助为例,将援助项目位置与非洲民众对政府绩效评价数据进行匹配,使用“候选名单控制设计”对中国援助与受援国绩效合法性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包括安慰剂检验在内的多种方式确证结果有稳健性。研究表明中国援助有效提升了当地政府绩效合法性,同时期的西方援助对提升非洲国家的绩效合法性则无明显作用。中国援助项目可能通过推动受援国经济增长和提振民众发展信心两个渠道提升当地政府绩效合法性。作者揭示了中国援助如何在治国理政维度增强受援国的政府能力,进而推动受援国的自主发展,这与西方援助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独立发展上乏善可陈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发现是对中国援助的“新殖民主义”叙事的有力反驳。中国未来应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援助与国际发展合作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0.
区域协调发展:内涵、动因与机制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重要的指导方针,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从系统的逻辑联系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重新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定义,并解读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从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两个方面研究了一直被忽略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因问题,提出了由市场机制、空间组织机制、合作机制、援助机制、治理机制组成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强调通过各机制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制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援助治理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兴市场国家倡导的新兴援助模式对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为代表的北南传统援助模式形成冲击,引发了全球援助治理是否需要改革之问。作者以世界体系相关理论为分析框架,从价值、制度和工具三个维度论证全球援助治理改革的必要性,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旨归提出一个包容性的全球援助治理框架。具体而言,当前的全球援助治理在价值之维体现为传统援助国与受援国之间内化的不平等性,以自由主义和普遍主义对东西方关系和南北关系的影响为表征;在制度之维呈现出援助国和受援国之间的不平衡性,即传统援助国相对于受援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体系中的制度性领导和相对于其他援助国在全球援助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在工具之维表现为受援国对传统援助国的依附性,即传统援助国对发展援助知识的垄断性和内在矛盾性。三者共同作用影响了治理结果的有效性。因此,全球援助治理改革应以价值之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度之维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和工具之维的发展理性,实现治理结果的有效性,促进受援国实现“发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谷维 《中亚信息》2007,(10):45-45
国际贸易中心在"塔吉克斯坦出口商加入国际电子贸易一体化进程"讲习班上提出一项新的援助项目。这就是帮助塔吉克斯坦开发电子贸易市场。该项目的目的是为塔吉克斯坦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出口竞争能力创造条件,其中包括帮助他们开设万维门户网站,以便更好地与国际主要电子贸易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13.
耿赜 《魅力中国》2011,(8):399-400,375
本文结合伊拉克战争的背景和事实,探讨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关于国际政治是文明的冲突所导致的这一观点正确与否。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化相似性认同的文化联结和基于人际交往的关系联结被认为是社会冲突跨国扩散的重要渠道和机制,但相关实证研究尚不充分。作者基于综合危机预警系统事件数据库中的166个国家和地区在1995—2012年的冲突事件资料,采用异质扩散模型,分别以语言和区域贸易协定作为文化联结和关系联结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文化联结、关系联结以及二者与空间距离的交互作用对社会冲突扩散的影响。结果显示,文化联结机制在社会冲突扩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社会冲突更容易在那些使用共同语言的国家之间扩散,且地理上的邻近将强化这种扩散;基于经济往来的关系联结机制仅仅在地理上邻近的国家间产生作用,即同属一个区域贸易协定的邻国间存在冲突扩散效应、非邻国间则不存在显著的冲突扩散效应;而没有文化或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单纯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未发现显著的冲突扩散效应。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化对社会冲突扩散机制的认识,可为评估政治风险、制定预防和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造价过程中,土木工程本身构造复杂、种类多,无论是用软件算量或手算,涉及的图集、规范内容繁杂,那么造价人员对规范图集的准确理解则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分析造价计算案例,提出了16G101-1图集中关于悬挑梁上部钢筋构造表述不清的问题,并初步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侯明扬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2):132-134
文章借鉴复杂性科学中复杂系统的结构将决定系统的功能与行为的观点,运用复杂网络的研究思路,将企业产品的销售概括为企业产品在销售网络中的扩散行为,并对企业产品在销售网络中的扩散行为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杂网络理论时企业营销方法选择的指导意叉以及运用营销理论对企业销售网络扩散阀值进行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贞霏 《科学决策》2021,(7):136-146
最惠国待遇原则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石,WTO缔约方依据该原则而非歧视、无条件、自动地享有另一方给予第三方的优惠待遇,无须提供同等利益交换.美国近年来则积极推行对等原则,并以达成区域及双边协定、采取单边措施作为践行对等原则的突破口,要求各国享有优惠待遇必须付出同等对价,向WTO提出了巨大挑战.但是,对等原则与最惠国待遇原则之间的冲突是被过度放大的:对等原则不仅指美国片面强调的特定对等、完全对等、绝对对等,还包括与最惠国原则紧密共通的扩散对等.通过比较研究两项原则的真实含义、发展轨迹及实效优弊,中国可以全面认识二者互逆共生的实践关系,审慎接纳、有序践行特定对等,进而与各国一同坚守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巩固并扩大多边贸易体制来之不易的历史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主要基于格老秀斯的国际社会思想、正义战争学说和国际干涉理论,英国学派在战争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理论解释,其核心思想是:战争行为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伦理问题,它涉及一系列对确定国际社会基本原则和规范至关紧要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为此,英国学派主张把战争行为视为国际社会的一种社会行为,通过强调国际社会的自卫权、强制权以及国际秩序正当变更的需要,以助成这样一种共同观念:仅当为了促进国际社会的利益才可合法地使用武力;在认可战争有其合理性的同时,坚决主张对战争与冲突施加规范性约束,使之既符合国际社会的基本法理要求,又符合国际社会基本道义需要;对国际干涉特别是人道主义干涉施加严格的条件限制,即干涉只能是不干涉的一个例外,并要有助于实现个人正义。  相似文献   

19.
冲突解决理论是建立在对冲突本身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尤其是与冲突的根源问题密切相关,而这就是形成冲突解决的不同理论派别的原因所在。冷战及以前的传统冲突解决手段是一种自发性单一冲突解决,注重国家间的互动与博弈;冷战后的冲突解决是一种自为性多元化冲突解决,注重通过建立在传统的国家体系基础上的国际机制的力量来解决冲突。非对称性冲突的发展要求通过国际社会的动员和国际合作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东西方慈善理念的一次碰撞以及对中国慈善现状的论剑,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方向应是大有裨益的。瑞士日内瓦,150年前的2月9日,一个后来被证明影响深远的国际组织在这一天得以建立。此后的多年时间,这个组织曾在公约与大会中多次正式发表声明,它是一个独立、中立的组织,其使命是为战争和武装暴力的受害者提供人道保护和援助。这个组织就是国际红十字会。走过150年的不平凡历程,经历数次战争频仍的年代,国际红十字会已经成为战争、自然灾害的对手词,有红十字符号出现的地方,就意味着有需要帮助的人。可以说,在拯救世界的大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