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对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来说,我国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生产效率问题依旧亟待解决,研究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查阅农业生产相关文献,在对农业生产效率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文章构建DEA与Tobit等2种适用于不同情况的评价模型来确定我国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并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利用湖北省统计数据得出渔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最大;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力和农业支出比重越大,农业生产率越高,第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力越大,农业生产率越低;单位机械动力产值、单位灌溉面积以及单位化肥用量越大,农业生产率越高。研究结论对促进经济与农业同步可持续协调增长、推广优势农业以及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提高区域农业生产率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新疆巴州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历史悠久,素有"华夏第一州"美誉,地处新疆东南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现代农业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等基础条件相对优越,是新疆重要的棉花、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巴州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农业领域,全州棉花、粮食、特色农产品、设施农业等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但受自然生态脆弱、国内外市场波动、成本不断提高、自身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现代农业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文章梳理总结巴州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系列优势,系统分析当前农业产业结构及主要特征,粮食、棉花、油塘、特色经济作物等主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指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因素,从管理、生态保护、促进产业发展、加工产业升级、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等角度提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思路和合理化建议,从而加快推进巴州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由于其本身包含重要的地理信息,因此有必要分析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文章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最邻近指数与核密度估计空间统计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针对辽宁省不同地级市及不同类型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基于此,提出具有区域特色的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建议。[结果]辽宁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格局差异显著。粮食类地理标志农产品呈分散分布,果品类、水产动物类、蔬菜类呈集聚分布,具有单热点或双热点特征。自然因素决定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人口与经济因素起到了辅助的作用。[结论]辽宁省各地应加大资金和政府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制定培育相关地理标志的计划,以期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为当地农民增收创收,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种植业产量数据,在县域层面上分析1997—2016年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的时空演化规律及空间集聚效应。[方法]在通过区位熵模型计算农业专业化指数的基础上,引入重心模型和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分析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程度的时空分异特征,最后利用空间自相关探究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的时空集聚效应。[结果](1)1997—2016年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程度逐渐提升,尤以2007—2016年提升速度最快,这种变化趋势得益于广东省专业镇相关政策实施效果的显现。(2)粮食生产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目前已在粤北(河源市和梅州市西部)、粤西(阳江市)和珠三角(江门市)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蔬菜专业化集聚优势区基本未发生变化,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和东莞市等城市化水平较高区域。瓜果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种植区域分散和相对集中并存,专业化集聚优势区从粤北地区转移到珠三角及偏北区域(肇封开县、德庆县、郁南县)。桑茶专业化区域重心从广东省东北部转移到西南部,目前在粤北的云浮、粤西的茂名形成了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区域,但规模较小。(3)广东省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专业化格局。粮食专业化产区的空间布局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决定了蔬菜专业化产区的分布呈现杜能模型的圈层结构,瓜果和桑茶专业化产区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其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结论]应从优化调整农业专业化空间布局、突破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广东省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为促进边境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文章通过构建耕地利用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及Tobit模型从动静两方面研究了中国陆地边境地区的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分区域影响因素。[结果](1) 2008—2018年中国陆地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经历“小幅下降—快速上升—稳步上升”3个阶段,耕地利用综合效率高值区总体上呈“多点式”向“带片状”转变的态势,连片集聚度不断上升。(2)边境地区耕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波动幅度较大,由2008—2014年的“倒V”型反转向2014—2018年的“V”型增长过渡。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结果来看,西南边境地区>西北边境地区>东北边境地区,这与各片区发展的资源禀赋、区域定位等差异有关。(3)东北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劳动力,西北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有化肥施用量、种植结构调整、农业机械总动力,西南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影响因素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6.
Traditionally, agricultural land-use change (LUC) analyses focus on the conversion of natural land to agriculture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tudies considering recent agricultural LUC (e.g., to built-up land) for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more stable agricultural systems in Western Europe are mostly missing for the regional scale. Major LUC pathways, their drivers and potential counteracting factors such as subsidies or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reg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should be analyzed.Using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of Nuremberg in Germany, we quantified (i) major pathways of agricultural LUC with a transition matrix, and (ii) spatial patterns of agricultural LUC with optimized hot-spot analyses. (iii) We used boosted regression trees (BRT) to identify factors which foster agricultural LUC towards settlement and forest as well as semi-natural open land. Results for the last 15 years showed a considerable decline of agricultural land due to afforestation (3.1%) and due to settlement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2.7%), which were the main LUC pathways. Both settlement development and afforestation concentrated at existing hotspot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in forest-dominated areas. Settlement-driven agricultural LUC was largely dependent o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development and independent from agricultural or biophysical parameters. Forest-driven LUC was mostly explained by agricultural parameters (i.e., low land rents and biophysical factors such as high slopes). Governance instruments such as regional planning and payments for maintaining agriculture on marginal land did not seem to maintain a balanc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If not improved, settlement development will considerably outcompete agriculture in prosperous sub-regions. Economic constraints will force farmers to abandon agriculture for forest on marginal locations at the cost of an intact cultural landscape.  相似文献   

7.
[目的]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山东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对于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同影响,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有效提高该省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使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山东省2015年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进一步使用Tobit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山东省2015年平均农业生产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分别为0.754、0.826和0.913,不同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从细分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来看,农业配送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和农技推广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山东省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差距较大,而不同行业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农业生产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针对上述分析,该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高效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适度扩大山东省农业生产规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先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在农村地区普及多元化教育,引导金融保险服务业与农业协同发展,创新财政支农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福建省具有丰富的农业多样性特征和特色“农情”,为了寻找发展因素的关联和耦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稳步推进福建省区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法]文章从地理学和经济学视角,构建了BPDS概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及9地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从指标因素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解析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的分异和聚类情况,为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提供决策参考。[结果](1)从发展指数看,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起步阶段和入初步发展阶段临界点上。9地市水平指数在0.487~0.561,其中6个地市处于初步发展阶段,3个地市还处于起步阶段。4个准则要素指标方面存在较大的指数分异,其中投入水平要素与其他3个要素水平差距较大;(2)从区域空间看,主要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特征,龙岩、泉州和莆田3个地区最低。不同空间区域环境使不同地区各有优势,在分指标间存在较大分异;(3)从水平类型看,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按聚类情况可分实力高值区、过渡中值区和潜力低值区为3个类型。依据区位与资源特点,在实力高值区以生产加创汇的特征性农业,过渡中值区以发展服务型农业为主,潜力低值区以生态农业生产为主。[结论]经济水平和人才等实力因素和资源禀赋等潜力因素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产生地区分异的重要因素。同时,生产条件优势和服务体系优势在现代农业的集群形成等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是构建发展新格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及其他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支撑。方法 文章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导,运用数据分析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我国农业空间格局的现状、历史演变和存在问题,阐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结果 1978—2019年我国农业生产重心逐渐向北推进,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北移和资金密集型农产品东移。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在农产品供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产品生产、国际市场贸易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结论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产品高品质、生产高效率、产业高安全和经济高价值”四大核心要义,综合考虑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配置效率和乡村振兴等因素,研究提出2035年全国“六区十一带”农业空间战略格局及其耕地保护利用格局方案与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复合型休闲农业要素配置的空间布局展开,并探讨复合型休闲农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期为复合型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和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复合型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为总目标,根据专家问卷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3个系统、8个要素、34个指标的复合型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系统、各要素和各指标的权重,分析各配置要素的重要性。[结果]在系统层中,空间结构的权重值达到0.539 6,远高于基本功能系统和附加功能系统的权重。在要素层中,各要素的权重排序为:斑块休闲体验廊道基质教育认知农业生产生态安全观光旅游,前5项指标的权重之和达到78.38%。从指标层来看,景观聚集度、多样性指数、斑块总面积、结构连通性、农产品种类、农事体验丰富度的权重超过0.05。居民休闲体验需求、空间布局合理性和社会认知需求是复合型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结论]根据对复合型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各指标的综合评价,整体空间的斑块结构是园区规划和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今后对复合型休闲农业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园区的整体空间布局和景观协调度方面,研究如何促使园区更好地利用农业景观资源打造和谐的农业景观和布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升国内有机农业空间布局规模化、集聚化程度,辨明有机农业企业及其生产组织主体的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有利于促进我国有机农业、企业及生产组织主体空间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与调控。方法 文章采用ArcGIS、相关性分析法和SPSS数据处理,通过中国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构建有机农业数据库,分别使用定量与定性方法,分析全国有机认证企业的基地分布格局与特征,并深入剖析四川省有机农业认证企业基地的空间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2012—2021年中国以及四川省有机认证企业基地数量存在非均衡性空间分布,且四川省内地区差异性日趋显著;(2)四川省有机农业企业基地的空间分布不具有显著集聚特征,重心由中部向东部偏移,分布区域呈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3)分析显示:种植基底条件、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比重、交通运输能力、城市发展水平、产业补贴力度和政策指引强度8类综合影响因子对四川省有机农业企业基地的空间分布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城市经济水平和交通运输能力等因子的相关性较为显著。结论 社会、经济、政策和自然4种因素对我国有机农业企业基地分布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能力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力最为显著。未来中国和四川省有机农业企业基地的空间优化发展应重点培育优势地区企业和基地的外部环境与要素条件,以形成有机农业企业认证基地的优势规模空间与良好的区域乘数效应;依据有机农业认证企业基地分布重心的变化,可提供相应的空间政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服务与条件支持,促进现有基地中心地区与空间集聚区的强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耦合关系。文章通过对作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因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以期筛选出两者相互作用的关键因子,为规避或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协调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选取作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36个作用因子,对农业生产风险因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评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对农业生产与区域经济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1)市场需求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市场价格动态、农作物种类和面积、农药化肥施用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干旱、温度、洪涝、农业机械自动化、交通运输条件、农业信息化、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等是重要性排序为前15位的风险因子。(2)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进步,干旱、温度和洪涝等风险因子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产量风险随之降低。而市场需求、市场价格动态等对农业生产的作用风险在扩大,特别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不稳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更为突出。(3)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对农产品价格和流通的干预则影响到农业生产经营、地区生产总值和GDP的增长速率;且农业资源利用程度、栽培环境的保护以及农业环境污染的保护和治理则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结论]通过测度不同评价指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指出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关键风险因子,对降低和规避农业风险,协调农业与区域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剖析海南省蔬菜产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其中对蔬菜产业主要是从蔬菜产业结构构成、蔬菜产业集中度、蔬菜产业竞争力方面进行分析;对现代农业发展则主要从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及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效果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确定了海南省蔬菜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对蔬菜产业指标体系从区域蔬菜产品生产能力、区域蔬菜产业化的基础、农业资源、蔬菜生产条件等4个方面确立7个指标;对现代农业发展指标体系从农业外部条件、农业本身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效果等3个方面建立6个指标。选取2000~2014年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spss22.0及因子分析法确定人均蔬菜产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主变量,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二者的相对关联度为0.61,充分说明海南省蔬菜产业对其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提出做强做大本地蔬菜特色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蔬菜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延长蔬菜产业产业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蔬菜产业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蔬菜产品品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The Thai government introduced agricultural economic zones (AEZs) to mitigate risks for farmers from variations in crop price stability and increase production productivity, but the zone policy contradicts other policies, resulting in its limited success.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farmland owners’ decisions to allocate farmland to different crops in order to analyse the root cause of the failure of the AEZs programme in Thailand. The study area was Khon Kaen province, where a total of 745 farmland parcels were selected as samples for the research. The optimisation method based on duality production theory and simultaneous Tobit estimation was used for this study. The study identified the factors not covered by the government when AEZs were established, including crop prices, input prices and property right.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farmers do not consider phys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parcel as a top priority when making a decision to allocate their farmland use. Instead, their top priorities are economic factors.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consider the AEZs programme in order to prevent further loss of government budget spending on the programme. By recognising the root cause of the failure of the AEZs,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able to better manage their agricultural policies more appropriatel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1998—2018年中国省域农业发展数据,引入空间因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 (1)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2)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周边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财政支农、工业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化、对外开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 应把握省域农业空间关联规律,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并从财政支持、城镇化、工业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开放水平等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该研究旨在寻找我国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和政策措施。[方法]文章运用供求平衡分析的方法,将我国农产品产量与平衡膳食条件下我国农产品需求量进行比较,进而确定我国农业供给侧存在问题。[结果]目前我国农业供给侧主要存在"三个过剩、两个不足":玉米生产过剩;蔬菜生产隐性过剩;畜禽肉类生产阶段性过剩;高品质农产品供应不足;国产蛋白饲料和奶类等农产品供应不足。[结论]该文据此提出了"蓄产能、调结构、控产量、提质量"的供给侧改革总体思路以及加强农业生产预警和宏观调控、推进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加强市场环境和农产品品牌建设、设定大豆进口规模上限等建议,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揭示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耕地绿色低碳利用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为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和面板Tob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9年,中国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整体上呈现提升趋势,粮食功能区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态势。(2)核密度估计结果显示,中国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演进过程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3)从全国层面来看,科技投入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对耕地绿色低碳利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自然条件、财政支农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对耕地绿色低碳利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从粮食功能区来看,不同因素对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的影响方向与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结论:中国耕地绿色低碳利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可通过“强化区域耕地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完善相关政策工具设计”“加强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农业区位优势空间分异及形成机制,对制定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将有利于区域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基于2012—2017年的统计数据,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利用区位熵指数衡量江西省农业产业相对集中度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反映各地区农业相对区位优势,并利用经济增长函数分解区位熵指数,构建了综合考察产业要素投入、技术和市场化水平以及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等4类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模型和面板数据库,由此探究江西省农业相对区位优势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结果](1) 2012—2017年度江西省各地级市农业专业化程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赣州、吉安、宜春、抚州和上饶为农业具有相对区位优势的区域。从绝对优势视角看,南昌等地区的农业发展在区位和经济总体发展程度上均具有绝对优势,但该文立足于相对优势视角,从产业规模相对集中度的切入点,观察各地区农业经济相对优势,试图更全面和深入地透视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和发展潜质。(2)农业劳动力和资本等投入因素,以及地区经济国际化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对农业区位优势都形成显著的正向影响。(3)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水平,以及交通通达度对地区一体化和产业融合的影响比对农业产业本身影响更大,使这些因素对各地区农业区位熵指数的影响呈现为负向,即对农业产生分散的净效应,但同时,农业区位集中的地区受这种分散作用要显著小于区位非集中地区,显示了集中区仍具有相对的产业优势。(4)农业财政扶持力度的影响存在组别差异,对于农业区位相对集中的地区,农业财政投入对区位优势具有正向影响,而农业相对非集中地区,则受到投入相对集中度的正向影响。[结论]对于农业区位具有明显优势的地区,政府可通过加强农业产业方面的政策引导,突破原有生产规模的限制,推动农业产业的提升。对于劣势地区,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扩大生产规模、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绿色生产视角下的“三品一标”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推进绿色生产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生产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即生产过程标准化、终端产品优质化、整体效益最大化和发展方式可持续.“三品一标”和绿色生产在内涵和外延上高度统一,是绿色生产的具体表现形式,“三品一标”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生产者绿色生产意识、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本文在总结“三品一标”在促进绿色生产方面发挥的主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如何积极发展”三品一标”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97-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方法测算了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与灌溉用水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对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用水效率远低于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农业用水效率仅为0.49,这意味着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达到目前的产量可减少一半的用水量;而且农业用水效率与生产技术效率相比地区间差异更大;西北地区是全国最具节水潜力的区域.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减少水密集型作物的种植、新建和改造农田水利设施、调整农业用水供给系统、加强农业水资源需求管理、采取有利于增加农民节水积极性的经济措施,对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