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前,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FTAs将和世界贸易组织(WTO)一道,推动世界贸易走向完全自由化,并将对全球经济和政治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一、FTAs的基本目的及其与WTO之间的关系FTA的最初表现和基础模式是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有时,FTA和RTA也表示基于相应贸易协定的自由贸易区或准自由贸易区。世界RTAs和FTAs的基本目的都是推动不同关税区之间的贸易自由化。众所周知,WTO的基本使命也是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而贸易自由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关税税率降减,WTO促使关税税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贸易方式选择纳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分析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出口贸易附加值的影响机制。以中国加入WTO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使用倍差估计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能够显著提升出口贸易附加值率,从多个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尽管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会降低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贸易附加值率,但它同时也通过促进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参与显著地提高了行业总体的贸易附加值率,并且正向效应占据主导地位。研究结论表明,贸易自由化与出口附加值率提高并行不悖,这为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FSA(《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是由世界70个国家在WTO框架内,经过两轮历时3年的谈判后于1997年12月13日达成一致的。FSA的达成是全球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阶段性成果,标志着全球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又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也明确承诺,在保证国内金融稳定的基础上,以FSA为框架积极推进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济一体化 ,全球贸易自由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本文论述了 WTO下的贸易自由化框架、中国外贸体制与 WTO要求之间的主要差距 ,提出了建立中国开放型外贸体制的对策建议。在我国加快“入世”的步伐后 ,如何化解 WTO下的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冲击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深化改革 ,促进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明娜 《技术经济》2004,23(11):24-25
WTO的宗旨在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实现贸易自由化,扩大就业,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显然,WTO是制定规则,开放市场,解决争端,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的重要“经济支柱平台”。因此,技术标准的存在既有其正面效应,又具有负面效应。在WTO的规则中,一切有关技术的问题均是以标准为基准点。《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简称WTO/TBT协议)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目前正积极准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WTO的宗旨是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而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总结了GATT/WTO的多边贸易协议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规定与条款,对加入WTO我国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贸易自由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WTO自由贸易原则强调以共同规则为基础,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不断增加服务部门的开放。WTO自由贸易原则也允许WTO成员采用必要措施,消除或减轻贸易自由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加入WTO谈判过程中,承诺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融入经济全球化并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继续采取措施与WTO规则接轨,为贸易自由化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加入WTO不啻是被动适应规则,也包括主动运用规则,在WTO框架内有效维护正当的、合法的经济权益。这对于今天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或WTO发展中成员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8.
绿色壁垒与我国农产品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婷  李雪筠 《经济论坛》2004,(10):124-125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一方面,WTO各成员国政府在履行自己的承诺,即降低关税并放弃行政许可、数量限制等直接的贸易管制措施,而另一方面很多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纷纷打出了“绿色牌”,对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口实行限制。最典型的事例是1991年美国以“保护”海豚的生存为由,禁止进口墨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6,(1):69-83
本文基于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研究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就业变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间品贸易自由化通过"提高就业创造"与"降低就业破坏"两个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就业净增长;(2)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不同生产率企业的就业变动具有异质性影响,它促进了高生产率企业的就业创造,但会促进低生产率企业的就业破坏,同时提高了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的概率;(3)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有利于强化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就业集约边际变动与广延边际变动的影响;(4)就业再配置效率的改善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促进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渠道。上述结论意味着,将外部贸易自由化改革与内部市场化改革双管齐下,对培育就业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竞争政策与贸易自由化政策存在相互促进和补充的关系,对竞争政策进行国际协调有助于WTO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推进.在WTO尚未明确是否将竞争政策纳入其多边贸易框架之前,不宜以非违反之诉的方式使WTO对竞争政策进行事实上的全面规范.  相似文献   

11.
技术贸易壁垒与我国出口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贸易壁垒是目前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技术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发展有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利用世贸规则以防不合理的技术贸易壁垒和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科技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1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pre‐existing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PTAs) dilute the trade creation effect and shield the trade diversion effect of new PTAs. Countries having pre‐existing PTAs enjoy smaller gains in intra‐bloc trade because of the dilution effect and experience smaller losses or even gains in extra‐bloc trade because of the shielding effect.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proposition that PTAs could be used to fend off future trade diversion.  相似文献   

14.
Trade Impacts of China's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ccessio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is study examines China's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accession commitments and assesse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China and the world using a model reflecting the importance of duty-free intermediate inputs in China's exports. The WTO agreement built on earlier reforms that introduced competition into the trade regime, eliminated nontariff barriers and exchange rate overvaluation, and reduced tariffs. The reforms associated with accession were conservatively estimated to increase global real incomes by $74 billion per year, with $29 billion accruing to China and the remainder primarily to those countries trading directly with China. Some lower-inc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faced greater competition from China in third markets.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间框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然后采用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东盟的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将贸易区内存在的问题处理妥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建成后将能发挥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王艳 《时代经贸》2011,(8):84-85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间框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然后采用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东盟的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将贸易区内存在的问题处理妥当,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建成后将能发挥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张圆媛 《经济师》2009,(12):38-39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出现了一股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其关注的焦点由传统理论所关注的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由产业发展转向了人类本身。各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反倾销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保障措施等贸易壁垒被频繁使用,各种新的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文章正是基于此,分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对我国对外贸易应采取何种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Eviews软件,对1994年~2004年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数据、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数据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增长率、竞争力指数、增值系数的变动均会引起价格贸易条件的下降,而进出口额增长率则对收入贸易条件都有促进上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程婷 《时代经贸》2008,6(8):106-107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重大变化,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全球性生产网络的建立和产品内贸易的不断增长.产品内分工基础上的产品内贸易的发展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具有重要影响,它拓宽了经济开放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参与度,但处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不同生产环节的企业所荻收益却并非一致.  相似文献   

20.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partial‐equilibrium gravity model, originally proposed by Fukao et al. (2003 ),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US textile trade. We use US Bilateral Manufacturing Imports and Exports data for 1989–2001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labor wages, tariffs, and exchange rates on the composition of US textile imports before and after the creation of NAFTA. The analysis is performed at the SIC two‐digit industry level and the more disaggregated four‐digit sector level. We find little evidence of trade diversion in textiles frequently attributed to NAFTA, while trade creation is clearly present. Furthermore, lower wages in some textile‐exporting countries (e.g. countries in Asia) do not appear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se countries' shares of US textile imports at the expense of other trading partners. However, variations in currency exchange rates and tariffs have substantial effects on the composition of US impo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