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中俄两国双边贸易蓬勃发展,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也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黑龙江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对俄边贸省份,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特别是近期俄罗斯对外贸易政策调整频繁,边贸企业及银行面临的外贸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信用环境恶化,贸易壁垒、贸易安全以及银企信心不足等矛盾和问题愈发突出,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资》2020,(4):30-30
《俄罗斯报》网站4月13日在《中俄锐评》专栏中刊发《面对疫情,中俄经贸逆势上扬》的评论文章。全文如下:面对疫情影响,中俄经贸合作挺住压力,保持向好态势。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3月12日指出,今年前两个月,中俄贸易额达172亿美元,同比增长5.6%。增速在中方主要贸易伙伴中居首位。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比2019年上升一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俄罗斯是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目前,俄罗斯是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俄罗斯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约为481亿美元,同比增长44.3%,其中中方出口28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80%,俄方出口197亿美元,同比增长12%。正处于谈判进程中的俄罗斯,在未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与俄罗斯经贸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以来,中俄关系提升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在产业、能源和投资等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促进双边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俄贸易情况一是双边贸易不断优化。中俄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中国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受全球需求萎缩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俄贸易关系的不断提升.中俄贸易往来日益扩大,满洲里口岸作为毗邻俄罗斯最大的陆路口岸,其进口付汇量近年来不断攀升。2007年末数据显示,满洲里市贸易进口付汇额为200025.06万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信用证项下付汇105348.11万美元,汇款方式付汇94649.9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7%与19%。  相似文献   

6.
2007年,俄罗斯虽然已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但其经贸政策接连调整实质上对我国沿边地区中俄贸易提出了挑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俄罗斯经贸政策调整对中俄边境贸易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我国边境贸易如何有效规辟政策风险,促进银氽双赢和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但由于中俄两国在双边贸易秩序、银行结算机制、仲裁机制、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中俄贸易的发展并不顺利。因此,认真分析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现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一个蓬勃发展,潜力巨大的俄罗斯市场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必须要用新的观念来发展双边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8.
据海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俄贸易额达到892亿美元,其中黑龙江省对俄223.6亿美元,同比增长5.8%,占25.1%,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名。不同于世界各国经济疲软的现状,中俄贸易迎来峰值期,黑龙江省占居首要位置。随着新一届中央政府与俄罗斯当局的政治信任进一步深化,中俄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这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契机。黑龙江省在中俄合作中具有不可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俄罗斯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使中俄贸易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2012年普京在总统大选中获胜,也给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活力。在普京重新执政和俄罗斯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大力发展中俄的双边贸易是摆在中俄两国面前的重大战略决策问题。俄罗斯加入WTO和普京的重新执政势必对中俄两国的贸易合作产生积极的作用,但两国的贸易依然会面临巨大挑战。通过在WTO框架下规范两国的贸易制度、建立自由贸易区、加强WTO框架下的合作和政治互信、加强多边贸易合作以及推动两国的产业升级是未来中俄两国贸易合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内蒙占自治区与俄罗斯、蒙古接壤,边境线约4221公里,共有18个对外开放口岸,其中对俄开放7个口岸,对蒙开放11个口岸.近年来,中俄、中蒙经贸往来快速发展,为方便双边贸易结算,央行与蒙古和俄罗斯分别在2001年和2005年签署了双边本币支付结算协定,但在具体落实中,中俄、中蒙边境地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升展情况仔在较大差异,中蒙边境地区对人民币的认可度和接纳度较高,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乔巴山等地可自由流通,有"小美元"和"二美元"之称,并且已大量用于双方贸易定价、结算及蒙方境内的日常支付.  相似文献   

11.
一 内蒙古对俄贸易中俄本币使用情况 (一)商业银行账户本币结算业务。2005年8月11日。农行满洲里分行与俄罗斯联邦外贸银行赤塔分行开设双边本币账户。2006年9月26日。农行满洲里分行又与俄罗斯储蓄银行贝加尔分行签署本币结算协议。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共发生本币结算24笔,金额2300万卢布,折87万美元,均为俄罗斯卢布汇入款项。  相似文献   

12.
2009年7月6日,我国正式启动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这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将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标志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入实质运作阶段和新的发展时期。然而,对于我国第八大贸易伙伴的俄罗斯,我国虽然自2002年便与之发展了本币结算,但目前人民币计价结算比重仍然偏低。本文针对中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对未来的中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出一些前景的预测和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按照中俄两国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力争使双边贸易额达到600至800亿美元,但国际金融危机使中俄贸易面临空前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10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长吉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要求。长吉图地区毗邻俄罗斯,中国的市场、人力和技术优势与俄罗斯的资源优势相结合,使得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中俄贸易将成为推动长吉图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2010年11月23日,中俄两国总理宣布,双方决定使用本国货币实现双边贸易结算,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如何改变两国本币结算额偏低现状、促进两国贸易发展,以及本币结算对两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与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中能否出现更多的契机,能否化解之前两国在来往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2012年,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881.6亿美元;但是在2013年1-11月的统计数据中,中俄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612.6亿美元,下降11.9%。这两个直观的数字见证的不仅仅是中俄贸易往来的长足进步,更加隐藏着中俄贸易之间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将通过本文寻找中俄贸易往来中存在的问题与契机。  相似文献   

16.
要通过修订和完善相关法规、改进结算环节、扩大计价范围,有效完善和拓展本币结算功能,推进真正意义上的本币结算近年来,中俄两国双边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至2007年末实现双边贸易额481亿美元,其中边境贸易交易额约为101亿美元,占中俄双边贸易额的21%。边境贸易大发展是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  相似文献   

17.
加强中俄经贸合作促进东北区域经济迅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加强中俄经贸合作不仅有利于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俄罗斯经济的复苏,而且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的政治关系。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应采取一些新的对策:统一认识,将中俄双方贸易合作关系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发挥政府职能,解决双边谈判中未尽事宜和培养对俄贸易人才;发挥地缘优势,尽快建立中俄边境地区特殊经济区;加强中介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俄贸易互信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驻英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杨祖成先生在官方发言中指出,英国是中国在西欧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近年来中英两国的贸易发展迅猛。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中英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103.08亿美元。目前,按照协议金额和实际投入计算,英国依然是欧盟中最大的对华投资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贸易顺差的结构性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维  张群 《武汉金融》2006,(3):22-24
<正>一、中国贸易顺差的规模及其结构性特征从1994年到2005年,我国经常项目实现了12年的顺差,2001年,经常项目顺差174亿美元,2005年达到了1607亿美元,增加了8倍。贸易项目也持续了12 年的顺差,尤其是近年来,贸易顺差出现异常变化,总额大幅增加,2005年突破历史记录,达到910.8亿美元。货物贸易迅猛发展,从1997年到2005年,货物贸易顺差额从462.2亿美元急剧上升到1018.8亿美元, 出口额从1826.7亿美元上升到7620亿美元,出口占 GDP的比重从20.2%上升到34%,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从1997年的3.4%上升到2004年的6.5%, 在全球贸易地位上的排名也相应从第11位跃升到 2004年的第3位。  相似文献   

20.
自1972年中澳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贸易发展迅速。据中国海关统统计,中澳双边贸易额在1972年不到1亿美元;而2009年中澳贸易额已达600.84亿美元,中澳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72%,在单个国家(地区)贸易伙伴中,澳排名上升至第7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