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蜀锦 《云南金融》2012,(2X):94-94
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作用范围不断拓宽,货币政策也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如何对货币政策造成影响,货币政策怎样影响资本市场以及影响二者双向传导的因素,最后提出实现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深化和发展及其对实体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联系越发紧密,已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其与货币政策的联动性也正日益增强。本着重探讨了资本的市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互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等,货币政策反过来也影响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我们要推进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改革、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关注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疏导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大力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可能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分发达并富有竞争性的资本市场能使投资人对中央银行政策利率的变动迅速作出反应并通过国内证券市场进行传导扩散,这比起银行主导下的借款人和放款人直接所受中央银行影响的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变动更能作出灵敏反应,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银行利率对政策利率的调整程度和速度;而当债务市场与股票市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达到某种程度的一体化时,资金更是能在不同市场间迅速流动,货币政策的传导就更复杂。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中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新变数不断产生的影响,加之占垄断地位的国有银行存在的种种障碍,在一个更加开放、深化的市场环境下,中央银行控制货币总量的能力实际上呈现出越来越弱的趋势,利率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力会下降,甚至可能颠倒过来,且结果会更加关注市场均衡利率。  相似文献   

5.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并不重视发展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主导着国家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极为有限,因而商业银行信用的成本和可得性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机制。但是,随着90年代以来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发展,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产权交易、风险定价和行使公司治理的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和其他经济变量的作用更加突出,因而资本市场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一般理论出发,总结了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工具等的影响,然后具体分析了发展资本市场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能的积极作用,包括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微观基础,有利于分流部分货币政策压力,有助于扩大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可提高经济体消化金融调控冲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就促进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良性互动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有了较快发展,股票的发行和流通对货币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也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为此,货币供给必须考虑有价证券交易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适当调整货币供应增幅;货币政策也有必要对资产价格的变动予以关注,建立起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机制,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志 《南方金融》2007,(11):15-18
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金融构架,相应地,货币政策实施的金融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提出巨大挑战,成为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必须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朱树山 《南方金融》2006,(10):13-16
本文从一般理论出发,总结了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工具等的影响,然后具体分析了发展资本市场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能的积极作用,包括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微观基础,有利于分流部分货币政策压力,有助于扩大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可提高经济体消化金融调控冲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就促进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良性互动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互动与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林 《海南金融》2004,(10):10-14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相互影响,两个市场之间的影响机理包括货币与证券两种资产间的联接效应、非对称信息对称化效应和价格联接效应等三种效应。资本市场会通过影响货币供给流向、货币供给数量、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等四个方面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货币市场也会通过利率、通货膨胀率、股票价值以及各种金融工具等影响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在相互制约和影响中实现动态均衡是宏观经济的预期,但这种预期目前还远远没有达成,原因在于金融市场上的诸多问题: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法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组织上的分割以及两个市场自身的缺陷。所以拓宽两个市场的融合渠道、建立高效的货币市场和完善货币政策运作体系是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影响机理包括货币与证券两种资产间的联接效应、非时称信息对称化效应和价格联接效应等三种效应.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在相互制约和影响中实现动态均衡是宏观经济的预期,但这种预期目前还远远没有达成,原因在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法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组织上的分割以及两个市场自身的缺陷.所以,拓宽两个市场的融合渠道、建立高效的货币市场和完善货币政策运作体系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已纪越来越密切,资本市场不但影响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也在影响着货币政策的调控,而中央银行在选择和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将股价运行纳入货币政策监控范围,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调控目标,从理论来讲,货币政策可以透过货币供量的变化,利用和变化和金融监管等手段影响资本市场,从实践上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的相当比例的资金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货币政策措施的角度而言,可以从构建货币与资本市场联系框架和整合我国银行资金入市渠道两种思路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迎来新的飞跃。随着经济证券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市场逐步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同时,其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传导机制和政策工具的选择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央银行应积极调整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有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钮明 《济南金融》2007,(12):44-45
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兴起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已逐渐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并对传统的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从货币政策目标、传导机制、工具、效果等方面分析了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的意义在于货币当局通过改变一定的经济参数,以达到影响实体经济活动的目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冲击来影响实体经济的变动及其实施影响所依赖的路径,它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的资本市场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在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越来越成为各国中央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上分析,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但我国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渠道却不通畅,财富效应、q效应等难以发挥作用,导致货币政策效应低.只有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与改革,扩大市场规模,改革货币政策运作体系,才能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机制的理论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资本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机制的理论分析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只着重分析了利率渠道和信用渠道,但是在金融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这种分析并未全面反映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面对资本市场发展的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发展,不仅使得它作为资源配置、产权交易、风险定价和行使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对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更加突出,而且它也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影响着货币的供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的工具,从而对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提出了挑战。格林斯潘在1999年8月  相似文献   

19.
20.
资本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栾怡 《上海金融》2001,(3):13-15
迄今为止,众多的论著在讨论货币政策效应问题时,仍然偏重于分析实体经济和信贷市场,而忽视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效率不充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