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邮政汇兑是邮政企业接受汇款人的委托,将款项从汇款地汇到收款地,并由收款地的邮政企业将汇款兑付给收款人的货币收付行为。邮政汇兑是邮政企业除邮政储蓄以外开办的又一项金融业务,它是一项传统业务,历史悠久,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休戚相关,具有很强的普遍服务性质。近年来,邮政  相似文献   

2.
我国邮政储蓄始办于191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银行于1951年委托邮政部门代理储蓄业务,1953年停办。1986年,为充分利用邮政网络筹措资金,回笼货币,降低通货膨胀压力,国务院恢复邮政部门代办储蓄业务。根据政策,邮政从社会上吸收存款,转存到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支付给邮政局0.22%的手续费。1990年,邮政储蓄存款由代办改为全额转存人民银行。  相似文献   

3.
杨家才 《中国金融》2005,(12):25-27
我国邮政经营金融业已近百年历史。1896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局正式创办,1898年开始办邮政汇兑业务。1919年,在北京、上海等11个大城市首先创办了邮政储蓄业务。新中国成立以后,邮政储蓄业务曾一度停办。1986年4月,为充分利用邮政网络筹集资金,全国各地邮局分期分批恢复了邮政储蓄业务。截至2004年底,全国邮政储蓄金额已达10787亿元。  相似文献   

4.
1993年以前,邮政汇兑资金的清算由国有商业银行承担,采取存款、透支均不计息的清算方法。1993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邮政汇兑业务大量增加,原有的邮政汇兑资金清算办法已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出现了邮政汇款兑付难、“绿条子”泛滥的局面,严重损害了银行和邮政部门的信誉。为解决邮政汇兑资金兑付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邮政金融的发展及其监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易晓 《中国金融》2003,(23):36-38
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 1986年,国务院指示,要充分利用邮政机构点多面广、营业时间长的优势,为广大群众提供储蓄方便,积聚社会闲散资金,发展国民经济。随后,邮政部门恢复开办储蓄业务,储备付款快速增长,同时也带动了其他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目前,我  相似文献   

6.
《西南金融》2004,(5):i007-i007
泸州市邮政局长期以来,将金融业务作为“一号工程”抓紧抓好,一直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截止2003年,邮储余额净增25235万元,实现收入4004.19万元,期末余额达到157271万元,汇兑业务实现收入155.63万元。由储蓄业务延伸发展出的代售国债、代理保险、代收手机费、代发工资、养老金等各种中间业务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朱红萍 《时代金融》2005,(11):34-34
<正>2005年6月末,云南省部分州市的人民银行反 映:邮政汇兑业务存在异常情况。此情况引起人民银 行昆明中心支行高度重视,经深入了解,异常情况基 本清楚: 截至6月30日,云南省邮政汇兑资金往来账 户无借方余额,贷方余额952. 49万元,较上年同期 减少76. 5%,较上季度末减少60. 88%。截至7月 11日,除个别市、县邮政汇兑账户还保持收付清算  相似文献   

8.
姚金楼 《金融纵横》2002,(11):40-41
一、背景分析 自1993年6月份新的《邮政汇兑资金清算办法》实施以来,邮政汇兑资金清算直接通过人民银行进行,对于兑超部分资金,邮政部门直接从人民银行的邮政汇兑资金往来户全额透支,此举从根本上解决了邮政汇兑资金兑付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金融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邮政储蓄银行实施邮政金融IT总体规划的第一个年头,面对迅猛发展的邮政金融业务.邮政储蓄银行信息化建设步入了“快车道”。2007年3月,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以来,通过不断丰富业务品种,拓宽营销渠道和完善服务功能,已南原来单一的储蓄、汇兑和代收代缴业务发展为覆盖以本外币的个人及对公存款为主体的负债业务,  相似文献   

10.
邮政储汇业务的发展,对邮政汇兑资金管理提出了改革的要求。本文对广东省邮政汇兑业务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一、对转资金,套取利差一是“新账户”变成“过渡户”。由于邮政汇兑业务与储蓄业务是混合经营,汇兑资金账户透支的利率是 2.775%,而邮政储蓄转存款老存款户的利率是 4.131%,两者存在着利率倒挂,邮政部门当然地利用邮政汇兑资金往来账户透支,将汇兑资金转入邮储转存款“新账户”来确保邮储转存款“老账户”余额不下降,以此对转资金达到套取利差目的。二是“转存款”变成“调剂款”。据调查,邮储部门从新账户上存和调入资金频繁。邮储部门一要缴存备付金到省邮政储汇局资金清算中心,同时也可从省邮政储汇局资金清算中心  相似文献   

12.
邮政汇兑具有1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邮政汇兑业务得到很大发展,技术装备水平逐年提高。2001年全国共开发汇票2.05亿张,收汇款额达2778亿元;办理邮政汇兑的网点已达47400处,其中电子化网点14000处,占网点总数的29.5%;汇兑从业人员达60764人。此外,自1992  相似文献   

13.
发展邮政储蓄个人金融中间业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金融中间业务是以居民个人为主要目标客户的金融业务之一。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向个人金融业务的转移,个人金融业务在银行的利润来源表中已经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邮政储蓄是我国专业办理居民个人存取款及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随着邮政体制改革的推进,邮政储蓄在人民银行的老存款要在5年内分别按10%,15%,20%,25%,30%的比例逐步转出,这就意味着,邮政储蓄业务的收益每年将减少200亿元左右,邮政储蓄再依靠转存款利率获得收入的日子不会长了,其资金运作的难度、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大。同时,根据《国家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规定,邮政储蓄银行将在2—3年内组建并运营,邮政储蓄也将正式作为银行来运作,并与各商业银行开展全方位的竞争。因此邮政储蓄必须大力发展个人金融中间业务,这也将成为邮政储蓄银行长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后,办理汇兑业务的邮政单设汇兑机构的反洗钱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对邮政单设汇兑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必要性、其客户身份识别和资料保存工作探讨和开展反洗钱工作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探索特殊体制下邮政单设汇兑机构反洗钱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邮政储蓄自1986年开办以来,对增强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调节市场货币量起到了积极作用。1993年实行的《邮政汇兑资金清算办法》,基本上解决了“绿条子”问题,保证了邮政汇兑资金的及时支付。但从我们最近组织对邮政储蓄来源台理性、邮政储蓄业务合规性和邮政汇兑业务规范性专项调查中发现,基层邮政储汇部门在经营过程中重业务发展轻规范管理,内部控制管理薄弱,不同程度存在违规经营行为,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存在问题(一)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一是没有认真执行大额储蓄存取登记身份证制度。邮政储蓄经办员…  相似文献   

16.
中国邮政目前正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无疑是其获得市场竞争力的最有力武器。作为全国最大的邮政通信枢纽,北京邮政通过积极实施“科技兴邮”战略,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使邮政业务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随着业务处理量逐年增大,北京邮政原有的打印解决方案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邮政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新需要:一方面,打印机处理大批量打印任务时,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打印设备在功能、品质及操作的便捷性和个性化方面也有待提高。此外.在业务应用和日常办公中,如何节约空间,进一步降低打印成本,提升窗口行业的形象,也是邮政业务发展、关注的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黑龙江省辖区内"邮政汇兑资金往来"科目大幅萎缩,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一、"邮政汇兑资金往来"科目2004—2006年业务萎缩情况黑龙江省辖区"邮政汇兑资金往来"科目2005年较2004年借方发生额下降了84%,贷方发生额下降了85%,贷方余额锐减了96%;2006年较2005年借方发生额又下降了75%,  相似文献   

18.
万国邮联日前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亚太地区,42%的邮政业务收入源于金融业务,而从工业国家及全球范围看,金融业务收入所占邮政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只有12%和14%。在亚太地区国家,邮政金融业务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日本邮政把销售投资信托作为收益支柱日本邮政于2003年4月从  相似文献   

19.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9):42-43
近日,北京邮政新的金融业务——外币储蓄开始在北京5个网点办理。外币业务系统投入运行后,北京邮政储蓄向邮储银行的过渡将会提速,未来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应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不仅有本外币业务,还会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博览》2006,(6):62-62
综合经营是指商业银行不仅能经营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汇兑业务等传统银行业务.还能经营代理股票发行和股票买卖、基金管理,资产管理。代理销售保险等原属于投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一些业务.以及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等衍生金融业务.并且成为这些业务领域中的主要参与者。商业银行通过综合经营可以使银行充分利用资源存基.开辟新的收入来源.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开展各类金融业务.增加新的业务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