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们对中央政研室、农业部设在我省的10个观察点275个固定观察户就《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一、流动状况及特点。10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呈双向交流态势:外出528人,占总劳动力5600人的9.4%;外地流入的民工143人,相当于外出民工的27.1%。  相似文献   

2.
3.
农村流向城镇:劳务经济背后的隐忧近三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这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达20%。然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单向流动也会带来许多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劳动力市场看,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劳动力成本问题,二是城镇劳动力就业行为问题。从成本方面看,农村劳动力成本低是进入城市就业的最大优势。城市劳动力享受福利和保险优惠,如果企业雇佣一个城市劳动力就要为他交保险。养老保险是工资总额的21%,医疗保险为10个百分点,失业保险为3个百分点。这种因素造成了城乡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在城市的就业领域,城市劳动力集中于既有保险又有福利的国有正规就业部门,而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私营经济、外商投资及商业流通等非正规部门,这些部门没有严格的保险、福利制…  相似文献   

5.
从发挥规模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的角度来说,中国应该打破地区间的市场分割,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促进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一个可以实施的政策是,新增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和农村由于宅基地整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农业劳动力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进程将新的能量、物质、信息输入农村传统生产力系统,引起作为生产力主导因素的劳动者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一部分农业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这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离开农业后,就在部门间和地域间流动。笔者根据江苏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动能和流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促进效应和制约效应。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促进效应有:帮助劳动力增加收入更新观念;为输入地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推动各项改革深入进行。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约效应有:引起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对农业及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广东农村劳动力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广东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与特点,结合实际调查分析了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并对广东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笔者认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和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外农村劳动力的流入量将减少;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省内贫困地区仍是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珠江三角洲地区仍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聚集地。受文化素质的限制,农村劳动力仍主要聚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0.
11.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徐增文“民工潮”的主流无疑代表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反映了人口城市化、工业化的客观趋势。但是,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其迅猛之势不可能不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的经济结果。按照地区要素流动理论,...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中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当前农村劳动力外出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农业部《“民工潮”的跟踪调查与研究》课题组为了解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现状及趋势,分析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协助有关部门寻找正确处理一现象的政策手段。1994年5月,中央政研室、...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比较清晰的阶段性特征,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动了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国际社会的接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革,农村劳动力流动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产生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怎样看待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杜鹰进入90年代以来,年盛一年的农村劳动力外出跨城乡区域的大规模流动(即所谓的“民工潮”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回顾80年代初期,农村外出打工人数不过几百万人,1988年愈200...  相似文献   

15.
16.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社会热点,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亦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鉴于女性劳动力的特殊性,本文拟以江苏省为例,针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中呈现的特点进行统计描述,并在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就其影响因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目标:在全国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基本制度、市场信息系统和服务网络,使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较大的主要输入、输出地区实现农村劳动力流动有序化。具体内容包括:1、输出有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合法渠道。2、输入有管理——劳动力流入地对外来劳动力就业,建立起必要的市场规则和管理制度。3、流动有服务——建立健全对农村劳动力跨地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前人研究的结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9.
陈晖 《农村经济》2008,(6):78-82
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全新视角出发,阐述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不同阶段的影响,分析了先赋性社会资本的双重效应及其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社会资本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流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和劳动力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并存的现象.这是不符合经济学理论的.多数学者将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相悖归咎为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制度性障碍.本文认为户籍制度是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制度约束,并依此约束建立了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影响的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流动方式不尽相同,转型期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