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的是中国存在的与市场垄断不同的另一种垄断-政府垄断。本文首先阐释了中国政府垄断的两种形式(全国性垄断以有地方垄断)以及它们的严重危害,然后针对这种垄断提出了不同的措施。本文辩证地看待垄断,竞争是垄断的天敌,打破垄断就要发展竞争,但是要打破地方垄断,发展适度的市场垄断也不失为一条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垄断已成为我国市场发育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我国经济性垄断发育尚不成熟,行政性垄断行为突出,危害极大。禁止垄断需要从根本上改革政府体制,加强反垄断立法,明确行业协会职能,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流动市场。  相似文献   

3.
垄断与反垄断理论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华 《经济学家》2006,(5):120-122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乎在所有的产业部门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垄断。需要区别不同市场实施有区别的反垄断措施。在限制进入的市场上需要打破行政垄断,而在自由进入的市场上不是反对垄断企业的形成,而是反对其垄断行为。(一)垄断悖论虽然经济学家在基本方面取得了共识,但对于垄断的形成、垄断势力运作的效率及其对福利的影响方面,仍然存在广泛而深刻的分歧。这种分歧导致了反垄断政策的不同倾向。这种分歧突出反映在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之争上。关于垄断的形成。哈佛学派认为,垄断地位的获取大都是通过策略性的行为,主要通过勾结、排…  相似文献   

4.
自然垄断是指由成本劣加性和收益优加性决定的垄断.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与西方受到传统规制的自然垄断产业具有同样突出的问题是效率低下,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具有浓厚的行政垄断色彩.具体表现在,一体化的垂直垄断、较多的行政干涉、较强的计划约束、体制性进入障碍和多元的经营目标.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弊病是,企业缺乏活力,运行效率低下;价格形成机制缺乏活力,配置效率低下;不正当的消极的垄断行为凸显,社会形象欠佳.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建筑市场政府寻租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学红 《技术经济》2004,23(7):21-22
1.我国建筑市场制度性缺陷的表现一寻租活动 我国建筑市场的制度缺陷表现为寻租活动。按照寻租理论:①租金是政府干预的结果;②寻租活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这种浪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于政府限制造成的直接福利损失,另一部分是额外的寻租过程中的资源损失;③利益集团对建立租金的需求,租金的好处使利益集团产生了对建立租金的  相似文献   

6.
垄断包括垄断结构与垄断行为两方面,反垄断的重点在于反对垄断行为,我国反垄断问题较之于西方社会具有独特之处,即:我国反垄断所急需解决的首先是行政性垄断;其次是反国际资本垄断;第三是本该竞争性领域的过度垄断;第四是自然垄断行业的正确确定。应制定出有关行业的单行法和反垄断法(反托拉斯法,竞争法)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豁免,并解决两者有机结合的问题,对于不同性质的垄断,应根据其产生原因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秦军 《经济论坛》2001,(12):13-15
垄断形成的原因有两种,一为自然独占,二为人为垄断。自然独占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其一,大规模投资的经济效益,即有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往往需要大量的投资才能开始生产,如电力工业,由于固定投资额的庞大,遂产生了大规模的效果,其结果就形成了自然独占。其二,掌握了天然资源,如果企业掌握了生产某项产品所需要的主要天然资源,该企业自然成为该项产品或天然资源的独占者。其三,经营效益的发挥。按照新达尔文主义的观点,企业在掌握了经营管理诀窍之后,往往可能随经济环境的改变而日益壮大,形成独家经营的局面。人为垄断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其一,法律保障,企业往往因拥有某项专利权、版权等知识产权而形成他人加入的障碍,成为法律所保证的独占,这种独占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尤为突出。其二,政府授意,由于某些商品或服务内涵的特殊性,政府往往授意某个行政单位或事业单位独立供应。这种物品或服务有两类,一是政府欲禁止而因某些人的特殊需要无法全面禁止的(如麻醉品),二是涉及国民健康的物品或服务。其三,企业恶性竞争,某个企业挟其雄厚财力,以低地生产成本的价格打击竞争对手,迫使竞争者相继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8.
自然垄断规制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制(regulation)是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一种行为。结合中外各类文献,规制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规制指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广义的规制又分为两个层次: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经济性规制除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以外,还包括金融规制等对比较重要的非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  相似文献   

9.
打破行政垄断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领域中的行政垄断现象,阻碍了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打破行政垄断,应该从制定《反垄断法》、建立反垄断机构、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实行政企分开、公开行政垄断企业财务信息,放松价格管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正式加入WTO,这就需要中国建立一个符合国际规范的经济法律体制,使中国的各项制度与国际接轨。其中。中国的行业垄断问题具有着政府垄断,行政垄断等特点,与WTO规则极不相符,因此,中国必须打破垄断,重建秩序,以适应WTO的国际规范。  相似文献   

11.
李怀  姜继忱 《经济管理》2002,(24):80-84
本文指出,满足自然垄断产业的成本递减结论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在现有的制度下,自然垄断产业的成本往往呈现制度性膨胀,从而抵消了规模经济的成本递减趋势。为了挤出成本中的制度性“泡沫”,提高效率,降低价格,应将市场机制引入自然垄断产业,坚持市场为主导、政府为辅助的方针,变革市场结构,提倡适度竞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自然垄断、政府垄断及规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垄断与政府垄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垄断形式,但是人们却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在很多情况下,政府是以自然垄断为由对本不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或不再是自然垄断的行业施加进人限制的。自然垄断理论因此往往被一些部门或行业用作政府垄断的理由。在我国,这种情况更为普遍。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我国的垄断现象具有特殊性,经济生活中的垄断行为主要不是来自于经济力量,而是来自政府认为的制度或政策性安排,同时存在以行政性审批为主的过度规制现象。因此,反对政府垄断行为以及改革行政性审批制度,成为我国当前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论自然垄断产业引入竞争的迫切性和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的图书出版行业是一个高度垄断性的行业,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至今仍然笼罩着这一领域。笔者认为,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出版市场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行政干预,主要以法律和经济手段来规范出版产业。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石油行业的反竞争行为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断企业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反竞争行为降低了经济效率,以中国石油行业为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合理的行政垄断是造成中国垄断市场结构的重要根源,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反垄断法》应把反对行政垄断形成的行业垄断与地区垄断做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试论发达国家的行政垄断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达国家历史上存在行政垄断,近现代也存在行政垄断。发达国家的行政垄断具有临时性、阶段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并与其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联系密切。各国行政垄断的形式和内容、政府对竞争行为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社会公平,并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本国民族利益,这是政府是否和如何干预市场竞争和市场活动的前提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行政垄断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的制度瓶颈。在转轨时期要破除行政性垄断,就要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通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对行政垄断进行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垄断产业的理论在不断变化,自然垄断产业也在不断的改革。从自然垄断理论产生与发展的理论角度讲,自然垄断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引入竞争机制和放松政府管制,使其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以来,经过分拆重组,除了邮政、铁路行业外,我国电信、电力、民航运输等自然垄断行业都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而且初步建立了多家市场主体相互竞争的企业运营体制。  相似文献   

20.
垄断对我国行业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锐 《经济问题》2007,330(2):50-52
我国的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行业垄断,行业垄断严重影响着我国行业间收入分配格局,导致了垄断性行业更易获得超额利润,其收入分配有更强的个人主义倾向,同时导致垄断企业创新动力小.要改变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扭曲的现状,首先要明确我国反垄断的主要目标是反行政垄断,其次要科学界定自然垄断产业的边界,在内部推进企业改革,同时制定反垄断法规,完善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