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梳理了流通理论在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各种经济学流派对流通理论研究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以及现代流通的特点及其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构建我国流通理论体系的重要性。最后从流通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流通理论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学科体系的构建、流通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流通理论研究与学科体系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紫石 《商业时代》2006,(22):112-112
由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夏春玉教授主持编著的《流通概论》一书,已于2006年7月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21世纪工商管理新教材丛书,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视角,采用机构、商品、功能、系统、社会等分析方法研究流通问题,具有“流通经济理论”或“流通经济学”的学科属性。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流通经济研究一直以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作为立论依据,由此形成了固有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即以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为研究范畴,将流通定位于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区域间贸易往来的频繁进行,流通的范畴、流通渠道和流通模式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而在理论界,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强大地位,流通经济学是否值得研究、是否需要研究、如何深入研究也成为困扰学界的一道难题.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流通经济发展的简单历史进程中找寻其存在的依据,并借鉴空间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对流通研究进行重新审视,以求进一步推进对流通经济学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流通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回归:一个学说史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一些学者一直致力于流通理论或流通经济学的构建,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仍未能摆脱流通理论的贫困状态。对于如何构建流通理论,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尤其对于流通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依然存在争论。文章主要沿着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探寻流通理论在经济学中的踪迹,以期对诸如流通理论的存在性、流通理论的研究对象或核心范畴、流通理论与新兴经济学派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孙冶方流通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研究框架和相关的学术争论进行了回顾和评论.孙冶方开创性地提出了“流通一般”,并以价值论为基础建立了流通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孙冶方流通理论的相关争论涉及三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流通的性质及产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区分;流通理论的研究对象;流通经济学构建的相关问题及其与贸易经济学、商业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孙冶方对这三个问题的认识以及相关争论对当今我国流通体制的改革和流通经济学的建设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孙冶方流通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研究框架和相关的学术争论进行了回顾和评论.孙冶方开创性地提出了“流通一般”,并以价值论为基础建立了流通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孙冶方流通理论的相关争论涉及到三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流通的性质及产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区分;流通理论的研究对象;流通经济学构建的相关问题及其与贸易经济学、商业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孙冶方对这三个问题的认识以及相关争论对当今我国流通体制的改革和流通经济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流通经济学研究的贫困问题不容忽视.主要原因在于学科的基本概念模糊、学科定位不准、没有一个科学的研究范式.但是,流通经济学的贫困不能否定流通经济学科的存在.通过构建商务经济学是解决流通经济学贫困的出路,它能够拓宽了流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空间,使得流通、贸易、商业等术语使用混乱的状况得到改善.商务经济学可以加速内外贸学科一体化,突出电子商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流通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方法,通过阐明流通理论与"商科"、"产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学科范畴之间的区别与关系,对流通理论进行重新定位;从历史的角度,以渠道组织、流通费用、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关系等为研究基点,得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流通理论研究可以通过整合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经济理论,将价值实现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最后,对定位于"中观经济学"的流通理论在应用经济学范畴下的学科建设问题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只要存在社会分工,就会有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商品流通存在于几个不同的社会形态,各个社会形态的商品流通又具有不同的特殊性质。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运行过程,本质上是通过公有制资产在价值形式上的变化,并实现不断增值来强化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实力的过程。文章提出,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商品流通过程及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流通经济学必须探讨流通产业的变化规律;商品商流、商品物流、商品信息流的运行及其相互关系是流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
流通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以1981年到2004年期间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月刊》、《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财贸经济》、《商业经济与管理》、《商业研究》、《商业时代》(原《商业经济研究》)、《中国流通经济》、《财贸研究》等11类期刊上的流通文章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理论研究的发展,从研究内容、研究时间区间、期刊选择文章的偏好等三个维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形成了一系列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重要的假设之一,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但其与现实的脱离,导致了经济学理论对现实经济解释力的下降。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依赖有关人的判断和决策的分析来了解经济主体行为,对经济人假设提出了挑战,并对其加以完善。其重要意义在于提高了经济学对现实的解释力、给予经济行为主体实际决策过程以良好的描述,同时为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金融学等与经济学相关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2.
加快流通创新促进流通现代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报告从经济转型角度与时间和空间角度提出,在中国,商品流通及其流通产业现代化首先是宏观层面事关全局的综合性问题,流通创新研究首先是主流经济学的任务,原有的流通理论和政策研究迫切需要补充"宏观流通论"的思路创新.由此引出的政策研究发现,中国不仅面临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而且迫切需要借助流通创新,以加快经济节奏、加快商品流通和资本周转为核心,以全面改善第一、二、三产业商品流程和结构为主要内容,促进国民经济从静态化、慢节奏、高成本、低效率向动态化、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的"第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3.
试论流通产业的贡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分别从GDP或GNP、经济增长、三次产业、社会就业、国民福利及城市形成和发展等维度,分析了流通产业的贡献及相关测度方法;并结合中外流通产业发展的实践,对流通产业在某些方面的贡献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结论及促进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古典经济学需求理论的主要目的是解释消费者对商品组合如何实现最优选择的问题,包括单个消费者是如何在不同商品选择中实现最大化满足的,消费者的个体需求是如何形成市场集体需求的等。本文在研读相关原著的基础上认为,新古典经济学需求理论在解决这些理论难题时,必须具体分析该理论的历史功绩和内在逻辑缺陷。  相似文献   

15.
Business theory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are outgrowths of basic economic principles. To evaluate the proper place of ethics in business, the meaning of ethics as defined by economic theory must be assessed. This paper contends that classical economic thought advocates a nonethical decision-making context and is not functional for a modern complex, interdependent environment. Bernard J. Reilly,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and Health Policy, came to Widener in September of 1980. Since coming to Widener he has published and presented over 90 professional papers in the fields of management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in such journals a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Inquiry, Journal of Health Politics Policy and Law, Human Relations, Hospital and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Personnel, etc., and at several national conferences 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ealth policy. He is presently working on two books, the first on modern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the second on corporate business ethics. Recently, Dr. Reilly was awarded the Christian R. and Mary K. Lindback Foundation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teaching. Forthcoming articles will appear in Busines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Journal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Myroslaw J. Kyj, Associate Professor of Marketing at Widener University,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areas of the use of customer service in competition, pre-conditions for marketing channels and the inter-play between marketing, ethic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Dr. Kyj has recently published several articles in such journals a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Marketing,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Marketing, and a forthcoming article in Business Horizons.  相似文献   

16.
供应链系统的营销流管理问题、营销策略整合协调问题,是一个由供应链引发的重要问题。文章从供应链出发,较为系统的对营销流、营销流系统、供应链营销策略整合、营销流管理协调及效益衡量问题进行研究,力求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拓展营销管理思维,并对供应链理论作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A fundamental distinction between goods and services is that in the retailing of goods and some services the costs of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are clearly separable in a non-arbitrary fashion, usually identified as costs of goods sold. They have type I separability. Distribution services, which are also known as attributes, marketing mix or output variables, are produced, distributed and consumed just as goods or physical products or core services sold directly to consumers at an explicit price. When online settings generate separability of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consumption of all these distribution services in space and time we have strong type II separability, which has not been identifi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latter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emergence, sustainability and sometimes dominance of online channels. It has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both the demand side and the supply side of firms in online channels.We develop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ult with respect to potential maximum levels of these services in electronic channels and for a broad range of other important topics relevant for marketing and economics.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从流通经济学视角对蔬菜价格波动问题进行理论分析,通过调查对比分析三次不同时点调查中蔬菜批发业务从业人员来源地、经营方式、经营品种的差异,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蔬菜批发业务行业特点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大城市蔬菜经营的市场化、专业化程度迅速提高,主要体现在国营性质的批发商已经完全消失,个体经营者占批发商的比例迅速上升;批发商集货及销售产品的地域更加广泛;蔬菜供销价格完全随行就市,经营规模扩大,入行资本投入增加;品种、品质、价格以及需求等市场行情的迅速变化使蔬菜批发业务需要更多的经营技巧。蔬菜价格的迅速波动是交易市场化和专业化的体现,政府有必要花费更多精力考虑如何提供基础设施、质量监督、信息发布等公共产品,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