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界领袖》2004,(3):136-136
2002年10月19日国美电器在华南地区掷下一枚重磅炸弹——广州国美电器东山口商城火爆开业,国美电器舞动其惯用的“低价板斧”,将广州商圈和珠三角家电业搅得“人仰马翻,鸡犬不宁”。365天过去了,但对华南家电市场来说,国美带来了新鲜、巨大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有人说国美改变了市场格局,搅乱了华家电市场;也有人说国美激活了华南家电市场,  相似文献   

2.
一张“清场令”令格力空凋猝不及防。3月9号,国内家电连锁老大国美电器向各地分公司下发了一份“关于清理格力空调库存”的紧急通知。成都格力空调干10日上午12时开始将产品全线撤出成都国美的6大卖场。到3月16号,摆放在京城国美电器门店里的格力空调机壳已经“形同虚设”,与此同时,京城国美各门店已经停售格力空调。而作为反击,格力空调总部说:  相似文献   

3.
《三联竞争力》2007,68(11):16-16
2007年9月20日,中国家电连锁龙头——国美电器“掌门人”黄光裕悄然减持国美电器1.7亿股,套现23.9亿港元,如果再加上2006年3月黄光裕以国美电器35%股权注资套现,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已经从股市提款80亿港元。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国美”是一家非常成功的电器销售公司,它的销售额几乎占据了北京电器销售市场的半壁江山,对各大商场形成巨大的冲击。“国美”的老板黄光裕先生称得上经营天才,他独特的经营思路和手法是“国美”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听他谈国美创业阶段的经营之道,给今天众多的电器销售商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5.
范亮 《网际商务》2004,(9):35-35
2004年6月7日,国美电器正式向外界宣布:中国鹏润集团将斥资88亿元人民币,收购国美电器65%的股权。这实际上意味着,在黄光裕的一次“左右手互倒”之后,国美电器已成功借壳中国鹏润(0493HK)在香港曲线上市,正式步入其梦寐以求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6.
司徒微微 《浙商》2010,(18):24-24
国美控股权之争,到了一个关键点。大股东黄光裕方面称,董事局主席陈晓联手美国贝恩资本搞“去黄光裕化”,企图变“国美电器”为“美国电器”,在经营模式上另搞一套,用股权收买人心;陈晓也振振有词,认为国美高管在情、理、  相似文献   

7.
蔡亮 《大经贸》2007,(3):56-58
2006年的中国家电连锁业可谓乱象纷呈,令无数人眼花缭乱:7月,“财雄势大”的“老大”国美率先发飙,并购“老三”永乐,打破行业三足鼎立的格局;9月。大中电器向永乐发出终止合作的律师函,市场疑云密布;11月,国美电器发布公告。“公司主席黄光裕正协助政府机关调查”,舆论一片哗然;12月,跨国家电零售巨头美国百思买继合资五星电器之后,在上海开设了其进入中国后的第一家门店,“狼烟滚滚”。与此同时,由于部分连锁商与家电厂商之间的利益矛盾日趋升温,厂商纷纷“揭竿而起”,自建渠道。  相似文献   

8.
控制与拥有     
对于国美电器的“陈黄之争”,我认为在组织(管理者)资本主义时代,重要的不是公司产权,而是控制权,国美事件正在深刻地诠释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1月1日,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之一,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设立了34个分公司,拥有包括香港地区在内的400余家直营门店和6万多名员工。在2005年国家商务部公布的中国连锁业前30强中,国美电器以238.8亿元名列家电连锁前列,继续领跑中国家电零售业。  相似文献   

10.
朱珊 《成功营销》2013,(1):16-16
2012年12月3日,国美集团正式宣布,整合旗下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和库巴网两大电商平台,实现后台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整合后,国美网上商城将正式更名为“国美在线”,把原本两家重合的家电、3C类业务归到国美在线,而库巴则转型成一个专注于百货的平台,借助国美已有的8000万注册会员,迅速地在库巴上“复制”新业务。  相似文献   

11.
成文 《新财富》2005,(11):84-100
如果“北京国美”确实属于“国美系”电器零售业务中的优质资产,则“国美系”电器零售业务的整体盈利状况在2003年以前不容乐观,2001年至2003年间的电器零售门店扩张资金应当并非来自利润积累。“鹏润房地产”的净资产回报率极高,在资产负债率没有保持很高水平的惰况下,如果没有使用外部资金,则意味着其销售收人利润率是同行业的2.61倍,而开发地产的周期仅为行业平均周期的35.7%,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鹏润投资”的营业额和利润极低,却从“北京国美”借人的一笔往来款就达2。3亿元资金,这些投资可能转借给了旗下其他子公司。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大胆的推测:“国美系”的整体电器零售业务可能在2003年以前获利状况不很乐观,但实现了一定的经营规模,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其中一部分资金通过系内的投资公司,以往来款的形式转移给了系内从事房地产的公司无偿使用;房地产业的高回报带来的收益叉流回电器零售业,为其不断扩张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是,到2004年以后,这一模式被打破,因为此时黄光裕已经从资本市场高额套现,可以通过增资的方式直接对房地产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电器零售业务在上市后卸下了往来款的包袱,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实现了高速扩张。在借壳上市过程中,黄光裕通过将地产和电器零售业务分批分期注人上市公司,并充分利用可转债收购的支付特点,成为资本运作的大赢家。而从2000年4月起,上市公司的累计超额回报率几乎一直为负值,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赵莹  韩月仙插画 《浙商》2011,(11):42-42
某专业财经媒体一篇“陈晓(刚离任国美董事局主席)大曝国美财务漏洞”的报道称,电器连锁行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到了病人膏肓的程度。除了总部敲定的年度合同外,供应商还要向国美各个层次的领导交纳相当数量的费用,这样导致供应商已经不堪重负。国美电器的很多较好门店一个普通的柜台主任每年从每家供应商处获得的收益都超过万元,这样的财务黑洞可谓惊人。  相似文献   

13.
吴琳琳 《电子商务》2003,4(8):36-38
家电竞技场上众商家各显身手,“价格战”“服务战”打得如火如荼。作为家电零售业的巨擘国美电器当然知道这些战术并不是微利时代家电企业决胜的秘诀。身经百战的国美电器悟到企业信息化才是“正道”——最大程度的降低经营成本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然而如何在名目繁多的软件厂商中,选择适合国美管理理念的系统软件,一却并非易事。幸运的是,正当国美踟躇之时,金力软件和Sybase脱颖而出联手解决了国美的大难题。  相似文献   

14.
2004年6月7日,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宣布,香港联交所正式批准中国鹏润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股份编号:493)收购持有国美电器65%的股权的Ocean Town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 中国鹏润是一家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按照有关方面设想,“国美电器”此后将替代“中国鹏润”出现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的中国家电连锁业可谓乱象纷呈,令无数人眼花缭乱:7月,“财雄势大”的“老大”国美率先发飙,并购“老三”永乐,打破行业三足鼎立的格局;9月。大中电器向永乐发出终止合作的律师函,市场疑云密布;11月,国美电器发布公告.“公司主席黄光裕正协助政府机关调查”,舆论一片哗然;12月。跨国家电零售巨头美国百恩买继合资五星电器之后。在上海开设了其进入中国后的第一家门店,“狼烟滚滚”。与此同时。由于部分连锁商与家电厂商之间的利益矛盾日趋升温,厂商纷纷“揭竿而起”。自建渠道。  相似文献   

16.
袁旻 《国际广告》2010,(12):10-10
1年多来,“贝恩资本”这个名字,曾两次震撼中国人的神经——2009年6月22日,它带着16亿元人民币,“拯救”濒临破产的国美电器集团;2010年9月28日,它在国美电器的。内战”中渔翁得利,成为“唯一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17.
《商界》2007,(4)
类型产业资本横向并购(股票 现金)运营路径2006年7月25日,国美电器董事长黄光裕与永乐电器董事长陈晓在北京共同宣布,国美以52.68亿港元“股票 现金”的形式并购永乐,其中国美电器以0.3247股自身股票置换1股永乐电器股票,同时为每股永乐电器股票支付0.1736港元现金。合并后新公司将实  相似文献   

18.
事件起因 2004年2月,由于国美在没有提前通知厂家的隋况下,突然对所售的格力空调大幅降价,引发了成都国美和成都搭力之间的争端。2004年3月11日,国美总部向全国分公司下达通知,要求各门店清理格力空调库存。对此,格力公司表示,国美的这种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格力在当地制定的价格体系,同时还导致格力其他众多经销商的强烈不满。此前,事发地成都的6家国美卖场已彻底撤出了格力空调。直至2007年4月,长达三年的冷战才宣告结束,国美电器广州分公司与格力广州公司同时宣布,即日起格力空调全面进入广州国美旗下33个门店销售。  相似文献   

19.
薛羽 《国际广告》2011,(4):26-27
中国最大的电器销售商国美开始涉足体育用品,是什么给国美注入了信心?国美体育还能像国美电器一样成功吗?  相似文献   

20.
陆剑清 《上海商业》2006,(12):46-47
2006年7月25日,国美电器集团公司(简称”国美”)以52亿港元的价格成功并购永乐(中国)电器有限公司(简称”永乐”)。这一我国家电业上的第一购并大案的成功实施,透视出了我国市场营销竞争格局的重大转变,揭示了由市场销售权时代向市场控制权时代转变的序幕。“国美与格力之争”--市场销售权之争走向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