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选取典型区域作为研究靶区。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基本生态系统单元,大致估算了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运用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跨区域的生态补偿。通过对补偿标;隹的估算,分析现存土地生态补偿机制问题,构建相应公平、高效的公共政策体系,为促进土地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典型岩溶地区生态用地研究——以清镇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为典型岩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布局方案制定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土地利用转换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GIS技术。研究结果:清镇市在各生态用地类型面积配置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2010年为58.96、2020年为64.16,较2004年的生态服务价值有较大的提高。研究结论:生态用地概念是管理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新理念,为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一般只能用作生态用地。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都市型农业生态功能的加强为背景,参照Costanza等人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研究了北京郊区顺义区近10年来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顺义区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表现为明显的阶段性:1993~1998年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125万元,1998~2002年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1 147万元.总体看,顺义区土地利用结构正向着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但与全国生态服务价值与GDP比值1.25相比,还具有很大差距.说明目前顺义区生态建设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为加强都市型农业生态功能和迎接2008年“绿色”奥运,在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必须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对天门市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鉴于谢高地等建立的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不适于中小尺度的区域研究,本文根据天门市实际情况修正各土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结合ARCGIS 9.3技术得出2005~2020年天门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生态服务总价值量增加7.75亿元;生态服务价值结构变化较小,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和保持土壤这三项价值有所减少;空间分布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区城镇生态系统的扩大和周围工矿生态系统的减少。评价结果对天门市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盐城海岸带及各县市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该区域在过去30年(1984—2014年)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的时空特征和生态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地物类型看,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总的趋势是以盐蒿、芦苇等为主的自然地物的比例不断下降,而以居民工矿用地和农田为主体的人工地物的比例持续上升,到了2014年人工地物占比高达79%,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结构的影响。在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中,盐城海岸带及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主要是由于在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较大的林地和水产养殖等用地有了大面积的增加。除了1984年,其余研究年份的人工地物的生态服务价值均超过自然地物的生态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晋江市为研究区,依据2005年,2010年和201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结合谢高地修正的我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分析了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5年,晋江市的城镇用地显著扩张,而耕地和林地却急剧减少,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分析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可以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保障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敏感性分析表明,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变化是缺乏弹性的,因此结果是可信的。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应将生态服务价值考虑其中,尤其是应注重保护湿地、水域、林地等生态服务价值系数高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期实现晋江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哈尔滨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对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哈尔滨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5003240.42万元;到2020年该值达到5107551.83万元,规划期内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104311.41万元,增加幅度为2.08%,生态价值的总增加量为127018.2万元,生态价值的总减少量为22706.81万元;研究期内,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和草地面积净减少;林地、园地面积净增加;由于林地和园地面积增加幅度远远大于耕地和草地减少的幅度,因此弥补了其造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下降。研究结果说明该规划对哈尔滨市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阐释土地整治生态转型内涵,梳理土地整治实践较为超前的浙江省典型整治模式及生态转型困境,通过构建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理论框架并提出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的优化路径,助推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生态转型以“两山”理念为指导,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综合治理,挖掘各要素蕴含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强乡村地域生态和文化功能,将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目标的融合,实现以“短、平、快”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土地整治向以生态环境改善和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为导向的土地整治进行转型。(2)根据运作方式、整治对象和重点的不同,浙江省土地整治模式可分为4类:“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引领”模式、“土地整治+传统古村保护”模式和“土地整治+乡村旅游发展”模式。(3)浙江省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的实践困境包括:土地整治工程措施改变生态系统自然恢复条件、土地整治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环境效益、“土地整治+”模式的复杂性影响整治效果。研究结论:土地整治应充分发挥作为管控土地利用转型重要手段的作用,通过重塑生态价值导向明确土地整治转型方向、分区开展生态工程因地制宜优化生态功能、健全绿色基础设施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优化土地整治生态转型路径,可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目的]江汉平原为典型快速城市化区域,文章以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潜江市为例,研究其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发展趋势,旨在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类似区域提供参考。[方法]以1995—2015年5期土地利用矢量图为基础数据,采用修正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系数计算各年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绘制空间分布图,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CA-Markov模型对2035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模拟,分析2015—2035年ESV变化趋势。[结果]2000年前后城镇化速度差异明显,总体上生态用地在不断减少,潜江市土地利用方式有待转型;1995—2015年,潜江市ESV变化呈现"急速增加—锐减—恢复增加"的模式,水域面积变动是ESV变化的根本原因;面积起伏不大的耕地对生态系统稳定十分重要,但林地、湿地、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占比都有减小的趋势,表明生态环境发展并不乐观;1995—2015年ESV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高值区逐渐以返湾湖为中心集聚分布,并存在向南扩大态势,低值区呈条带状分布于中心城区;敏感性指数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较为科学; CA-Markov模型模拟结果表明, 2015—2035年,生态用地数量增加,土地利用结构趋于优化,但耕地大幅减少,ESV由47.31亿元下降至46.66亿元,减幅为1.37%。[结论]以潜江市为代表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不容乐观,政府应加强对水资源、耕地的保护,推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从平原区、丘陵区、山区三大地貌类型区中各选取一个土地整治项目作为典型案例,估算由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而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益。研究表明:平原区项目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70.77万元/a,除水源涵养和食物生产两项功能价值略有增加外,其余项功能价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丘陵区项目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56.59万元/a,其中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功能价值损失占总损失的95.56%;山区项目总生态服务价值增加10.42万元/a,除生物多样性和娱乐文化功能价值略有减小之外,其他各项功能价值都有所增加。平原区和丘陵区存在严重的"以生态环境换新增耕地"问题。土地整治项目应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急需建立。  相似文献   

11.
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沈阳市实际情况,确定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分析沈阳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变化,评价实施规划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表明: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来度量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行的,对正确制定土地利用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部干旱绿洲区是典型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反映区域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揭示绿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环境演变关系,有利于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绿洲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整理分析2006—2015年土地、社会经济数据,从四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方法,分析乌鲁木齐市绿洲土地生态风险变化规律,揭示2016—2025年土地生态风险警情;研究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洲土地生态风险预警随之提升;最后提出相应土地生态风险管控机制:(1)统筹城乡发展,合理确定人口规模;(2)调整绿洲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机制;(3)改善绿洲生态环境,提升土地生态保护机制;(4)调整绿洲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基础保障机制。绿洲土地生态风险预警研究有助于对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服务,为区域政府提出相关科学生态保护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区域实际确定安阳市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根据安阳市规划期内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预测安阳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初步方案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变化,评价实施规划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结果安阳市2004-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初步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方案的实施将给安阳市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研究结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引入,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对正确制定土地利用决策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农用土地被征用,对土地整治造成了很大影响。农用土地持续减少,建筑用地增多,导致我国土地生态遭受了日益严重的破坏,由此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在土地整治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土地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推动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1996年和2009年两期数据为基础,结合湖北省生态功能分区,对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对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产生核心影响的是林地、草地以及耕地之间的剧烈变化;湖北省整体土地生态服务价值有所增加,但局部存在结构性问题;2鄂西三大区及幕阜山地区作为湖北省生态屏障,退耕还林的实施使其生态服务功能大幅增强,武汉地区在满足建设用地需求的同时大力恢复水域和林地,取得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效果,而保耕地的任务则基本转嫁于鄂中地区以及桐柏-大别山地区,其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减少或增长微弱;3湖北省东西四大山地必须加大对林地的保护力度;武汉地区需控制对耕地的侵占,减轻其他地区耕地保护的压力;鄂中地区则必须注意水域的保护及恢复,加强林地尤其是沿江防护林的建设。同时可通过实行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政策,以弥补地理空间上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6.
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为推进绿色发展方式转变、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土地整治理应发挥更多作用,凸显服务生态的价值功能。如何把握好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契机,提升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功能,开辟多种土地整治发展模式,探索生态化土地整治路径,引导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治理转型发展,是当前亟须探讨的问题。目前土地整治面临的问题整治工程均质化问题严重。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工程,有效耕地面积不断扩展,土地利用集约化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大庆市为研究区,依据2001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结合谢高地修正的我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定量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量。结果表明:2001~2009年间,研究区林地和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减少,其中林地的面积变化量最大。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庆市9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41170.55万元,各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水源涵养、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等3项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其余6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看,湿地和水域的生态服务功能较强,只有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合理确定农田生态系统的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对促进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和耕地保护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以平顶山地区城郊的草莓种植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旅行费用法探讨了平顶山市城郊农田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的构成和特点。[结果]随着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城郊农田通常情况下处于潜在隐性状态的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正通过农业观光、采摘等活动得到释放和显现。平顶山市郊区采摘草莓园的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由草莓园经营者相较传统草莓种植模式获得的"超额收益"和采摘者付出的劳动价值以及采摘者付出的交通、时间机会成本等费用共同构成。2013~2014年平顶山市郊区采摘草莓园的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大致介于26.156 25万~61.031 25万元/hm2之间,远高于平顶山市一般农田的直接生产收益,其平均值43.593 75万元/hm2可作为当前平顶山市城郊农田生态系统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的参考基准。[结论]随着休闲农业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强,在城市郊区土地利用规划中,不能忽视农田生态系统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潜力的充分挖掘、实现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正国际上关于21世纪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共识是: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必须用较少投入获得更多的农林产品,并确保生态环境健康。傅伯杰院士指出:"由于我国必须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再加上建设用地不断增加,生态用地提升空间不大,必须从生态用地数量管理转向生态服务功能管理"。因此,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学等理论,分析我国实施耕地占补平衡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变化频繁,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探究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的密切联系,为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以内蒙古赤峰市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基于1997年、2004年和2011年的三期TM影像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方法估算出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研究区3期的耕、林、草面积均占土地总面积的90%左右;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在1997~2011年耕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林地面积一直持续增加,草地面积不断减少;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长趋势,草地和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最大,占总价值的85%左右;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所采用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可信度。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直接影响,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