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正>2014年,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形势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土地政策仍然延续以往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用地的方向,在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出台了一批深化、操作性强的政策。同时,按照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积极谋划改革大计,完成了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设计研究。此外,还在支持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政策。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是我国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之年。这一年,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坚持了稳中求进的战略,助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关键任务。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2016年我国土地政策继续坚持耕地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基本国策,围绕稳增长、去库存、降成本工作重点,深化改革、稳中求进,在提升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创新土地供给侧改革、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政策风标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规律,为城市发展提供合理土地利用政策,同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遥感影像获取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数据,探讨近30多年来绍兴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一步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对绍兴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趋势、变化轨迹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1)绍兴市土地利用在1980~2000年相对稳定,在2000年后变化强度逐年增强,2005~2015年土地利用转化量增多和类型多样。绍兴市东北部平原和县区核心区域是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活跃区域,主要是其他类型土地向建设用地转移;(2)1980~2015年绍兴市土地利用变化轨迹主要受到人口增长和GDP增长的影响。[结论]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城市人口和土地面积迅速增加,造成城市边缘的农业用地转化成了建设用地。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政府政策的制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进而影响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5.
一年来土地政策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7年土地管理工作围绕党和国家工作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职责定位,以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为取向,创新性地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分区与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保护农用地的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在中央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后,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的任务将相当艰巨。为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国务院在2008年底颁布实施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本刊约请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委员会的专家对《纲要》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土地政策可以运用建设用地总量、土地供应结构、不同区域土地供应调控来控制过热行业投资的增加,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发展。本文研究了土地政策出台的宏观经济形势,比较了土地政策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总结了土地政策调控的特点和缺陷,并评价了现行土地政策,提出了土地政策调控的创新——土地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8.
2009年的地政,两条主线脉络清晰:一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扩内需、促增长的重大决定,更好地履行部门职责而出台了一系列保内需、调结构、促民生的用地政策;二是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出台具体的管理政策.两条线殊途同归,共同演绎着全年地政的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9.
基于PCA的龙口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用地弹性是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方法]文章以山东省龙口市为研究区,引入建设用地弹性系数,构建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3个因素、19个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客观评价2004—2015年龙口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与变化。[结果] 2004—2015年龙口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逐年提高,2015年达到相对最高值; 2004—2015年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可持续水平持续提高,生态环境可持续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过程波动较大;人口变化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不协调、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消耗的不协调以及耕地环境污染可能成为目前龙口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提高村庄用地集约度;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效率,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倡导发展生态农业,减少耕地资源的污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供应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效应,为基于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下的土地供应政策改革提供思路。研究方法:在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经济空间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土地供应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定量测度土地供应结构对本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以及在城市之间表现出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1)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相关性不强,三省内部,仅湖北省地级市表现出较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土地供应结构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空间外溢性且在用地类型上存在差异;(3)增量建设用地供应量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提高的直接效应最显著,工矿仓储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供应量的间接效应显著。研究结论:要进一步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升级,优化土地供应结构,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土地问题是中国的一个重大政策问题,有关土地政策的改革将对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轨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国际研讨会就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收入与财政金融、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和耕地保护政策及土地法律完善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在中国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民的土地权利、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土地政策改革的重点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共识,为下一步中国土地政策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土地供应政策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度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土地供应政策所承载的目的和任务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用地配置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三大目标的成都市土地供应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和综合评价法对成都市土地供应政策的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7年,成都市土地供应政策绩效总体上呈递增趋势,2007年的绩效综合指数值比2004年提高了6.2%;土地供应的结构配置效应较为合理,经济效应基本可以,而社会效应较低.成都市土地供应政策改进的方向应该为,保持土地供应结构的合理性、促进土地供应政策经济效应的发挥、大力提高土地供应政策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对2014年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展望了2015年国内研究趋势,为土地科学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文献资料综述法。研究结果:2014年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整治规范化与制度化建设、农用地整治、村庄土地整治、工矿建设用地整治以及土地复垦等方面,研究成果丰富。研究结论:土地整治是土地科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2015年《中国土地科学》在本领域的关注重点将主要集中在:推动土地整治与经济建设协调关系研究;不断推进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坚持开展以加强土地权属管理为目标的土地整治研究;加快完善土地整治监督管理机制,从而落实土地整治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不同时期我国的土地政策及耕地面积变化,研究了影响我国耕地过度流失的政策和经济因素,分析了耕地流失的政策—经济驱动力;认为乱占滥用耕地现象是从1979年以后改革开放经济持续高增长,确立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以后出现的,在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耕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从出让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中可以直接受益,开发商占用耕地所付出的费用低于占用同样面积已有城市建设用地的费用,使开发商不愿提高已有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希望占用更多的耕地;针对这些耕地流失的政策—经济驱动因素,提出了从源头上防止耕地过度流失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土地供需矛盾加大、用地成本上升和"土地财政"趋紧,土地管理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现行土地制度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正经受重大考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地方积极开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积累了不少新鲜经验。这些实践表明,支撑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土地制度优势依然存在,在坚持土地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创新,完全可以释放更多土地红利。推进土地审批制度改革,保障稳增长  相似文献   

16.
<正>农村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农民的基本财产权,也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历史的经验表明,把土地的要素功能激活起来,把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保护好,把土地的使用管理好,是激发农业农村经济活力、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制定好政策,用好政策,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同样是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释放扶贫用地政策红利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中  相似文献   

17.
天津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实施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通过激励机制和强制性管制措施来倒逼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遏制工业化、城镇化过度依赖建设用地扩展的势头,是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2014年原国土资源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提出"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战略"。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在此背景下,上海、江苏、北京等地区开始实施建设用地减量  相似文献   

18.
<正>广西国土部门出台扶持农民工创业的土地政策,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和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标准厂房建设用地试点。截至2014年11月底,已有11个市33个县(市、区)提出创业园用地需求,专项用于小微企业标准厂房建设。我区对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对使用荒山、荒滩、荒沟等未利用地创办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保障安排用地指标;鼓励农民工租赁产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江苏省昆山市设定了建设用地两个"零增长"的目标,即到2020年末,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不超过2014年,实现建设用地规模"零增长";除市政功能设施及重大产业项目外,实现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零增长"。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昆山市国土资源局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区域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相结合。通过"政策助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海河流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地区之一,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通过研究海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为优化海河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ArcGIS和SPSS软件等工具,通过空间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结合经济社会和自然驱动因子,探索了1990—2015年海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结果](1)1990—2015年海河流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为显著,变化率达到3683%; 面积占有率由667%上升到913%。(2)1990—2000年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耕地变化显著, 2000年之后变化幅度减小。不同时间段内,海河流域各种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基本上具有一致性。(3)从空间上看,北京市的建设用地由中心向外扩张,渤海湾沿岸建设用地扩张明显。草地、未利用土地和耕地面积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未利用地减少幅度最大,面积下降了1607%。(4)1990—2015年耕地是转出面积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转出为建设用地、林地。(5)从驱动机制来看,导致海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和目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社会经济发展(GDP)、人口增长,其次为气候变化,主要是降水和温度的变化。[结论]1990—2015年该流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显著变化。国家施行的经济、生态政策对海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造成一定影响。该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