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2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在全国22个省份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在对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等进行复垦利用,并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利用更集约、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然而,试点实践中,各部门对工矿废弃地复垦为耕地的质量评定均有各自目标、方法和侧重的角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紧紧把握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政策机遇,在利用工矿废弃地资源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全市复垦工矿废弃地13427亩,通过对采煤塌陷地复垦整理和废弃窑厂、矿山综合治理,增加农用地9730亩,补充建设用地指标8308亩,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统筹了城乡用地布局,改善了生态宜居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正矿产资源开发在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目前,我国有超过667万公顷因生产建设项目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毁土地未得到复垦,其中60%以上是耕地或其他农用地,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201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土地复垦条例》,针对大量历史遗留损毁土地难以复垦的问题,提出了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参与复垦的激励措施。2012年,原国土资源部启动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3月,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信贷杠杆作用,与当地政府签订了信贷支持工矿废弃地复垦综合开发合作协议。目前,工矿废弃地复垦贷款审批总额达20.8亿元,已投放贷款10.5亿元,拉开了"矿冶废都"换"绿装"的序幕。位于长江中上游南岸的湖北省黄石市,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著名的"矿冶之都"。然而,由于开采历史悠久,遗留下23.7万多亩的工矿废弃地,致使昔日的"矿冶之都"变成"废都",严重破坏了境内生态环境,浪费土地资源。为增强资源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012年,国务院将黄石市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并出台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扶持政策。为有效解决工矿废弃地复垦资金"瓶颈",2014年3月,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充分发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江西省赣州市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8个县(市)试点规模1.37万亩。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完善客土、兴修水利、修建道路田坎等系列工程,种植铁线草、马尾松等植被,废弃矿山逐步恢复了"渠成网、林成行、地变绿"的景象。优先复垦优质地块赣州市对列入工矿建设用地的图斑,逐块调查地块权属、复垦潜力、土地利用状况等情况,将权属清晰、无复垦义务人、复垦潜力大的地块优先纳  相似文献   

6.
鸡西市采煤废弃地复垦潜力调查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探讨资源型城市工矿废弃地复垦机制和模式,以鸡西市本级采煤废弃地为例,收集鸡西市土地利用现状资料,调查因煤炭开采、加工产生的采煤废弃地的数量、分布和类型,实地调查总结采煤废弃地现状特点,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复垦潜力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采煤废弃地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区域复垦新增耕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及建设用地的潜力,并提出促进采煤废弃地再利用、规范采煤废弃地复垦秩序及复垦为农用地后建设用地指标空间置换的政策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又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用地的稀缺资源,目前各地普遍存在建设用地瓶颈问题。本文以统筹城乡土地资源配置为视角,对湖北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三项土地管理创新试点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三项试点在实践中既能落实农业耕地保护制度,又能破解建设用地瓶颈。土地管理创新试点若作为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的正式制度运行,尚需进一步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完善相关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8.
历史遗留矿山土地复垦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矿山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分析了历史遗留矿山土地复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减排增汇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开展历史遗留矿山土地复垦中存在监管体制不健全、财政资金保障能力有限、复垦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相关问题,从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成本与效益、政府与市场三个方面明晰历史遗留矿山土地复垦中存在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历史遗留矿山土地复垦有序高效开展的建议:(1)建立健全监管体制机制;(2)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政策机制;(3)提升土地复垦技术和质量;(4)丰富土地复垦模式。  相似文献   

9.
工矿废弃地复垦——赛场投建复垦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有复垦方向的优缺点,提出在我国工矿废弃地因地制宜地投建赛场,从而达到平衡耕地保护、投资获益与生态改善三方面关系的复垦目的。选取重庆某采石场废弃地,将其所采用的传统复垦与本文提出的赛场投建复垦在施工规划与成本估算方面进行详细的对照分析;同时将赛场投建复垦与公园开发复垦做对比。赛场投建复垦在盘活建设用地、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大规模推进存量建设用地整理始于2006年。当年,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又陆续开展了城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存量建设用地整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体系。随着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近年来地方用地需求有所减弱,存量建设用地整理工作也进入了调整适应期。整理的总量指标由不足到盈余,整理的类型结构由以村庄整理为主转向村庄、工矿、城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初,经组织申报、资格复核、集中评审和实地考核等工作环节,焦作市作为河南省唯一地市,被国土资源部评为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其实,早在几年前,焦作市就已经开始走上节约集约之路.2008年,该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为谋求经济转型发展,该市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1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试点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市.这些都与焦作市在日常工作中的节地意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正>黄石分行发挥信贷杠杆功能,支持废弃地复垦试点,再造生态绿洲,打造出工矿废弃地复垦循环利用的"黄石模式"。黄石市被誉为"矿冶之都",久富盛名。然而,黄石市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给采地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矿山植被、景观、土地、水资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局部地区的水源、大气、土地受到严重污染,山体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尾矿库溃坝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遗留下了23.7万多亩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加强对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成耕地进行利用的潜力及其空间分区格局的认识。研究方法:惩罚变权模型(PVW模型)、加权Voronoi图、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共7.19×104 hm2,可分为4种类型;(2)PVW模型有利于提高对评价起限制作用的因素的重视程度;(3)复垦利用潜力处于中度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Ⅰ3)到临界不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Ⅱ2)之间;(4)潜力大小从鄂中地区由高到低向周边下降,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地域特征。研究结论: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潜力水平总体偏低,但鄂中偏东地区潜力相对较优,其中包括复垦(耕地)空间集中连片度在内的5个指标成为制约全省潜力大小的因素。PVW-Voronoi图能够综合多种因素实现动态调整,突破行政界限进行分区:潜力优势区、内敛区、劣势区及限制区,使结果更趋合理,具有针对性地指导中宏观尺度上复垦利用的战略制定。  相似文献   

14.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山东省临沂市积极展开实践探索,本文通过梳理分析临沂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剖析自然资源统一管理背景下该试点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规范和推进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5.
工矿废弃地复垦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翟广忠,姚焕明(江苏省铜山县土地管理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复垦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具体表现在:由传统复垦形式向生物、现代复垦形式转变;由单一利用向多种利用形式转变;由产量型复垦形式向优质、高效型复...  相似文献   

16.
三项整治对象的现状和特点河南省林州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中山坡、丘陵占86%。另外,根据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未利用地占了32%,比重虽然很大,但是绝大部分是裸岩石砾地,不易开发利用,建设用地以及耕地开垦的后备资源都相当有限。根据河南省政府安排,市以下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主要靠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三项整治挖潜解决。工矿废弃地数量大,且荒废时间长。全市基期年(2004年)工矿废弃地总量为302.23公顷,多为企业倒闭或搬迁以后长期不能够利用或复垦而致使土地闲置撂荒。砖瓦窑浪费土地现象严重。全市基期年砖瓦窑场总…  相似文献   

17.
<正>土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土地资源禀赋特殊,人均耕地不足1亩。随着全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国土资源部门保资源、保发展、保权益的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江都区国土资源局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在保发展、守红线、促节约、惠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支持一产、保障二产、繁荣三产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确定为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区、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城市。2013年,被评为首届全省  相似文献   

18.
土壤动物对矿区废弃地复垦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矿区废弃地的状况和土壤动物的生活、生理特征,认为采用土壤动物进行矿区废弃地的恢复是改善环境的新对策。利用土壤动物的作用是矿区废弃地复垦的新策略,是废弃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途径,提出了废弃地复垦的流程。  相似文献   

19.
矿业废弃地复垦投融资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矿业废弃地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增加。由于投融资体制不顺,矿业废弃地复垦率较低。文章提出创新矿业废弃地复垦投融资体制,将矿业废弃地复垦转变为能产生良性投入产出循环的产业,建立以社会资本为主,政府财政资金和国际资本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渠道,解决矿业废弃地复垦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基于利用主体视角探析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工矿用地变化驱动机制。研究方法:以萍乡市安源区为例,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工矿用地变化特征,采用用地单元转换概率表达主体决策行为,基于多智能体系统构建工矿用地变化模拟模型定量研究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1)安源区现状工矿用地和工矿废弃地数量分别呈减少和增加趋势,其中工矿废弃地变化较为剧烈;(2)政府、工矿企业、农民和居民的土地利用行为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工矿用地变化,其中政府的决策权重最高,居民最低;(3)工矿企业决策受煤炭资源储量影响最大,农民耕地和园林地的利用决策受土壤质量影响最大,距农村居民点距离和环境质量则分别是农民和居民公园选址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安源区工矿用地的变化反映了城市转型发展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工矿用地的整治和再利用应综合考虑不同主体的决策行为和主要影响因素,工矿用地变化模拟模型可以定量反映主体决策对研究区工矿用地变化的驱动机制,为其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