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耕地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建设的占用,保护耕地的核心在于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长,只有从源头上控制住了建设占用,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耕地,此所谓"关住狼才能保住羊"。因此,我们必须在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保耕地占补平衡的同时,改进和优化建设用地的管理,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建设对耕地的占用。研究建设用地的管控,不能离开两个基本前提:一是要认识到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需要深入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仍然存在一定量的用地  相似文献   

2.
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全面解读耕地红线的内涵;保护耕地红线是我国耕地资源及其利用特点决定的,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需要,坚守耕地红线是应对当前所面临严峻形势的需要,坚守耕地红线就是掌控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坚守耕地红线要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主线;通过"土地日"宣传契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共识;要坚持内涵挖潜,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措施;通守健全、完善执法与服务机制,优化节约集约用地环境;同时要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特点,提出中国区域生态用地的分类体系,为中国区域生态用地的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对生态用地的内涵缺乏统一的界定,现有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对土地的生态属性考虑不足,导致生态用地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生态用地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研究结论:(1)应从"泛生态功能论"的视角来界定区域生态用地的内涵,将耕地等以生产功能为主,同时具有较为重要的生态功能的土地纳入生态用地范畴,但应排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2)基础性生态用地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最重要的自然本底,为了加强对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和管理的针对性,在分类体系中应突出基础性生态用地;(3)区域生态用地可采用三级分类,一级类可分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全性生态用地和辅助性生态用地三大类;(4)为有利于对现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的应用,建议生态用地分类体系中三级分类的名称设置和内涵尽量与现行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相衔接。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下旬,湖南省安乡县因水土保护和生态建设成绩突出被确定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同时被列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单位。近年来,安乡县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生态安乡"建设的发展战略,以规划计划管理为龙头,以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以土地整治为途径,大力推进生态国土、低碳国土建设,实行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共鸣、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同步,确保了耕地总量增加、耕地质量提高、环境优  相似文献   

5.
缓解用地供需矛盾的两个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需求巨大.但从我国国情出发,必须保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从严控制农用地转用,确保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每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地方建设所需用地约1200万亩,按宏观调控和保护耕地的需要,实际每年仅能提供用地600万亩左右,供需缺口极大.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4号文件)出台,标志着我国耕地保护工作进入一个制度改革与管理完善的新时期。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有了进一步的细化措施。其中,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格建设占用耕地、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和监管考核等方面的一系列新举措随之出台,既结合了我国耕  相似文献   

7.
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对北京市顺义区1996-2006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进行数量与空间特征变化分析,并借助马尔科夫模型进行用地预测,获得该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顺义区地类的面积比例呈现出均一化的特点,耕地和未利用地的数量减少,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和廊道增加,且建设用地将在10a之内代替耕地成为该区域的优势景观类型,而生态用地、廊道与未利用地将维持一个相对稳态;空间层面上,研究区整体景观的破碎度增加,聚集度减少,景观形状呈现简单化,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增强。最后,以"斑块-廊道-基质"理论为依据,构建出顺义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框架:即集中耕地形成基质,斑块的布局应该特别注重生态节点的建设和生态敏感地带的保护及建设生态廊道。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无锡市1999~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结果表明:1999~2012年无锡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耕地数量锐减,林地稳步增加,水域面积明显减少;无锡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持续下降趋势,由1999年的40.55亿元减少到2012年的38.17亿元,减少5.86%,主要是由耕地和水域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所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以河流和湖泊为主,占总价值的65%以上。因此,无锡市应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重点保护河湖生态系统,严格保护现有耕地,维护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确保城市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态服务价值法对大庆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为:草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林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呈增加态势,而其他地类则减少。其中水域增幅最大,达42.31%;牧草地减幅最大,达4.13%。11年间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增加324506.61万元,主要得益于水域面积的增加,耕地、林地的增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增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表明大庆市生态建设取得了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农村闲置用地现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探讨中国农村闲置耕地、闲置宅基地、闲置二三产业用地的整理与再利用路径。结合乡村生态振兴的要求治理和修复受污染闲置耕地,结合现代农业生产要求改善闲置耕地的利用条件,结合农业新业态整理和再利用耕地,是处置闲置耕地的有效路径;开展可复垦闲置宅基地的复垦工程,推进不具复垦适宜性的闲置宅基地的商业化利用和资本化进程,是处置闲置宅基地的有效路径;完善闲置二三产业用地的管理政策,发挥地方政府在处置闲置二三产业用地中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引导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科学地整理和再利用,是处置闲置二三产业用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耕地占补平衡是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建设大量占用耕地后的有效弥补措施。目前,按照中央"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严格要求,多数地区补充耕地指标已严重不足,如何在稳增长过程中,既切实落实耕保任务,又确保合理用地,既能在补充耕地中考量数量和生态问题,又能兼顾到补充耕地质量和产能,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此,从土地实证基地的地方实例来看,耕地占补  相似文献   

12.
以1996年和2009年两期数据为基础,结合湖北省生态功能分区,对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对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产生核心影响的是林地、草地以及耕地之间的剧烈变化;湖北省整体土地生态服务价值有所增加,但局部存在结构性问题;2鄂西三大区及幕阜山地区作为湖北省生态屏障,退耕还林的实施使其生态服务功能大幅增强,武汉地区在满足建设用地需求的同时大力恢复水域和林地,取得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效果,而保耕地的任务则基本转嫁于鄂中地区以及桐柏-大别山地区,其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减少或增长微弱;3湖北省东西四大山地必须加大对林地的保护力度;武汉地区需控制对耕地的侵占,减轻其他地区耕地保护的压力;鄂中地区则必须注意水域的保护及恢复,加强林地尤其是沿江防护林的建设。同时可通过实行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政策,以弥补地理空间上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应用碳氧平衡法测算生态用地需求量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应用碳氧平衡法探讨区域生态用地需求量的测算方法,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碳氧平衡法,生态服务功能法。研究结果:空气中的碳氧平衡是在不断调整绿色植物和多种释碳耗氧关系基础上实现的。研究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消耗与供应关系及其分配特征,有助于测算生态用地需求量。应用上述方法开展了测算郑州市2010年生态用地需求量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解决生态用地需求量预测必须界定"生态用地"的概念和区分土地生态功能多元性。研究表明基于碳氧平衡法测算区域生态用地需求量的方法是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应当从生态用地角度重新审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使其完善。  相似文献   

14.
<正>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对我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安全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产业转型背景下,2015年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对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进行了总体布局,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和约束机制。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探索国家统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经济社会形态转型时期,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增大,土地管理面临"规划缺空间、计划缺指标、耕地缺后备"的三重压力。面对现实,土地管理应创新发展理念,把管理目标从耕地占补平衡转向提高用地效益和保障用地公平。以提高用地效益和保障用地公平为目标是化解土地利用矛盾的要求土地管理需要解决许多问题,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矛盾,是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16.
锐话题一:整治与挂钩"跑偏" 10年来,农村土地整治复垦累计开发补充耕地4163万亩.数据表明,这项工作已经成为确保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政策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压力.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城市生态用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基础。加强城市生态用地建设,既可以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总体服务价值,又可以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美丽城市空间。然而,受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影响,城市生态用地面临着诸如内涵不明、现状用地易被蚕食、规划用地难落实的困境,研究在明确城市生态用地划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已建生态用地按非建设用地管理、规划生态用地"只征不转"的差别化管理思路,以期可以加快城市生态用地的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凤台县属于城镇化地区,其主要矛盾为耕地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之间的矛盾。聚焦耕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从承载体与承载对象之间的承载关系入手,构建了凤台县土地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设置了现状模式、生态模式和发展模式3种情景模拟,对不同情景下凤台县土地承载力做了评价和预测,并做出了警情判定。现状模式情景下,2014年评价结果显示,凤台县耕地承载状态为可载,建设用地承载状态和生态用地承载状态均为临界超载;2014年预警结果显示,凤台县耕地承载力警情为绿色无警,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承载力警情均为蓝色轻警。不同情景下,人口变化对于凤台县的耕地、建设用地影响不是很大,对生态用地承载状态有一定的影响。根据评价结果开展了成因分析,提出加强生态保障用地的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管理;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平衡土地资源供给;以生态文明建设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战略目标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时刻不忘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耕地总体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要实现国家制定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妥善处理“吃饭与建设”的关系,只有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走集约利用、内涵挖潜的路子,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围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政策目标,我国开展土地整理可以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用地空间;二是加强土地生产能力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增产增收;三是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四是全面改善生态环…  相似文献   

20.
土地管理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长期以来,对土地价值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狭义的经济价值(即物质供给功能)上,忽视了土地所拥有的生态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代际公平等外在于市场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现在应重新建立土地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把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纳入市场成本,让用地者负相应的经济责任———题记当前,我国土地管理面临诸多问题,大致归纳如下: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突飞猛进对土地的需求快速增长并将继续增长;人多地少的国情又决定了必须保护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生态退耕进一步加剧了“吃饭”与“建设”的两难局面;农地非农化过程中“三无”(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