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现行征地制度脱胎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换,征地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早期承担具体征地拆迁工作的征地实施机构也逐步转变为征地批后监管机构,其职能调整与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征地制度改革探索的历程。以转变职能强化征地批后监管2003年起,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成都市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2005年,为落实  相似文献   

2.
正土地储备作为城市土地出让制度的配套制度,其在地方政府实施城市土地供应、调节市场供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土地收购储备过程中,需要进行征地、拆迁、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等,要占用大量资金,因此地方政府必然要进行大量融资,这就与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那么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实践中土地储备融资占用了多少政府债务?土地出让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完善武汉市土地储备实施方式,通过分析武汉市土地储备实施方式的现状.深入思考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目前土地储备实施方式的对策,即市政府主抓土地储备项目的计划、供应两头;区一级政府承担项目实施责任主体,转变土地储备机构工作方式;引入市场化操作,将土地储备项目推向市场等.  相似文献   

4.
正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等相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发后,备受业界关注,其中"从2016年1月1日起,各地不得再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举借土地储备贷款"的政策规定,标志着土地储备筹资方式的重大调整。这意味着土地储备机构今后不能再通过抵押贷款向银行融资,一场在土地储备领域的"去杠杆"大幕已经拉开。  相似文献   

5.
审慎征地与合理补偿:当前失地农民满意度调查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国各地由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与冲突越演越烈.鉴于此,通过对浙江省H市城郊的征地拆迁现状的实证调查,发现失地农民总体满意度不高,主要表现为对安置房不太满意、对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本身及其执行不满意以及自认为家庭收入水平下降等.因此,本文认为,审慎实施土地征用行为,以合理补偿为原则,从而实现征地"完全补偿"的最终目标,进一步提高征地拆迁透明度,建立完善的征地拆迁执行机构及争议纠纷受理机构等措施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储备存在的八大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振中 《中国土地》2006,(11):24-25
社会稳定风险近些年来,各地因旧城改造、居民拆迁、老企业搬迁而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时有发生,而这些又往往与土地储备相关。特别是2004年8月31日以后,经营性土地全部实施招拍挂,各地土地储备机构将更多地参与上述工作中,土地储备中的社会稳定风险不容忽视。房价上升是近年来社会对土地储备质疑的一个问题。一些观点认为,近几年房价上涨过快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垄断了土地供应,抬高了地价。这是对土地储备的一种误解。以北京为例,北京土地价格仅占商品房价格的22.98%,即便从全国来看,这一比例也只达到26%。而且地价的上涨也有很多客观因…  相似文献   

7.
陈铭  董铭  印亮 《水利经济》2008,26(1):57-59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中出现的利益冲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通过对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和分析,并通过案例分析,找到利益冲突的关键要素,最后针对利益冲突的特点,提出通过利益调整的办法解决城市征地拆迁中的利益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8.
征地事务机构设立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25个省、184个地级市和1007个县(市)成立了征地事务机构,设有征地事务机构的省、地级市和县(市)分别占省、地级市和县(市)总数的78%、55%和50%左右.征地机构主要隶属于当地国土部门,业务范围基本涵盖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和补偿安置等工作.征地机构随着社会发展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机构建设不规范,机构性质、建制和职能定位不明确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土地储备工作面临新旧政策交替、债务风险防控等突出问题。在新形势下,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土地储备开发路径,引导土地储备向更高层次转型发展,是当前土地储备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河南省郑州市推进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建设的实践做法,分析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加大了征地拆迁的工作力度,在这一过程中,因拆迁户上访或"钉子户"导致拆迁受阻的现象也频频出现,个中原因很多,有补偿标准问题、安置需求问题、利益分配问题、强制手段问题,等等.最近,我们对临澧征地拆迁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历程、总结改革经验、评价当前改革的主流方向,提出解决非公共利益用地增量供应问题是征地制度改革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此基础上,结合征地制度改革所要遵循的原则提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应该从三个层面逐步深入开展:首先,解决征地中显现的问题和矛盾;其次,解决非公共利益用地增量供应问题;最后,严格界定公共利益,限制征地权行使范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征地拆迁不断增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对"三化"协调发展进程中的征地拆迁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征地拆迁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客观需要。当前,确保征地拆迁工作的平稳顺利进行,也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的和谐共进,因此,制定征地拆迁政策和实施细则时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维护和确保被征地拆迁者的合法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蚌埠市积极探索土地储备模式,灵活运用土地储备和供应手段做好土地市场调控,从科学编制土地储备计划、规范工作流程、加强风险防范等多方面入手,探索构建土地"大储备"格局。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判断征地拆迁的真正预期意愿,探索其行为与预期意愿背离原因,为改善征地拆迁难提供思路。研究方法:问卷调研,Logistic分析。研究结果:当前人们征地拆迁预期态度是倾向于愿意甚至期盼,但实际操作中抵制问题还是很多,造成行为与意愿悖离的主要因素有:(1)人们认为征地拆迁补偿等利益机会的分配不是固定或规范的,而是有巨大的博弈空间;(2)对自身各种权益意识的深化是人们产生行为偏离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当前征地拆迁过程中的抵制行为并非是简单的"被迫"、"被侵害"的抗争维权行为,其与政府是在既定利益再分配制度下的博弈关系。因此当前征地拆迁制度改革的重点除了关注补偿的绝对数值外,重点应着力于建立明确、标准、规范的程序约束制度以及树立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征地拆迁工作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博弈的原则和标准缺位、操作的变态与舆情危机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征地拆迁中在国家政策价值导向、地方政府完成政绩、征地拆迁法规实施、被征地拆迁户过度逐利等四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依法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健全法律法规和保障;政府应该积极作为,加大协调力度,敢于兜底;完善征地拆迁补偿机制,还利于民;建立健全责任分担和追责机制等应对策略和办法。  相似文献   

17.
瞿理铜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11):29-30,47,55
发展低碳经济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土地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通过调控土地利用方式,构建低碳土地利用方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土地利用调控的基本思路主要有:创新土地储备和供应方式,逐步回收高碳项目用地;充分发挥地价杠杆作用,支持低碳经济项目;控制高碳产业建设用地总量;及时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革官员考核与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增加土地供应的碳排放指标考核等。  相似文献   

18.
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定位土地储备制度,是这项制度规范、完善、发展的大问题。从1996年上海成立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到2004年全国成立了1700多家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制度发展的深度,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已非昔日可比,制度的作用也基本如数显现。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撑,严重制约了这项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有必要对这项制度运行9年来的绩效进行深刻的考量,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位。我认为土地储备制度应定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政府供应土地的首要环节。我国的土地制度决定了政府是最大、最主要的土地供应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能够进行的首…  相似文献   

19.
依法妥善解决征地拆迁范围内的"房"和"地"的产权问题,是搞好征地拆迁,维护国家公共利益、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是当前工作中应当思考和处理好的重要课题. 应依法注销征收拆迁范围内宅基地使用权 征地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政府行为.按照《物权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征收拆迁范围内的"房屋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属于依法征收和拆迁补偿安置的范畴,随着集体土地的被征收,其"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就应"消灭".按照《物权法》规定,"已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相似文献   

20.
正核心提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土地储备面临转型发展的新要求。本文阐述了新时代赋予土地储备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职能及土地储备转型发展的逻辑要求,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土地储备应由重经济效益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重转变,由重管理向管理和服务并重转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