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3,(13):10-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国十条")总的导向和思路非常清晰,旨在通过经济和金融的结构性改革,激活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其中,"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指明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货币政策的基本态势。关于盘活货币存量的工具"国十条"主要提到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缓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突出矛盾,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成为当前财政工作的重中之中.政府作为国家事务的管理者,其财政管理行为会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文章以N市为例,运用行政管理的决策分析、执行分析和评价分析等理论工具,解析地方政府存量资金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体现盘活存量资金工作的突出价值,提出改进盘活存量资金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货币效率长期处于下降趋势,既反映了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等正常因素,又反映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使中国庞大的金融资产流动程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货币效率或金融效率的提升是转型时期中国面临的迫在眉睫的挑战,也是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中国货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为"盘活存量"提供理论支持,为优化资金配置提供指引方向,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合理制定与有效实行提供保障,最终将促进金融更有效率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纯 《商》2014,(43):210-211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是盘活经济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活力意义重大。本文将探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过程中遇到的预算编制不合理、资金流动性不强、监督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合理科学化预算的角度出发,通过编制科学精细化预算、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强化监督、优化经济结构等举措,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相似文献   

5.
《商》2016,(13)
近年来,我国财政存量资金的规模一直居高不下。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是指额外的财政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起到扩张总需求的效果。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存量资金的规模以及产生如此大量财政存量资金的原因,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通知》,提出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财政体制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而变化,财政资金整合不足的情况也日益凸显,没有积极执行财政预算,财政存量在审计中查出资金安排不当、资金滞后、资金沉淀、暂付金额较大、没有充分发挥资金作用、有限的资金没有用在刀刃上,诸多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分析县级财政存量资金的成因,探寻化解存量资金的决策,挤掉财政水分、盘活"趴窝"资金,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支持经济增长。本文针对财政存量资金进行探讨,通过各级政府对财政的管理,阐述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重要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日后的改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为同行业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影子银行进行定义与分类,并对中国2013年发生的"钱荒"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钱荒"与货币供给量及社会融资总额之间存在矛盾,中国不缺钱。钱荒根源于传统银行资金经财务杠杆大量用于地下金融的影子银行,整顿影子银行有其必要性,中国整顿影子银行及金融改革的政策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新方针、金融政策由从简单的数量调控转向品质和结构的优质化、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等。  相似文献   

8.
肖静 《新营销》2022,(1):89-91
一、引言 近年来,财政闲置资金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务院及财政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作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文件不仅明确了盘活闲置资金的账务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而且将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情况纳入地方财政收支考核,目的是让各级政府及各部门重视财政存量资金,加大财政存量资金的盘活力度.盘活财政存量...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民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是对做好当前金融工作、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本文分析了盘活存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在深入分析盘活存量面临的诸多难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华商》2013,(7):60-61
国务院近日公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指导,以“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为核心,新一届政府的金融新政纲领正式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大型集团化资金管理为研究对象,从现金管理、金融产品管控和融资管理三个方面分析,发挥资金优势,盘活存量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公司整体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贸导刊》2015,(3):33-34
<正>一、财税体制改革1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会议指出,中央和地方联动,盘活各领域财政"沉睡"资金,提高使用效益,缓解财政收支困难,让积极财政政策更好发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创新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12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  相似文献   

13.
近期,针对中国总体流动性充裕而实体经济依旧疲软的困局,李克强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表态要盘活资本存量.六月底,中国银行间市场更是上演了罕见的钱荒,央行一改往日做法,对银行间流动性趋紧坐视不管,造成银行间拆借利率创下新高,这一举动也被解读为规范金融风险、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尝试.然而,要想引导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首先需要找出当前货币政策有效性递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VIP     
维新李克强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上任超过百日,新思路、新风格正逐步呈现。面对6月以来银行体系的"钱荒",央行并未按照之前那样"放水"来解决信贷资金的缺口问题,6月19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及存量资金的问题。这也向外界传递出金融调控的信号: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让资金更多进入实体经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务院研究提出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决策部署,这既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重要内容,又是用足用活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举措,对于稳增长、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盘活各领域"沉睡"的财政资金,把"零钱"化为"整钱",统筹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是当前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审计检查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分析当前财政存量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等,提出加强预算管理、减少财政沉淀资金的建议,对于财政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管理体制不够理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特殊限制;财政财务管理仍不够精细;盘活存量资金的配套制度未及时跟进;国库集中支付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仍有不足;地方或部门利益原因加大了存量资金盘活难度。财政存量资金的管理应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应从完善体制、健全机制、修订制度、推进改革、强化管理等方面入手,促进各级政府积极清理财政存量资金,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客观上实现项目管理到位、预算编制合理,执行进度加快,达到存量资金大幅压缩,财政资金绩效有效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2021年货币政策保持了逐步回归中性、恢复常态的势头。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市场利率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均延续了稳中有降的态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小幅升值。2022年,我国金融平稳运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严峻,美联储退出QE的溢出效应将带来外部冲击,国内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结构性通胀有望减弱,房地产金融平稳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充分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加强定向调控,提高政策精准性。  相似文献   

18.
商政     
<正>李克强: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ABS)试点。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是落实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决策部署的具体措施,也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举措,可以有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金,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会议确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5,(7)
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保险业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意见并予以讨论。而后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6年"国十条"之后,国务院又一次制定的顶层设计,被称为"新国十条"。"新国十条"的出台以为这国家把保险这一事关民生的金融产品摆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但当前我国的金融保险业发展还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体系较为落后,制度不完善,对经济的带动能力不强。特别是在养老和医疗这两个紧密关乎国民自身利益的领域上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而"新国十条"也特别针对这两个领域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经济"新常态"的双重影响,传统行业企业普遍陷入经营困难、产能过剩的状况.在资金管理方面,由于外部融资环境日趋恶化,以往单纯依靠融资推动的"外延式"增长方式逐渐失去动能,企业普遍开始寻求内部"造血"功能强化,向依靠结构优化的"内涵式"增长方式转变.盘活存量资金、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本效率成为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