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学毕业后,我和朋友做了一家小公司,不到半年就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下去了。那是1997年,我连最基本的商业知识和商业逻辑都没有。于是我想去一个大外企,看看标准的西方公司怎么做。我在IBM一干就是七年,从技术到市场再到渠道都做过。离开时我做到IBM北方区电信总监。离开IBM后,我开始寻找中国下一波创业机会,没想到是移动互联网。我首先想到的是做视频。2010年底我组织团队,2011  相似文献   

2.
“两周前我们公司决定所有法律人员集中,成立统一的法律部。”张旭廷说。 张旭廷现在的名片上印的职务是华为公司法律部部长,而仅仅半个多月前,他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身份是华为国际法律事务部首席律师。 这样的“集中”,在华为法律部历史上,已经是第二次了。实际上,短短4年时间,华为法律部已经从分散到集中,经历了数次分分合合。  相似文献   

3.
<正>徐家骏,华为数据中心的头儿,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元。从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到年薪千万的华为副总裁,再辞职转战百度,他的经验可以一窥华为公司的运作过程,值得渴望成功的人们借鉴。世界上本没有好工作,下的功夫够了,好工作自会找上门的。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想在公司的十年,还是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4.
张小伟  邹蔚 《创业家》2015,(2):12-14
你好植物已走上用现代标准改造传统农产品之路。发现蜂蜜商机我1999年进入食品行业,做过食品公司大区经理,开过食品代理公司,对卖场铺货、渠道开拓这类事情得心应手。2006年,我和叶海峰、方天宇共同创办了麦包包,我担任副总经理,负责市场布局和销售,接触了大量做电商的人和公司。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离开麦包包回到成都,继续操持之前的几家食品代理公司,也在思  相似文献   

5.
曹允东  田茗 《创业家》2012,(8):120-122
做教育适用长板理论,做电商则是纯粹的短板理论,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就会导致全盘皆输。2011年10月份,有家机构请我去参加活动。当时我离开学而思快一年了。新公司需要宣传和支持,所以我答应了,尽管那天我正好过生日。结果开会前,主办方才得知我的身份有变化,临时说不能邀请我了,态度特别不客气,意思是我原来有成就现在没有了。  相似文献   

6.
正创业之前我在两家大公司担任过高管,一个是方正集团,另外一个是盛大公司。1993年,我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选择在方正集团工作。从后端支持做起,做了将近12年,离开的时候,我的职位是副总裁,主要负责产品、运营、营销渠道、服务以及信息化系统。1993年到2000年,是整个IT硬件发展很快的几年,方正给我带来的是企业运作管理上的经验,它的整个运作体系现在来看也是非常先进的。2004年盛大上市,要做一款类似现在  相似文献   

7.
正离开大公司创办一家基金,怎么考量这件事情?在我看来,首先要看团队。我和张旭廷、钱昱都是从华为出来的,受到华为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熏陶,华为文化里边关于客户导向、市场导向、艰苦奋斗等等这些理  相似文献   

8.
《华为基本法》最初起源于华为老板对于工资制度的困惑,最终使华为摆脱了靠个性权威治理企业的时代。在1995年前后,华为老板任正非遇到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公司已经发展到千人规模,工资单上的很多人他都不认识,该怎么给他们确定工资?能不能让专业人士做这件事?于是1995年,华为成立了工资改革领导小组,请来了某大学管理学院退休的院长来主持。  相似文献   

9.
1997年,陈翼良坐到了惠普(中国)公司总裁的座位上。有谁能知,19年前,刚刚在美国获得MBA学位的陈翼良,是被惠普文化深深吸引,才毅然抛弃家族企业.投身到惠普怀抱中的。19年来,陈翼良在惠普做过最底层的管理人员,做过财务.做过销售.做过市场。那么,惠普文化的魅力在哪儿呢?从陈翼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惠普文化的缩影。 惠普很特别 陈翼良在第一次接触惠普时.感到惠普很特别.“面试我的经理非常和善,不像银行或其它大公司的人那样爱摆架子。我感觉未来与这些人会很容易相处,当时我还感到惠普很会尊重人。也…  相似文献   

10.
正易淘食是从外卖切入,但我们不是一家外卖公司。我家两代人做餐饮,我比较懂餐饮业。而我大学读的是互联网相关专业,做过B2C生意,也做过B2B,易淘食有强烈服务B(商家)的欲望。我们公司现在有300人,人员构成是互联  相似文献   

11.
我用了接近30年的时间去研究中国领先企业,华为是主要案例之一。这家企业经历几次大危机,但都能安然度过,这一点尤其引发我的关注。2001-2002年,华为遭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生死存亡关头。任正非带领华为快速调整业务结构,转变战略逻辑,并展开了积极自救。经历过这个冬天后的华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8-2019年,华为面临的是超级大国国家力量的合围危机。一个企业去对抗一个国家,而且是一个超级强国所施加的影响,压力超出我们的想象。华为依然快速应对,积极自救。仅以任正非为例,他本来是一个低调做事的人,但是在美国打压危机到来时,他主动走到聚光灯下,广泛与世界各大媒体交流,与各个领域的重要专家交流。  相似文献   

12.
牛文文 《创业家》2013,(11):8-8
当员工变成股东,华为把一般企业的三个重要利益相关方合并成了两个,它的竞争力得到了极大地释放。七八年前我曾经给一本关于华为的书写过序,当时我对华为的疑惑是:在电信和IT这种变化很快的高科技领域里面,美国、欧洲的主流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而华为作为一家非上市公司,能不能在这个行业里面持久成长?华为是中国企业中的珠穆朗玛,高,神秘。这个疑惑也就一直没有解开。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组织黑马营数度走入华为,经过深入交流,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13.
尹一妍 《浙商》2007,(18):98-99
问题咨询:我在宁波一家IT公司,最近的华为7000人辞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媒体、学者、律师众说纷纭,也让我感到很不安。(《劳动合同法》里有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工合同”这样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4.
<正>我实在不明白:公司的钱没少花,怎么就留不住人呢?员工的月收入虽然比较低,但每到年底,我都会给员工发一个大红包。我这么做,是用年底红包牵着员工,目的是防止他们跳槽。如果把奖金平均分到工资里,我的员工收入就不低了,比许多同行还要高出一头。可问题是,有些员工对薪酬有很大的抱怨,甚至有些骨干员工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纷纷离开公司,另谋高就。我该怎么办? (顾存昕)  相似文献   

15.
张静葳 《商界》2013,(1):148
考核一个团队领导是否优秀,并非他个人的专业能力,而是他带团队的能力。多年的职业生涯使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年末,都要为当年做个总结,为来年做个规划,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下自己走过的路。2012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大到国家政治,小到行业变革,有太多的内容值得书写。作为商业社会中的一员,我不能触摸到地球的变化,但在我能感知的世界里,这一年我同样过得不简单。总的来说我这一年变得成熟了,不论是团队管理,对行业的了解,市场策略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最值得我骄傲的事情是团队的成长。2012年我花了很大的精力打造团队。这一年公司有很多新人加入,由于公司的文化特点,对新人的要求很高,其实非常不容易招到  相似文献   

16.
正决定加入方广资本这个团队其实是机缘巧合。我当时在富达刚提升为合伙人不久,有一天张旭廷给我打电话聊这个事,我首先问华为是谁要出来做?因为华为的人我还是比较了解的,听说是洪总出来,我说那行,可以一起做。但是富达这边合伙人责任大,负责整个的投资业务,我得早点跟老板讲,要对得起人家。讲完之后富达说不行,还得留半年,我就又留了半年,处理完后续事务。  相似文献   

17.
佚名 《中国品牌》2015,(2):22-23
在2015国际电子消费展(CES)上,看似无奇的华为展台,背后或许折射了华为2015年的相关策略:美国以运营商为主的市场催生的中低端需求,与华为产品结构"向上走"间的矛盾待解;展台上的可穿戴设备已成华为下一个发力市场,而展台上的万物连接区,包括车载市场等,如今同样已成华为的战略方向。对于很多人来说,华为是一家"怪异"的企业。若干年前,当华为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时,公司一位高管一大早走进  相似文献   

18.
其实原来我不想开公司,因为原来在联想,华为,网通这些公司呆过,后来回到省里面也想找一个公司打工,然后发现省里面也就那几家公司,没多少选择余地,一些大公司顶多有个分支机构在那!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华为有几个重要会议是在珠海召开的,开会地点是石景山酒店,有几件事印象深刻,记录如下。1999年,华为在珠海开会,会议主题是公司的战略及KPI指标库。晚饭后通知有活动安排,所有参会者包括任正非乘坐大巴离开酒店,去哪里没有人知道。下车后,周边一片漆黑,隐约来到一片工地。踏着长草,众人来到一个硕大的坑,才知道这里是巨人集团巨人大厦的工地。任正非走在前面,后面紧跟的是华为的高管们,围着黑黢黢的大坑转了三圈。  相似文献   

20.
从2008年到现在,我就没有离开过知春路,而且一直都围着盈都大厦转。我的上一家公司"易查"在盈都B座,我创立的公司第一次搬家到了盈都C座,第二次搬家到了A座。在ABC三座我不但都工作过,在"易查"的时候,我甚至在7层、9层、11层、12层都待过。2008年我在"易查"负责所有的商务合作和产品运营工作。当时"易查"有点像现在的360和91,很多游戏开发者把产品提供给"易查",让我积累了不少游戏方面的资源。2010年5月我决定辞职创业,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