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强 《财政监督》2003,(11):17-18
积极财政政策是上届政府在1998年作为对亚洲金融危机和联带风险的应急回应而推出的。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加大交通、能源、电讯等设备的投资,不仅帮助中国避开了短期经济衰退威胁、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有效地刺激了国内需求,为调整经济结构、支持外贸出口、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一、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1.积极财政政策包括公共投资、税收调整、收入分配等多项措施的政策组合。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主要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技教育发展等。1998-2002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安排项目总投资3.28万亿元,到2002年底累计完成  相似文献   

2.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财政政策是反周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中国式表述,代表性事项是政府举借长期建设国债筹资而用于投资、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体现了政府职能的优化调整和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的结合衔接。我国这一扩张性政策在支持发展的同时,赤字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其在过去五年内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应充分肯定,其成效将会发生长久影响。2003年这一政策继续实行,在实现反周期基本目标之后这一政策必然要淡出。  相似文献   

3.
文摘精萃     
1 文摘精萃积极财政政策将逐步淡出 据《解放日报》4月17日报道,财政部长项怀诚近日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的国内外环境下采取的积极政策,四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要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逐渐淡出。 项怀诚对我国四年来执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作了辩证分析。第一,它是被迫实行的。1997年7月2日,从泰国开始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当时叫做“东南亚金融风暴”,以  相似文献   

4.
积极财政政策是反周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中国式表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表述,是特指某一个阶段上的一种财政政策。如果换成经济学的术语,应该说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想解决在经济相对低迷的阶段,怎么样实行宏观层次的反周期操作的问题。也就是说,积极财政政策是为我国在1998年之后在宏观上实行反周期调控而实施的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内容是政府举借长期建设国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定位,重点不在减税方面,而在支出方面。在具体的方式上是举借长期建设国债,筹集到资金以后,安排于一些重点的支出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的投资。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主要针对工、农、中、建四家国有独资银行,以利用居民储蓄。把银行吸收的大量储蓄转为国家财政可以动用的资金,这就形成了长期建设国债的资金来源。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筹集了大量的资金。第一年我国就发行了1000亿元,以后每年都有1000亿元以上的发行规模,到2002年已累计发行了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在这些长期建设国债的使用中,还会有银行贷款方面的配套、其他资金来源的配套,总的资金投入规模已经超出20000亿元;总的建设规模已经超出30000亿元。积极...  相似文献   

5.
王晓琳 《税务纵横》2003,(10):19-20
由于我国目前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推行是以国债的大量发行和财政赤字的扩大为基础的,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可能会超出我国财力所能负荷的范围与程度。于是,有人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问题。笔认为.积极财政政策虽然是种短期政策,不会长期维持,但目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谈出的条件还不具备,应继续实施,发挥其支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下国债政策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园园 《海南金融》2005,(8):10-11,30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对积极财政政策应适时淡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支撑的增发国债政策也面临向何处去的抉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1998年以来的国债政策及作用,其次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下国债政策面临的两难选择及对控制国债规模及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再认识,最后得出了财政政策淡出下国债政策的最优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两种政策搭配带来政府驱动的投资过热、重复建设、高消耗、高污染等不利问题。针对这种情况,2003年下半年中央提出了适度从紧、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投资过热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在这种背景下,2005年中央提出了“双稳健”政策。2005年全国长期国债的发行由2004年的1100亿元减至800亿元。然而,从全国看,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过热并没有完全消退,“双稳健”政策将会持续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经济环境下财政收支乘数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1997年起开始出现了经济增长率放缓,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及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涨幅下降现象。1998年、1999年我国政府针对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状况,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从前几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紧”,转而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运行初期,确实是扩大了需求,使供给过剩、库存增加的状况有所缓解,在1998年第四季度和199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出现了某些好转迹象。但到1999年第二季度积极财政政策动作未满年一年时,又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工业增长速度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的状况。为什么在西方从理论到初中效应都很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于启动我国社会需求的效应却没有那么迅猛?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作用?本从我国现有社会经济环境财政乘数效应的发挥入手,对此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国经济从1993年至2005年十余年间。发生了1993年通货膨胀、1998年通货紧缩和2005年经济过热迹象三次较大波动,政府不失时机地相继实行了适度从紧的、积极的和稳健的财政政策三次大的转换。在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持续发展中起到了显著作用,对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1992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的演进及其主要变化 1992年至今,我国相继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3-1996年)、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2003年)、稳健的财政政策(2004年试行、2005年开始正式实行至今)。十多年间,我国财政政策实践发生了诸多变化,彰显我国政府宏观调控艺术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以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增加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到2004年的7年时问里,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达9800亿元。这部分国债拉动形成的投资总规模达5万亿元左右,每年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使我国经济平均每年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也高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4年GDP达到13.7万亿元,外贸总额9万亿元,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和第四大贸易国,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于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化解国民经济运行周期低迷阶段的种种压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用显著,功不可没。但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负面效应也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杨涛 《金融博览》2011,(4):16-17
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法最早源于1998年扩大内需的时期,此后在不同历史阶段,这一概念都具有不同的内涵。 2011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应该更加强调适度减税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这不仅是短期经济增长的要求,也是推动“藏富于民”、改善经济结构和财政体制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3.
积极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在财政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必然发生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赤字。1995年开始,我国财政预算实行硬约束,财政赤字只能依赖发行国债来弥补。换言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增发国债来实现。从1998年到2003年,全国人大共批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000亿、1100亿、1500亿、1500亿、1500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相对1998年以前实行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而言的,主要内容或代表性事项是以扩大内需、经济扩张为导向,通过长期国债筹资增加财政  相似文献   

15.
贾康 《中国金融》2004,(13):14-15
我国目前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相对1998年以前实行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而言的,其主要内容或代表性事项是以扩大内需、经济扩张为导向,通过长期国债筹资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人们所关注的长期建设国债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总体上看,积极财政政策是国债投资、税收、收入分配、财政贴息补助、转移支付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组合,并不仅限于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一种形式,不同年度各种政策手段组合方式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近来,经济理论界不断有人呼吁,积极财政政策不应长期实施,应该逐渐淡出.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日前在一个公开场合也表态:积极财政政策的确应该逐渐淡出.那么,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何要淡出?首先,积极财政政策的继续推行,将会严重增加我国未来5到1 0年的财政负担.经济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只能是阶段性政策.其次,我国目前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大低于国际一般标准,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受到财政能力的制约,是有风险的.第三,虽然前两年这一政策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现在这种推动作用正在减弱.尤其对农村经济及第三产业的拉动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而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在面临较大的不稳定性:零售物价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不断走低;工业生产连续下滑;形势不容乐观;与此同时,居民储蓄倾向上升,货币流动性降低.为此,在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让货币政策有所作为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从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再到2020年及以后应对新冠疫情冲击与推动经济复苏,积极财政政策发挥着推动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作用,但同样也因其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变化而引起广泛争论。为此,回顾积极财政政策的整个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在观察历史的基础上理解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展开的方式。从体制环境、政策工具和政策成本等角度努力求解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不难发现:其一,财政体制是适应和支撑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运行的关键。财政承受力决定积极财政政策的信心和底气,而体制与政策的匹配有助于提升政策运行的效率。其二,中央采取不同的政策工具会促使地方政府做出不同反应,积极财政政策能否产生预期效果取决于中央和地方目标、行动的一致性。其三,政策成本的类型及其可被消化的程度决定着积极财政政策空间的大小。这就要求政策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盲目救助,而是真正地将政府财政作为转化为与社会主体协力应对危机的行为,以发展活力消化政策成本。进一步将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融入对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与全球经济危机应对的思考中,可以得出积极财政政策的未来方向在于处理好体制改革与政策选择、短期调节...  相似文献   

18.
<正>赤字率拟按3%安排;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翻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透过“国家账本”里的一连串数字,可洞悉2024年财政政策的发力方向。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263个地级市2006—2017年的地方投资平台债务数据,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稳健地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上升能够在短期显著提振经济增长,并且在长期内仍然有显著促进效应,这说明在现阶段,中国政府的反周期财政政策具有消除基础设施瓶颈的超越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效果。机制分析进一步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上升能够显著促进非国有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和投资增长率,并未产生挤出效应。在当前防范地方债风险的背景下,本文建议在存在基础设施瓶颈的条件下,经济衰退期可以执行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短期治理衰退的同时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并使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在长期得到下降。  相似文献   

20.
1998年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财政政策,这些财政政策的实施对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财政状况日益严峻,财政风险已很明显,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