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三角地区金融合作优势与前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三角是一个地域概念,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八个市(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和浙江省的七个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  相似文献   

2.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语中的所谓天堂胜地,是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三市,以及上海郊区在内的这片繁华富庶的地方.这里涉及两省一市,三万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耕地二千六百多万亩,人口近四千万,这是中国最精华的地区,自古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地区再造辉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3.
陈敦  牛婧 《经济论坛》2004,(7):20-22
长江三角洲地域范围大体上包括上海和苏中南的南京、无锡、常州、镇江、扬州、苏州、南通、泰州8市及浙江东北的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6市。这15个城市位于我国“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T型结合部,构成了“外通大洋、内联愎地”的战略枢纽点,其经济在中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成为世界上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被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认为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群。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城市近年经济人口发展差异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荣 《江南论坛》2006,(4):9-11
长三角是南上海、南京、镇江、无锡、苏州、常州、扬州、南通、泰州、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台州16个城市构建起来的经济协作机制,由于这些城市已经联结为一个群体,我们通常将长三角与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进行宏观比较,而对长三角城市内部差异的微观研究进行并不多。按经济总母及综合实力,我们一般将长三角16市大致可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上海,第二层次为苏州、  相似文献   

5.
据专家测算,上海对苏州、无锡、南通、泰州的经济联系强于南京,但对常州以及更远的城市的经济联系则弱于南京。以常州、泰州为界,长三角北部断裂为两个经济区域。在长三角南部,上海对嘉兴、舟山的经济联系强于杭州,但对湖州、绍兴、宁波的联系弱于杭州,同样存在断裂。如此局面之所以形成,答案主要在金融业。而解决之道,也在金融业。  相似文献   

6.
1.长三角区域范围的界定 对长三角区域范围的界定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长三角"是指以上海为中心的16个城市,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南通、泰州、扬州等沿江8市、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等环杭州湾7市.广义"长三角"是指由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组成的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自今年九月以来,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和浙江省湖州、嘉兴七市市委宣传部,作为区域性理论刊物《江南论坛》的联办单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布置和推动明年《江南论坛》的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且有望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地区由上海和以上海为中心的周边14个城市,即沿长江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5个城市,环太湖的苏州、无锡、常州3个城市,环杭州湾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6个城市组成。从上海目前的经济辐射能力和上海与长三角各城市的经济密切程度来说,  相似文献   

9.
由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五市科协、社联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环太湖地区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前不久在湖州隆重召开.到会的8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水、环境保护、旅游发展”等专题,就加强21世纪环太湖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罚:南地区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浙江省(浙东北地区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据统计.截至2002年年底.长三角地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19.39亿美元.占全国累计使用外资的2478%(见表1)。从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分析,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领跑中国新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 《江南论坛》2002,(11):19-22
长江三角洲是由沪、苏、浙三地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现已形成北起扬州,西至镇江、南京,中经苏州、无锡、常州,东抵上海,南达杭州、嘉兴、湖州、绍兴,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发展态势。这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就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而言,长江三角洲区域正踏在迈入新一轮更高层次发展——经济一体化的门槛上。为此,本刊特开辟了“‘长三角’发展论坛”栏目,欢迎来稿。  相似文献   

12.
社科信息     
为期3天的第二届环太湖地区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于11月1日在湖州闭幕,来自苏州、无锡、常州、嘉兴和湖州五个城市的作者代表及有关领导100多人在会议期间进行了较深入的研讨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为配合我刊与无锡、苏州、常州、湖州四市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征文活动,从本期起我们特开辟“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征文”专栏,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靠改革和开放两轮驱动,激活经济发展的基础细胞,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被释放。按经济总量及综合实力,长三角地区15城市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上海;第二层次包括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和南京,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已分别超过1000亿元和200亿元;第三层次包括常州、南通、绍兴和嘉兴,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均在700亿元和70亿元以上;第四层次包括镇江、扬州、泰州、湖州和舟山。本文仅以经济总量同属第三层次、产业结构相对接近的常州、南通、绍兴、嘉兴4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南通、绍兴、嘉兴的经济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特别是绍兴、嘉兴两市经济增长势头十分迅猛,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连续多年在浙江省及长三角地区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5.
江南 《江南论坛》2003,(9):37-37
本刊讯为了加强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研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思想理论支持。最近环太湖地区苏州、常州、湖州、嘉兴、无锡五市市委宣传部、社科联决定联合发起举办“长三角一体化论坛”。举办“长三角一体化论坛”,旨在系统研究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区域性课题,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协作,促进区域有序竞争、协调发展。4月7日,五市市委宣传部、社科联负责同志在无锡召开了“长三角一体化论坛”预备会议。会议认为,举办“长三角一体化论坛”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党的宣传理论部门和社会科学界应尽的责任。与会的…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城市对外开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出口依存度和资本依存度2个指标构建对外开放度指数,对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各市的对外开放度差异很大,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高开放度城市(苏州、上海、宁波、无锡)、中等开放度城市(嘉兴、杭州、绍兴、南京、常州、南通)、低开放度城市(舟山、湖州、镇江、扬州、泰州)。造成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区位条件、经济基础、政策因素等。  相似文献   

17.
《江南论坛》2004,(6):47-47
本刊讯5月17日上午,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论坛”在湖州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时报社、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主题为:共建信用长三角,同创市场新秩序。在开幕式现场,16个城市共同签署了《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2003年上半年,由环太湖地区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五市市委宣传部、市社联联合发起举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论坛”的倡议,旨在通过研究长三角,服务长三角,发展长三角,系统研究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共同发展的区域性课题,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协作,促进区域有序竞争、协调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思想…  相似文献   

18.
田敏 《经济论坛》2004,(13):33-34
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三大城市连绵区之一,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目前人们所讨论的“长三角”地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长三角地区指的是江苏省、浙江省与上海市。狭义的长三角地区仅包括上海和隶属江苏、浙江的15个地级以上城市,即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湖州、嘉兴、绍兴和舟山。本文认为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省级或者更大范围内的行政规划限制,因此本文将从广义的长三角地区出发论述长三角地区城市关系的战略调整以及芜湖市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常说的长三角是指由上海、南通、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泰州、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由江浙沪15个城市形成的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处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合部,在全球经济朝着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是地区间实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广阔、复杂的课题。讨论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企业集群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环太湖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五市,都以其经济发展之先,不失时机地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出打造“文化强市”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厘清五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特点,打破城市之间各自埋头发展的壁垒,加强城市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环太湖特点的文化链、文化圈、文化带和文化点,是当前五座城市共同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