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转眼我们这些80后早已进入而立之年,为人父母,看着自己家孩子吃着五花八门的零食,又勾起了那段儿时的回忆。儿时的记忆里寥寥无几的零食中,我最念念不忘的就是绿豆糕。每到立夏,姥姥会领我在供销社买上半斤绿豆糕和一把蒲扇,一路伴着我们的笑声回家。回到家,姥姥把豆糕掰成小块放在杯子里,接上自来水,用勺子轻轻一搅,松软的绿豆糕就蔓延开来,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一下子甜到心里……小时候我一直住在姥姥家。姥姥是个会生活的人,经常做些白薯干、馒头片一类的小零食。  相似文献   

2.
一向都看不起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不识字,素质就低.我烦母亲高门大嗓地说话,仿佛在与人吵架.我讨厌母亲生吃黄瓜的样子,把黄瓜只在衣摆上擦擦就吃,还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嫌弃母亲每每把我的剩饭都端了起来吃,一边吃一边说,浪费了多可惜.我最厌恶的是,母亲是北方人,爱吃大蒜,常常生吃,一嘴大蒜味儿,让我闻到了就想吐.我常常皱眉说,妈,你吃蒜不要紧,只是要记得,吃完蒜要刷牙,或者含块糖也行,再不行,嚼点茶叶也行.母亲听了,委屈地不语.为了这个,我常买口香糖给母亲.可是母亲总是忘了吃,每次吃完大蒜,都是嘴一抹就出去串门了.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两岁死了父亲,四岁跟着改嫁的母亲到了山东淄州长山县(今邹平县)朱家. 范仲淹在一座山上的破庙里读书,每天早晨晚上,读书的声音特别大,所以山里的和尚都认识他.他每天只煮一盆粥,粥凉之后划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一点姜蒜,拌一点腌韭菜,就开始吃,吃完之后继续读书.后来,范仲淹到应天府读书,继续保持这一习惯,有个"官二代"看他生活清苦,出于好意,就送了些美食给他.他却一口不尝,"官二代"埋怨他,他说:"切粥割齑的生活我过惯了,我怕吃了你的美食,往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母亲,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她把我从猪圈中解救出来。1992年,5岁的我跟随父母在县城造纸厂生活。父亲开拖拉机运输木材,母亲在造纸厂饭堂帮忙,我每天在厂区游游荡荡玩耍,到点了就回家吃饭。一天中午,我四处探索,发现厂区边上一座山坡上有几棵三华李熟了,青青的果皮已经泛了一点红,远远望着,馋得口水都流下来了,我忍不住来到李树下,摘了几颗。正当我吃得起劲的时候,耳  相似文献   

5.
九九归一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诗人闻一多在74年前曾饱蘸深情地写下了这首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七子之歌之澳门”,74年后的今天,澳门终于就要回家了。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王启人曾经形象地用“九九归一”来形容澳门的回归。千水尽朝东,九九终归一,香港已经回家了,澳门也即将扑进祖国母亲的胸襟,就在这1999年12月20号这一天。Macau不是我的…  相似文献   

6.
在母亲身边     
母亲始终把我看成孩子,尽管我的孩子也都大了。   母亲没有和我住在一起, 80岁的高龄了,一直安安静静地住在老家。   我经常回去看她。每次见到我,她都没有特别的惊喜或激动,只当我是干完活儿回家一样,望我一眼微笑一下。赶上吃饭的时候,问我吃饭不吃饭,我说吃过了,也就不再让,忙别的去了,等手里活儿完了,再与我说话。我带的孝敬老人的东西,都是我与妻子精心挑选的,她不看也不问,接着分给周围的人。她惟一的要求就是多回家看她。   在她的心目中,我上了大学,当了干部,还是记者什么的,同闯东北打临工一样,都是出外…  相似文献   

7.
澳门回家     
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这天,“一国两制”方针的倡导者邓小平出席了签字仪式;这天,澳门居民通过电视收看了现场实况;这天,全中国人民无不为之高兴。终于,澳门进入了政权移交过渡期,澳门同胞世世代代的愿望得以实现,澳门就要回家了。“我要回来,母亲!”“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回家,这牵动人心的词语,回家,这让所有澳门人期盼的呼声。回归祖国是一首永不消逝的史诗般的凯歌,但回家的路途并不轻松,顺利平稳的过渡仍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澳门,…  相似文献   

8.
草莓沉浮     
今天去报摊买《足球》,见边上的草莓五块钱三斤,顺手买了一堆回家,这玩意儿,洗净了切半,撒糖拌了,吃起来还是有些味道的。如是来了客,尚可在上插了牙签,那是一种文明吃法,没人的时候,我是用手抓了吃。不是我天生这么粗野,皆因为它是五块钱一斤,早一个月的  相似文献   

9.
每天上班经过的草坪里有它,每天回家经过的花园里有它,只要是那个季节它都如约地绽放在我的生命里.它——我生命中的蒲公英. 五岁时,蒲公英成为我快乐无忧中的一点好奇.那时候,外婆家附近有一片小树林,那里盛满我童年的所有回忆:逮蚂蚱喂鸡、捉蜻蜒吃蚊子、摘"黑天天"还有槐树花解馋……偶然间发现一团毛茸茸白色的小球,还没等我走近,就一阵风似的飞走了.起初我以为是被我惊吓得四下逃窜,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蒲公英,一阵风可以把它送得很远很远.于是我把看蒲公英随风舞当成乐趣,在舞动中我一天天地长大.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个周末回家都要穿越一百公里,由于路上堵车,上个周末回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一路上心急如焚,想见到儿子的心情尤为迫切。一口气跑上楼,还没来得及掏出钥匙,家门却开了。"是妈妈回来了吗?"传出儿子的声音。我悬着的一颗心落了下来。进了家门,儿子接过我手里的东西,一边给我拿拖鞋一边问我:"妈妈,吃饭了吗?"得知我还没有吃饭,儿子却一脸自豪地说:"妈妈你回来得正好,我刚关了微波炉。我把饭都热好了,你先坐一下,我去给你端饭。"我呆住了,这个小人儿从什么时候开始长大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那么细心、体贴、懂事?在我吃  相似文献   

11.
早上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今天是二月二,叮嘱我一定要炒点豆子吃。母亲挂了电话,自己感觉十分惭愧,我只记得这异乡二月二龙抬头需要理发的事情,反而遗忘了故乡二月二炒豆子,吃豆子的风俗。惭愧把我带进了二月二的乡愁。在甘肃静宁的故乡有这样的习俗,每逢二月二,家家都炒各种豆子吃,家庭条件好的还炒棋子块(一种用油水把面和得很硬,揉好之后擀成一厘米厚左右,切为方块状,在滴了油的铁锅烤熟,又脆又酥,香甜可口),也叫面豆。我上小学三年级之前家里是吃不起棋子块的,之后姐姐说了亲事,哥哥出外打工,家里景况一年比一年好,姐姐每逢二月二总会给…  相似文献   

12.
早上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今天是二月二,叮嘱我一定要炒点豆子吃.母亲挂了电话,自己感觉十分惭愧,我只记得这异乡二月二龙抬头需要理发的事情,反而遗忘了故乡二月二炒豆子,吃豆子的风俗.惭愧把我带进了二月二的乡愁.  相似文献   

13.
一次去北京,想找个花钱不多又吃得实惠的地方点补点补。最后相中个饺子馆儿,那里煮出来的饺子面皮白净,馅大鼓囊。等到咬上一口,才发觉上了当。原来那鼓囊囊的馅儿,全是炼猪油的下脚料——油渣子。由此便勾起我久积于胸的一个关于"皮儿"与"馅儿"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早上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今天是二月二,叮嘱我一定要炒点豆子吃.母亲挂了电话,自己感觉十分惭愧,我只记得这异乡二月二龙抬头需要理发的事情,反而遗忘了故乡二月二炒豆子,吃豆子的风俗.惭愧把我带进了二月二的乡愁.……  相似文献   

15.
受潮可恢复:若有饼干受潮,吃起来不香脆,但尚未超过保存期限丢了可惜,可将饼干放入冰箱冷冻约24小时。将饼干取出,用手指轻轻一压,饼干就都碎掉了,吃起来的口感也恢复原来的酥脆。肥皂复硬度:肥皂遇水软化后,会变得黏黏软软的,使用起来相当不便,可放冰箱里  相似文献   

16.
过节和未婚妻一起回家,年过半百的母亲第一次见到儿媳非常高兴,一定要亲自上街买菜招待我们,怎么劝都不行。母亲说:你们别拦我了,这不是受累,是欢  相似文献   

17.
李开复是小鱼在家的001号用户,90多岁的母亲不愿意跟他住在一起,他就通过小鱼随时回家,得以尽孝。智能机器人小鱼在家既是视频通信工具,也是语音助手,其最核心的功能是打造全新的人和家的连接的方式。小鱼在家开创了一种新的沟通模式,自然沟通:非打断,非预约,还可以通过动作捕捉实现自动调整角度。目前小鱼在家有1万多个用户,每天通过视频"回家"的频率超过了5次。除了沟通互动,小鱼也有陪伴功能。比如用"小鱼帮帮忙"给老人说一段评书,  相似文献   

18.
尊严的建立     
1914年冬,美国南加州沃尔逊小镇来了一群逃难者。朴实善良的小镇居民家家烧火做饭,款待他们。这些难民很久没吃上一顿饱饭,所以连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只有一个年轻人除外。当镇长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道:"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镇长说:"没有。"年轻人说:"那我不能平白无故吃您的东西!"镇长思索了一下说:"我家是有一些活儿需要你帮忙。不过,要等你吃过饭才  相似文献   

19.
巍峨的祁连山、蜿蜒的黑河水,见证了河西走廊日新月异的变化,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张掖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张掖供电公司”)牢记电力人的初心和使命,在这片热土上全力保障群众用电安全,集中力量促进公司整体服务品质提升,为建设美丽张掖贡献力量。金秋时节,张掖市临泽县广袤的玉米制种基地已褪去了绿衣,蒙上了金纱,露出黄澄澄的玉米粒。  相似文献   

20.
小恶     
工作上需撰写一篇关于反腐倡廉的文章,考虑许久不知如何下笔。星期天回家探望母亲,恰逢妹妹也带着孩子回来,妹妹才四岁大的孩子用红色记号笔在母亲房间雪白的墙上、地板上乱画,小妹的呵斥和哄骗都难以阻止,慈祥的母亲也只能无奈地摇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