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伍琴 《现代企业》2020,(3):27-27,10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管理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管理者,我们需要管理自己的孩子、管理自己的健康、管理自己的财务、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团队等;但我们也经常抱怨自己健康状况不如前、家庭财务入不敷出、学习时间不够用、员工工作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相似文献   

2.
更新一:奖金交给团队决定不少公司的奖金都是仅仅与员工个人业绩挂钩,这种做法常常会使员工认为:既然公司是根据个人业绩发放奖金的,我为什么还要讲团队协作呢? 新的薪酬管理理念是,员工的奖金不再仅仅根据个人成绩,而是由团队业绩来决定。人力资源部不会告诉各团队  相似文献   

3.
一个团队怎样才最高效?为什么一个有着许多优势资源的团队,却总是业绩不佳?什么样的团队才是健康的?在健康的组织中,它的管理、运营、策略、文化等层面环环相扣,成为一个统一的体系;组织是低政治斗争、高融合度、高生产力、低离职率的。许多团队主管认为,有聪明的组织策略、员工、现代的管理手段等"软实力",就能拥有健康的团队。而实际上,聪明的组织不见得是健康的,而健康的组织却会变得聪明。当下,管理者面临的管理环境更为复杂,"XX后"们已是几世同堂,价值观的颠覆与  相似文献   

4.
刘红霞 《人力资源》2005,(23):76-78
一位员工被末位淘汰后,要求零底薪留在公司;另一位员工在公司"三起三落"后,仍然对公司高度认可并充满信心;还有一位员工已经决定离职了,但是面对朝夕相处的老总,却始终开不了口……那么,究竟这是怎样的一家公司?又是怎样的一个团队?企业老总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能够将员工的心拴得死死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深圳铭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冀光.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有的公司拥有大量的人才,也有不错的战略和产品,但在经营业绩方面却不如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呢?来自美国海氏管理顾问公司的一项基本调查显示,这些企业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真正看到员工与利润之间的联系,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只是在口头上喊着"员工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员工是我们竞争优势的来源",却没有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认真做好企业选人用人的工作。所有的管理者都知道利润与员工有关,上至500强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下至一家小型企业的部门管理人员,管理者们每天都在做着用人的工作,但有多少人真正精通这一基本功呢?选人用人的…  相似文献   

6.
为敌人工作     
在企业工作,一直在想一些问题:1.国人为什么不把工作责任心当回事?2.为什么新进入企业的新人,做事倒是很负责任,可又很快丧失了责任心?表面上看,是被老员工和领导所同化,但这些老员工和领导的冷漠又是怎么来的呢?3.美国、德国、日本等这些国家的人,为什么可以把工作做得很精细、很负责任?4.为什么美国、德国、日本等这些国家的人很注重长线规划,而我们却是很缺乏长远规划意识和长线思维呢?5.待遇低下是导致国人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根本原因吗?  相似文献   

7.
管理到底干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这样一段对话,员工甲:"早就知道按这样的设计加工,两个零件的对接肯定出问题."员工乙:"那你为什么不告诉领导呢?"员工甲:"他们能听吗?再说了,出了问题,有他们顶着,跟我有什么关系?"这位员工拿着企业的工资,说着如此不成不淡的话,着实令人气愤.但在感慨于职工对企业的责任与忠诚缺乏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管理到底要干什么?  相似文献   

8.
HR来信:我公司因为业务、市场因素,决定搬迁至外地,但部分员工不愿意搬迁。我们发现员工入职时签订的劳动合同有如下条款:"公司可以根据经营管理需要及员工工作能力。对员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进行变更,员工表示同意"。若根据该条款,员工拒不同意至外地时,我们可以直接以此为由辞退员工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力资源效能"和"员工幸福感"成为比较热门的话题。但许多管理者发现,二者在实践中并不容易把握,外在激励手段似乎成了提升员工幸福感的主要措施,但企业却面临成本上升、效能下降的困境,"人力资源效能"和"员工幸福感"似乎具有难以调和的矛盾。事实上,其中的一些认识误区需要进一步厘清。首先,人力资源效能和员工幸福感不是矛盾或对立的关系。员工幸福感的来源,当然需要一定的财务回报基础,同时员工也很关心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但当这些方面企业做到内部具有公平性和外部具有竞争力的  相似文献   

10.
培养人才作为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已经成为共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萃取组织管理经验,培养好团队人才?自己辛辛苦苦组织团队参加培训,却总被领导批没效果、员工听没感觉;自己辛辛苦苦的备课讲授,总被员工评价内容不接地气,管理者到底如何做才能赢得员工认可?培训时场面"热火朝天",培训后员工"一动不动",管理者怎样做才能推动培训成果落地?知识需要传承,技能需要训练,管理者如何营造良好持续的组织学习氛围?华为之所以成功,是让"最优秀的人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接下来,咱们就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关于知识经济中知识企业团队管理的有效性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知识企业成为共识。但采用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对知识企业中知识和员工的管理有效呢?很多专家学者都呼吁在知识经济形势下,知识企业对知识员工采用团队管理。为什么呢?本文试综述了企业中团队管理的有效性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管理文摘     
《中外管理》2012,(7):130-133
组织提升篇遇见自恋型员工自恋型员工,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充足到爆棚,在团队合作与人际关系上不甚受欢迎,却常常受到上司的赏识。真的是这样吗?请看一个实验。在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了"自恋指数测试"之后,将76位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会观看一部电影,并向另一组  相似文献   

13.
2为团队行动提供动力 ●为什么公司总是在由分散的职能部分构成的混乱集合中消亡? ●发展并控制双重报告技术 ●怎样控制团队中的行为 ●为什么团队经理的角色就好像体育教练? ●应用"相关任务完备性"来决定一种管理风格 ●回顾表现以使下属发展技能和加强动力 ●为什么应当在对"明星"表现者的促进上花更多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中外管理》2012,(6):126-127
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品格是什么在影响每个人的人生父亲母亲,就是那个引领我们穿越过去和未来给了我们无限可能的人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无意识"地受到了影响?为什么一个人的行为、情绪会影响周边的人?为什么员工的直接上司,是对员工影响最大的那个人?  相似文献   

15.
2为团队行动提供动力 ●为什么公司总是在由分散的职能部分构成的混乱集合中消亡? ●发展并控制双重报告技术 ●怎样控制团队中的行为 ●为什么团队经理的角色就好像体育教练? ●应用"相关任务完备性"来决定一种管理风格 ●回顾表现以使下属发展技能和加强动力 ●为什么应当在对"明星"表现者的促进上花更多时间?  相似文献   

16.
"端茶送水"已成过去式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企业不大重视见习用工,经常将其视为负担.一些企业打着运营实习生、活动策划实习生等动听的名头招揽应届毕业生或半熟练工,实际却让他们做一些打杂或者发传单等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很多有过实习或见习经历的年轻人坦言,看着正式员工们忙进忙出,自己却插不上手,老员工也不愿意带见习生;有些见习生虽然经常跟着团队一起工作、加班,但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工作量大而且枯燥,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压榨的廉价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缺位的要补,越位的要退,错位的要扭,管好该管的事,放开不该管的事困局:相互指责 “你们为什么就不能按我们的考核方案执行呢?”“你们为什么就不能提前将工作计划表做好,按时提交呢?”“你们提交的A+名额又超标了!”“你们总是把难缠的员工交给我们”……在企业导入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人力资源经理这样对业务部门经理抱怨。 而业务部门经理当然也不是不甘示弱:“你们做人力资源的一点也不了解我们的情况,管得太死了。”“我们要对外跑客户,还要应付你们布置的作业,哪有时间?”“我们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员工,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18.
工作投入是指员工在情感和知识方面对组织的一种承诺和投入,高工作投入能对个人的工作态度与行为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进而提升团体或组织的效能.然而,员工"在场"却不"入场"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及组织相关因素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提出了要使员工从"在场"转向"入场",关键在于增加工作投入,并从组织的角度,探讨了提高员工工作投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带薪年假是国家赋予员工的法定权利,也是作为雇主的企业的法定义务.一般来说,年假是员工在长时间工作后感觉疲劳时的恢复方式,保证员工能够在身心上都得到休养生息,以便更好地持续工作. 但在实际工作中,员工享受带薪年假却成为一种奢侈."小张,工作还没满一年呢"、 "老王,现在公司正是用人之际,大家都要抗住啊"、"李经理,部门里出大事了,一定得请您回来处理",这是大多数员工在使用年假时经常会听到的无奈之语.中国员工工作压力大已经是公认的事实,这也必然会传导到员工的年假上.作为员工法定权利的年假,被多大程度地挤占了?  相似文献   

20.
文化背景下的正确选择 在经济的全球化竞争中,员工满意度和团队合作越来越成为提高绩效,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日本、韩国等同中国有着许多共性的国家正是因为团队管理的高效而取得成功,为什么在具有相似的民族文化和个性的中国,团队建设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发展起来呢?笔者认为,基于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发展现状,开展尊重个体、鼓励竞争的美国式团队建设或许是个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