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06年12月继续审理的顾雏军一案中。并没有让持续关注者失望。顾雏军继续以其特立独行的方式,吸引着外界的注意,也将焦点进一步扩展开来。  相似文献   

2.
互动     
《三联竞争力》2005,(11):6-6
《短命顾雏军》从唐氏兄弟到张海再到顾雏军.相似的案子.本质相同的案底.让你读来不禁掩卷长思。为什么这样漏洞百出的收购案能够在中国的股市上屡屡上演7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地方政府不顾一切地要把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亲手交到他们手中7为什么在中国这样的故事和传奇要不断重复上演?读过《短命顾雏军》后.我认为在中国现阶段有个规律.  相似文献   

3.
曾长兴 《大经贸》2005,(9):36-37
顾雏军,或者说顾雏军们,注定要搅得风生水起,不管是当初活跃在资本市场时,还是在他们身陷囹圄后。他们的起起落落,反映了诸多问题,生发出很多思考。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反思的,不仅是“资本家”,还包括政府监管部门。  相似文献   

4.
林当 《三联竞争力》2005,(11):15-15
“整合者”顾雏军搭建的制冷王国分崩离析,科龙电器(SZ000921)终于在2005年10月12日公布了海信空调的正式收购报告书,美菱电器(SZ000521)的离去也是早晚的事儿。这一结局使得冰箱业的格局再度进入模糊状态,不仅原有的国内品牌“四大天王”(科龙、海尔、新飞、美菱)变动巨大,后进入者也攻势凌厉。  相似文献   

5.
阮奇 《浙商》2005,(10):31-31
8月2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也就是“格林柯尔”系的掌门人顾雏军,因为涉嫌虚增利润、少计费用等违反证券法律行为而被逮捕。一时间,顾雏军的“嫡系部队”众叛亲离,他本人也从被媒体追逐的资本偶像,沦落到被人人唾弃的玩家标本,其中巨大的落差,既可让顾雏军自己回味,也会对浙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顾雏军对科龙电器的收购是其搭建内地资本系的典型性案例有明显的迹象表示,顾雏军掌控的格林柯尔系“带头大哥”科龙电器(000921)这次也麻烦大了。5月10日,科龙电器公告证实,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有消息称,除派驻工作组进入科龙外,证监会还要求科龙主动提供一些违  相似文献   

7.
尽管在2000年之前,顾雏军就曾经成为媒体焦点,但直到格林柯尔上市,接下来又连续进行大规模收购,他才真正成为媒体主角.而顾雏军大概也没想到他在短时间内搭建起来的资本帝国,却在更短时间内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8.
黑榜     
《商业文化》2005,(7):8-8
“只需顾雏军与证监会同意,象征性签下‘零收购’或‘一元钱收购’也不是没有可能。”——8月中,有消息传出,已被法院冻结的格林柯尔所持的科龙电器26.43%股份将在一个月之内被拍卖,抢购科龙的风潮正在涌动,据称东菱凯琴、海信、美的等厂商均有意入主。  相似文献   

9.
顾雏军:聪明反被聪明误 顾雏军有两点至今是公认的,一是罪人,二是奇才. 他早期的传奇在他刚入丰科龙时,已经被媒体爆料多次.这位恢复高考的第一批考生,据说成绩极好,有上北大的资本,毕业后也没随波逐流,而是考上天津大学的研究生,并炮制出了震惊整个行业的顾氏循环,研制出了"格林柯尔"制冷剂,从此开始闯荡江湖.  相似文献   

10.
自从一个叫顾雏军的人掌控科龙电器(000921.SZ)以后,科龙从此就开始了多事之秋。去年有郎顾之争,今年又冒出个律师严义明“枪挑”顾雏军;先是涉嫌以同一专利进行两次出资,接下来又是被证监会调查;前会儿三名独立董事集体辞职,这会儿又传董事长等人“被抓”——7月19日又发公告:公司过亿资金被法院冻结……  相似文献   

11.
汪波 《新财富》2003,(12):40-41
如果评选今年中国家电业风云人物的话.顾雏军恐怕是最耀眼的一个明星两年时间内,他从名不见经传,到闪电收购科龙、吉诺尔、美菱等国内家电知名品牌怀拥中国冰箱四大品牌中的半数,并奇迹般地将科龙从巨亏扭转为盈利。今年,他更是放出豪言.要冲刺世界冰箱产销第的宝座.让中国成为世界制冷业的盟主。顾雏军,一个地道的科技人员,却成功转型为商界名星,两年内在中国家电业中搅起一阵又一阵的巨浪  相似文献   

12.
从2004年8月郎咸平在新浪财经首发《“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一文质疑顾雏军的一系列对国企的并购活动开始,到2005年7月顾雏军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中国证券报,2005年8月2日)。这场改革开放以来最热烈的一次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争论似乎告一段落,尽管顾雏军被  相似文献   

13.
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领导者,是组织活动的率领者、引导者,是组织中的主要角色。正确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又是领导者素养的集中表现,也是衡量领导者水平的主要标志。“戏看主角军看帅,主角红则全场红,主帅明则全军英。”这是我任县工商局长以来的深刻体会。团结是力量的源泉。政通人和,睦邻安边。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者寡助。”“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一个班子,首先要形成合力,增强凝聚力。为了实现团结,我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夯…  相似文献   

14.
陆玲 《中国市场》2012,(43):56-60
<正>9月6日顾雏军重获自由回到了北京。失去了七年一个月零九天的自由后,顾雏军换了副简洁的眼镜,昔日不羁的眼神也黯淡了很多,但怒气、怨气和岁月一起,已经把他的双鬓染白。与那些在改革大潮中风起云涌,而又落入牢狱的企业家隐退之路不同,性格决定了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从仰融的出逃、杨斌的锒铛入狱,到德隆唐家兄弟金融帝国的坍塌,再到顾雏军与其格林柯尔系如今遭遇的危机,民营企业家们的“中国摩根”梦想不断沦陷在产业整合大文章的资本细节之中6月,一派江南温婉景象的扬州惯有的平静被打破。来自南京证管办的人员奔赴此地,就一年多前顾雏军收购*ST亚星(600213)一事展开调查。中国证监会方面证实,已经分别下派广东、江苏、湖北、安徽四地的证券监管部门,联合调查顾雏军掌控的格林柯尔系。有  相似文献   

16.
曾明 《商场现代化》2005,(33):337-338
从2004年8月郎咸平在新浪财经首发<"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一文质疑顾雏军的一系列对国企的并购活动开始,到2005年7月顾雏军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中国证券报,2005年8月2日).这场改革开放以来最热烈的一次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争论似乎告一段落,尽管顾雏军被捕的原因不是因为在科龙公司收购中的侵吞国资行为,而是涉嫌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罪.对他进行调查的是证监会而不是国资委.但随后国企MBO的事实上被叫停和很多国企产权出让被中止,倒也间接地说明了郎咸平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从一个叱咤于资本市场中的明星企业家沦落为难见天日的阶下之囚,人生的大起大落与大喜大悲远超顾雏军的想象,也不能不令这个昔日的资本枭扼腕长叹.但有所不同的是,走出监牢的顾雏军并没有像国内中场折戟的许多商界大佬们那样选择遁形匿迹或者归隐山林,而是声嘶力竭地扯起了喊冤翻案的大旗,其直指数位高官的犀利之剑令人愕然.同时,作为一个镌刻着时代标签的风云人物,顾雏军升腾与陨落的悲情故事也为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留下了一串意味深长的注脚.  相似文献   

18.
《三联竞争力》2007,(5):80-80
近30年间,顾雏军在充满争议和质疑的道路上,从学者成为企业家。好斗喜辩的他不停地与各界进行口水大战,甚至屡屡将对手告上法庭。顾雏军一次次在口诛笔伐下脱身后,最终猝死于常识性错误,社会舆论几乎一面倒,只因树敌太多,积怨太深。  相似文献   

19.
尚言 《三联竞争力》2005,44(10):33-34
被胡润点中似乎不是一件好事。在其排定的资本控制力榜中,2003年位居首位的唐万新兄弟已在2004年遭遇危机,2004年排在第一的顾雏军也于一年后应声落马。而德隆系和格林柯尔系在产业整合上似有相似之处,实际上,二者危机的深度和范围却不大相同。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间,顾雏军在充满争议和质疑的道路上,从学者成为企业家。好斗喜辩的他不停地与各界进行口水大战,甚至屡屡将对手告上法庭。顾雏军一次次在口诛笔伐下脱身后,最终猝死于常识性错误,社会舆论几乎一面倒,只因树敌太多,积怨太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