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业伟 《工业会计》2013,(12):90-91
李女士,35岁,某外资企业财务人员,税前月收入9000元,年终奖5万元。丈夫王先生,40岁,某上市公司副总,税前月收入2.5万元,年终奖16万元。夫妇二人单位均交纳三险一金,未投保任何商业保险。年生活支出8万元。儿子今年10岁,就读小学四年级。  相似文献   

2.
胡金盛 《工业会计》2005,(11):55-56
张先生,35岁,某公司部门经理,太太为某国有企业的技术人员,两人今年年终一次性收入为10万元,由于张先生夫妇属于风险厌恶者,所以准备将年终收入全部投资于银行产品。那么张先生的年终收入应如何进行银行专项投资的筹划?  相似文献   

3.
家庭状况 秦先生 35岁,北京某IT公司部门经理,年收入约15万元,单位有社保并给经常出差的员工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保额20万元),没有其他商业保险。秦先生父亲已去世(心脏病),母亲和姐姐在农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另有一个弟弟,也在北京工作,但收入较低。  相似文献   

4.
保险是生活的必需品。飞机不上保险就不能起飞,轮船不上保险就不能出港,社会不能没有消防队,国家也绝对不能没有国防。小到每个家庭和个人,都应有这样的观念:身处社会之中,风险无处不在。为防患于未然,每个家庭都需要从收入中拿出1/10来投入安全保障。无事准备有事,有钱准备没钱,  相似文献   

5.
王涛 《工业会计》2008,(12):65-65
重疾险除了明晰购买额度外还要留意3个事项。家庭收入要考虑不同收入家庭购买保险,应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合理搭配。一般来说,家庭购买保障型保险的保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在10%~15%是比较合理的,而重疾险在保障型保险产品中保费可占到一半左右。重疾险的保障额度建议在10万~20万元,并搭配人身险等其他的保障型保险产品。  相似文献   

6.
冒建国 《工业会计》2007,(10):74-76
尹先生,31岁,在北京经营一家电脑批零公司。 妻子金女士,31岁,刚生了女儿,目前为全职太太。 家中全部收入都来自公司的经营。没有银行存款,只有1万元的开放式基金。生活的各项费用随时从先生的公司取用。年初购置了一套价值90万元的房产,还剩余45万元左右的贷款。 尹先生和金女士尚没有取得北京市户籍,一直未参加社会保险。全家只有尹先生本人购买了一份保额10万元的分红型两全保险。缴费期20年,年缴保费7102元。[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小璐 《工业会计》2011,(3):88-89
最近,家住某一线城市的小于一家刚刚由幸福的二人世界升级为甜蜜的三口之家。小于今年28岁,是一家国营电信公司的销售部门经理,税后月收入5000元,当幼教的妻子小田25岁,每月固定工资3000元。此外主要的年度收入是小于的年终奖10万~15万元。  相似文献   

8.
家庭状况 26岁,单身。2006年国内某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任职于北京一家建筑设计研究院。目前月薪约6000元,加上年终奖金和其他节日补贴等收入,李先生每年税后收入约9万元。  相似文献   

9.
蔡华 《工业技术经济》2010,29(1):159-160,F0003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保险业也将受其影响:(1)保险需求增长与供给速度可能放缓,险种结构面,临调整;(2)投资的规模和结构受到影响,投资收益将下降,影响保险企业盈利。归根到底,金融危机在宏观层面通过利率、消费者物价指数、个人可支配收入、经济增长率和产业竞争等因素,最终影响到保险企业偿付能力。另外,此次危机给保险监管也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余玲玲 《工业会计》2005,(11):57-58
梁先生,31岁,北京某IT公司部门经理,年薪20万元,与妻子今年年终一次性收入共计50万元。准备领取年终收入的梁先生打算好好规划自己的资产,细细算过以后,欲将年终收入50万元投资于能够获取高于银行利率收益的基金投资领域,期望组合回报率在8%以上,那么梁先生年终收入应如何进行基金专项的筹划?  相似文献   

11.
购买保险时除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性别、投保年龄、收入、保障种类、已经具有的社保和其他商业保险等,还要考虑保障期限这个关键因素。到底是买短期保险还是选择保障期限长的呢?  相似文献   

12.
2008年7月16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公告,称今年上半年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4%,其中投资型产品占寿险保费收入比重将近8成。这意味着,公众对于投资型保险的热情依然高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春节的临近,一般单位都会发放年终奖金,这可是一次性较大额度的年度收入项目,与其毫无计划地挥霍掉,不如借此机会,将保险保障落实好,如何运用年终的大红包,让它的效用最大化?分红保险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杨晨 《工业会计》2006,(9):76-78
家庭成员基本状况 赵先生,35岁,武汉某外企从事项目开发工作,月收入8000元,无社保、公积金,个人购有康宁定期重疾险一份,年缴1200元保额5万元,附加住院医疗险年缴500元保额1万元。  相似文献   

15.
小邹是一名28岁的都市女孩,在政府机关已工作3年。目前收入约为6500元/月,扣除需缴纳的保险、公积金及个税等,每月能剩下约5000元。单位有职工住宿和食堂,  相似文献   

16.
沈林灵 《工业会计》2006,(12):78-80
王鹏,山西人,28岁,5年前大学毕业后来北京发展,现为自由职业者,开有一家包装设计工作室。除去应酬、房租等支出,每年收入20万元,现有个人存款30万元。听说过太多保险欺诈的故事,他至今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王鹏父母均在农村,现已年过60岁且无任何社会保障,他每月给两位老人寄1000元养老费用;目前还有一个弟弟在读大学二年级,每年约1万元的费用均由王鹏负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陈大伟 《工业会计》2008,(1):I0007-I0008
从花旗集团前董事长兼CEO桑迪·韦尔和“保险之王”加里。帕尔投资国内某寿险经纪公司,到2007年1O月份泛华保险服务集团成为亚洲首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保险中介企业。保险中介受到多方关注。  相似文献   

18.
《工业会计》2004,(11):74-74
2001年以来,以“分红 寿险”为标准模式的银行保险产品一度成为市场热销的保险产品。由于其相对简单的保险责任和可预期的丰厚收益,为百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财工具,去年北京市银行保险保费收入超过87亿,占人身险总保费的36%。  相似文献   

19.
熊鹰  纪晓亮 《工业会计》2004,(12):60-63
影响健康的有年龄、家庭、职业、收入、地域等多种因素,每个人面临的健康风险不同,所需要的保障范围也就不一样。认真了解险种条款,弄懂责任保障范围,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险品种,是消费者在购买健康险之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专家建议消费者,应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经济条件、身体状况和健康风险特点来选择健康保险。  相似文献   

20.
申宇航 《工业会计》2013,(12):84-85
孙某系某市居民,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10年9月又在某人寿保险公司投保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主险人身意外伤害险,保险金额2万元;附加险人身意外伤害医疗险,保险金额5000元,保险期间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