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丁业震 《农村经济》2006,(12):67-69
农村小额信贷在信贷主体、信贷模式、资金来源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有着与传统银行贷款不同的风险。自然因素、市场因素、道德因素和利率因素是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主要因素。要有效防范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必须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以及合理、严格的信用评级制度,加强农村信贷机构自身建设,确定合理的信贷利率,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2.
小额信贷模式是由孟加拉国的约纳斯教授提出的。孟加拉小额信贷的成功使这种信贷模式风靡全球:小额信贷模式。这种着眼于“造血扶贫”。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被视为有效的金融服务方式。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的试点过程中。却面临不少困惑.主要是小额信贷资金不能到达贫困农户手中,对此。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财政对农村小额信贷的贴息。如果取消贴息。提高贷款利率?小额信贷资金就会自动寻找到目标群。笔者认为。从农产信贷行为来看.财政贴息不应予以取消。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可低估,大家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珍惜广大农民对党的感情,农村走到今天这个局面实在不容易。中国取消农业税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国家能够对农民进行补贴是重大转折,很多农民开始从事二三产业也是一个重大变化。应当认识到现在的农业农村经济正在发生重大的积极变化,并且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趋势,可以说又处在一个新的重要转折期。  相似文献   

4.
最近,党中央明确指出:农村深化改革的方向,就是以稳定完善家庭承包制为主,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从而引导农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做为直接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农业信贷,要这一战略部署,在支持农民家庭承包的同时,要积极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目前我省的实际情况是,农村信贷支持双层经营的薄弱点是集体经济这个层次,因此,我们要扭转目前中支持家庭承包制,又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双层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5.
信贷发放过度松紧,不利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控制信贷总量,调整信贷结构,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已成为各个方面共同关心的课题。本文仅对农村信贷的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 农村信贷的总量控制 (一)农村社会总产值和农村信贷份额的上升势态 对农村信贷总量的控制,要从宏观上把握农村信贷份额的发展势态。而农村信贷份额的发展势态,又决定于农村经济份额的发展势态。因此,需要我们从今后农村经济新内涵和发  相似文献   

6.
农业银行商业化过程中的农业信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看待农行商业化后的农业信贷?本文分析了农行的国有性质,农业在整个国家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农行的经营实绩和国外商业银行的做法,进而指出了农业信贷在农行存在的必然性。农业信贷具有“基地”的培育功能,保持和发挥农行优势离不开农业信贷,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信贷的支持。商业化后的农贷要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找准不同区域农贷的最佳切入点,提高农贷的集约化程度;要支持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多种经济成份;要改进贷款方式,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7.
完善农村信贷保险保障机制的涵义和内容所谓完善农村信贷的保险保障机制,就是要根据农村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遵循市场经济普遍规律,按照“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民众所需、市场所求、能保护和促进农村金融乃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机制”.即:建立健全农村信贷的保障机制、灾歉灾损农村信贷的补偿机制和农村信贷的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要求信贷资金应最大限度留在农业和农村。但在农民贷款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村信贷需求呈现较低层面的饱和状态后,不少地方因缺乏对农村信贷市场的研究和开拓,致使信贷资金流出农村的压力越来越大,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效益与自身效益。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农村信贷市场潜力进行持续性开发,尽快打破农贷市场单一化、低层面的态势,重新进行市场划分,并按照立体化市场框架以强化“差异性”服务为措施,寻求农贷市场新的空间突破,把农村资金最大限度留在当地,从根本上建立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改革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人治和法治,公平和效率,政府和市场,集权和分权,这些都涉及权力结构的调整。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面临这四个矛盾,归结起来,就是政府职能要转变。政府如果不能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官员贪恋于加强自己的权力并且用手中的权力来谋求私利,改革前途堪忧。大部制改革时我说过,只有简政才能精兵,管的事那么多,人自然也多。政府和市场要有分工,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要配合起来,不要总是较劲,不要总想政府去统治市场。  相似文献   

10.
拨动小小的算盘,奏响天地间优美的琴弦。星星听见,太阳听见,无限欢乐在人间。舞动七色的彩笔,描绘农村改革的画卷。江河看见,高山看见,社会主义艳阳天。会计员啊,村中的“三品”官,神圣的职业,手中之笔重如山。笔下有原则,手中有政策,不分亲疏近远,不畏权势贫贱。会计员啊,肩上负有千钧担,用生命去珍惜,用智慧去拓宽。漫漫生涯写上“清白”二字,人生旅途铸就无私奉献。农村会计员之歌@关万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信贷供求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存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这两方面矛盾共同制约了我国农村信贷支农的效果,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要解决农村信贷供求矛盾,就应从存量和结构两方面入手,采取设计切实可行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等系列措施来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一是支持。主要是实施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支农投资政策和利农的信贷税收政策。政府财政支农投资的重点:一是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特别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农村道路通讯设施及农村市场等的投资;二是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和农民教育培训的投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同时,政府还要辅以必要的信贷支持和税收减免等,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向农村流动并得到优化配置。二是保护。要把政府制定的农村基本政策用足用好,防止偏差,以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一是农业…  相似文献   

13.
信贷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农业的产业特征、农民的行为特征、农村的区域特征及当前的农村经济制度的缺陷使我国的农村信贷体系潜藏着更大的风险,形成农村金融瓶颈。由于我国农村缺乏合规的抵押物,因此在城市信贷体系中常规的、有效的信贷风险控制手段并不完全适合农村信贷。但是,农村社会资本同样具有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普遍存在“重信贷轻非信贷”的资产管理观念,非信贷资产风险底数不清,管理意识不强问题较为突出。随着非信贷资产存量的不断增大,其所蕴含的风险也在逐年加大。截至2006年末,山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总额为628亿元,占全部资产总额的40.28%。非信贷资产项目众多,形态各异,已成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中制度较为欠缺、风险较为严重、管理较为薄弱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会计“十戒”一戒奸,须忠。会计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绝不能借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谋取私利。二戒偏,须正。会计应为人正派,光明磊落,坚持原则,办事公道。三戒骗,须诚。会计掌握着单位的财经大权,要秉公办事,言行一...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正规组织看,农民的贷款利率是很低的,但这并不能合理的反映出农民贷款的成本。本文从农村信贷的供给和需求、利率水平的形成和利率结构、信贷现状的成因以及未来我国农村信贷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考察我国农村信贷内部深层次状况,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首先,财政性建设资金要向农村倾斜。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大支农资金协调整合的力度,提高使用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各类金融机构也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切实改善金融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后公社时期的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益元 《中国农史》2006,25(2):125-131
围绕后公社时期的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学界在乡村精英研究、农村基层组织研究、国家与农村社会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要改变目前的研究现状,可能的进路应是进行整合性、多学科和互动关系的研究。唯有吸取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关系发展的经验,才能建构一种良性、协调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日前表示,要根据各地的“三农”金融需求,把握好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要着力扩大农户小额贷款投放,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鼓励开发多样化小额信贷产品。要通过多项政策的组合,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们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在完善监督机制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