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不再是单一的信息传播工具,已经形成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社会.面对这一全新的领域,学术界未能对随之而来一系列网络行为失范现象做好足够的准备.文章以网络行为失范为研究对象,归纳概括网络行为失范的特点、产生原因,并从技术、法律和道德教育等角度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
和谐视域下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原原 《黑河学刊》2011,(6):206-208
互联网络技术的普及,产生了许多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包括网络道德意识混乱、网络不道德行为层出不穷以及网络道德监管缺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针对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应该从规范道德意识、道德行为以及道德监管三个层面着手,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约束网络道德行为,净化网络道德环境,实现网络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为大学生开拓视野、交流情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道德失范现象.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网络环境、社会环境四个维度分析成因,提出矫正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发展,为人们获得信息和相互交流带来了便利,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监管机制的不健全,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现象逐渐显现.这些失范现象并不是虚拟的,而是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中,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文章从分析网络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根源谈起,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途径,希望能为网络伦理道德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网民人数“爆炸式”增长,一个庞大的网络社会正日渐成型。互联网的巨大发展,不仅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带来了诸多革命性的变化,而且也引发了诸如网络污染、网络区隔、网络沉溺、网络行为失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日益崛起的网络社会和日益严重的网络社会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构建网络和谐社会就成为党和政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姜利 《魅力中国》2009,(4):45-45,3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给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也日益突显,本文尝试从社会因素、个体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7.
王媛 《改革与开放》2015,(6):59-60,62
对互联网应用类别排名前三位的“即时通信”、“搜索引擎”和“网络新闻”中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做了简要介绍.从微观上,分别对“情感欺骗”、“竞价排序”和“新闻娱乐化”三种道德失范现象做了矛盾分析.然后,根据网络社会的结构特点做出宏观分析.创新点在于对道德失范现象的矛盾分析.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中国网民构成的主力军。网络提供的无限的虚拟空间也对网络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诸多负面现象,本文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作为研究着眼点,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诱因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探讨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吴传星 《魅力中国》2011,(5):386-386
网络的迅猛发展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益凸显,对传统道德形成了极大的冲击,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网络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中大学生学术失范问题已经日益严重,网络资料剽窃、抄写、拼凑的情况亟待整顿与解决。网络环境中的学术失范行为,导致研究成果创新性降低,可信度缺失,严重阻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嫦娟  曹菁轶 《发展》2008,(6):111-112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现实条件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目渐凸现,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阐述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网络时代.网络的发展为人类的道德进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网络带来的某些负面的、消极的道德影响甚至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也给道德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道德教育如何适应并满足网络社会对道德教育的要求,开辟一条网络道德教育之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信息数据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社交圈的广泛运用,网络的普及催生了大量的各具特色的网络热词和新词,许多词语正以即热即火、求新求异、充满独特性的方式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语言在丰富了语言表达形式和表达效果的同时,也会时常出现网络语言的失范问题,给社会文化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大力提倡网络语言对社会文化的正面影响,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积极有效作用,进一步促进网络语言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所谓的“道德真空”,造成社会成员的行为失范,其表现有许多种,其中之一就是文章提出的概念——“街头失范”。这种特殊的失范日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它既具有一般社会失范的共同特征和危害,又具有其独自的特点和特殊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5.
李非 《重庆与世界》2013,(3):86-87,96
据南昌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其成因主要有以下方面:大学生处于特殊心理转型期,网络的自由开放迎合了大学生逃避现实的心态,网络信息多元缺乏主导控制,虚拟社会缺乏道德监督体系,虚拟与现实的反差易使大学生心理产生偏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大学生上网已成为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也比较普遍。笔者在对江西高校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失范现象的方式及成因,希望对研究高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与高校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欢 《黑河学刊》2010,(2):136-137,140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是近年来学界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抄袭、剽窃他人文章和研究成果,有意假造科研信息、伪造和修改实验数据,隐匿自己的学术论点的渊源,有意漏引他人的成果等方面。分析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根源,提出了高校在整治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中的社会责任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社会失范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面对众多的失范现象,人们多是把它们当作反常的、病态的或偏差的问题来加以理解,往往以先在性意义或以真理的名义剥夺了失范存在的生存论意义及其特有的社会价值。社会发展事实上是一个“秩序-紊乱-秩序”的否定之否定的无限过程。否定性在社会发展中并不是一个纯粹消极的因素,它是旧生活类型解体新生活类型生长的一个内在环节,社会失范能使秩序重建和结构变迁获得日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剖析新媒体"微博随手拍"现象与社会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分析其道德失范的原因、现状及其影响,思考规范与失范所折射的社会问题,提出可能出现的发展动态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网络公共话语空间已经成为公众就社会事务展开自由、集中的理性讨论,并以形成共识、产生公共意见的话语平台。良好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能够形成较好的议事论事氛围,能够真正发挥言论自由所应起到的例如针砭时弊、政策引导、精神学习等作用。但网络公共话语空间在发挥良性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网络行为失范现象,最为常见的即是网络谣言现象。谣言作为一种异化的信息形态,是伴随传播共生的社会现象。在网络这一打破过往时空限制的工具运用下其危害性更大,更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与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