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鸿 《活力》2013,(21):47-47
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新闻记者以大脑的思维和五官的感觉器官同时运作,其中眼睛起主导作用,使新闻记者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现场观察采访属于一种默默无声的新闻采访方式.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要求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中学会细致观察.善于发现新闻采访中的重点和闪光点.不断发现更多的新闻真相,并运用敏锐的思维方式去挖掘事实,这样才能够写出鲜明、准确、生动、形象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2.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在第八个记者节的前夕,新闻出版总署就保障记者合法采访权利发出通知,为记者节送上了一份“特别祝福”。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播报离不开信息的采集,也就是相应的新闻采访工作,对于从事新闻行业的人员来说新闻采访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新闻采访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能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在采访的过程中也注意技巧的运用.采访工作可以看做是与采访对象的一次交流,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盲然的采访,必定会提出要采访对象十分反感的话题,给采访对象留下不好的印象,在采访过程中交流也会处于尴尬局面,导致采访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信息量,所以新闻采访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我国目前新闻行业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采访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对相应的新闻行业从事人员有所帮助,经验上有所交流,增加新闻采访的质量,促进我国新闻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蒋帅 《民营科技》2013,(4):144-144
新闻媒体中,新闻采访工作是一项收集新闻素材的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新闻采访工作者深入新闻第一线,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新闻记者会有一个互动,而不是单纯的倾听,会将自己的疑问,观众的疑问来进行陈述,以寻求答案。为了能够取得好的采访效果,新闻记者必须要能够把握住采访对象的心态,通过一些引导来让被采访的对象将事实表达出来。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因此在此文中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部财会》2020,(1):29-29
根据《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19年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考试的通知》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关于2019年统一换发新闻记者证通知》(陕新出字【2019】140号)有关规定要求,我单位已对拟申领新版新闻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了严格审核,现将名单予以公示。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技巧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宁池 《活力》2012,(7):62-62
对新闻来说,好的采访,是成功的一半。新闻采访技巧是新闻工作者需必备的基本素质。那么作为新闻记者如何掌握采访技巧,写出一篇有价值、有一定影响的新闻作品呢?结合多年的采访经验.笔者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四部分工作。  相似文献   

7.
于芳 《活力》2011,(8):183-183
从新闻工作的性质和实践需要出发,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通常概括为坚持真实性,坚持思想性,坚持时效性与坚持用事实说话四项。结合新闻的三个特点客观性、真实性和时效性,我们可作这样的结论:新闻采访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是新闻采访的两翼,时效性是新闻采访的生命,真实性是新闻采访的灵魂。只有把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新闻采访的真正意义。也就是说,只有坚持了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的高度统一,新闻记者搜集新闻素材进行新闻报道的活动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析新闻采访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丽 《活力》2011,(5):210-210
新闻采访技巧就是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运用的一种新奇巧妙而又灵活多变的访问方法,它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了解事实真相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采集真实材料、打开真相之门的一把钥匙,是许许多多新闻记者成功经验、失败教训汇集起来,加以概括、提炼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技巧就是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运用的一种新奇巧妙而又灵活多变的访问方法,它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了解事实真相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采集真实材料、打开真相之门的一把钥匙,是许许多多新闻记者成功经验、失败教训汇集起来,加以概括、提炼的结果.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得心应手,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素材,写出具有影响力的文章,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即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交流活动。作为记者,除了通过现场观察、阅读文献等方式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外,向被采访者提问被视为最有效的一种途径。可以说,记者的提问巧妙与否,决定了采访是否成功。因此,学习和掌握好提问的艺术,是新闻记者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位新闻记者应有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1.
韩瑁崴 《活力》2012,(2):158-158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是具有艺术内涵的。它要求新闻记者具有高超的技能和技艺,并创造性的工作,要用形象化自匀手段和传播方式来诠释它的特点内容和感情。  相似文献   

12.
张素梅 《活力》2014,(9):49-49
作为一名记者,每天进行最多的活动是什么?采访!一个好的新闻节目内容从哪里来?还是采访!采访,一个新闻工作者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础活动,是我们从事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新闻稿件的好坏,是否好看,都是从采访中得来。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娴熟掌握的一种基本功,它是新闻写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任鸿 《活力》2012,(13):49-49
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记者,特别是初搞新闻工作的记者中曾流传一种观点:新闻采访没有什么学问,只要在采访提问时间得有技巧一点就行。甚至有人提出了所谓的“新闻采访无学”论。新闻采访真的没有什么学问?新闻采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存这里,笔者想结合自己八年工作中的一些感受,谈谈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也是新闻采访中起决定因素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高丽娟  黄金 《活力》2010,(12):235-235
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是一种频繁而深入的社会交往活动,要想把一个事件,一个人物写得鲜活具有打动观众的力量.记者就必需要深入研究社会交往活动中人的心理因素。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顿说过:“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有90%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人为基础写成的。”  相似文献   

15.
公示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2012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本刊编辑部成立了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工作小组,负责对本单位的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清查工作。现将通过年度核验清查的记者名单予以公示:宋承敏张松峰安宇宏如有意见建议,或发现本单位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可向新闻出版总署举报。举报电话为:12390、010-65212870/2787。  相似文献   

16.
公示     
《人力资源》2013,(2):45
根据新闻出版总暑《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新闻出版总暑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记录登记办法》的规定,按照《关于期刊申领新闻记者证的有关通知》和《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2012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要求,《人力资源》杂志社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责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已领取和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13年2月1日——2月20日。举报电话为:辽宁省新闻出版局024-23265737,23262060《人力资源》杂志社024-23188190,86121930  相似文献   

17.
孙一波 《活力》2010,(2):179-180
本文从新闻采访的决定因素。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和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提问的风格与技巧,三方面进行论述。把一个采访过程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就是准备采访时所必须准备的相关材料,还有必要的知识准备等等。第二,在采访过程中,决定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比如,记者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记者的业务知识、道德修养知识含量等等。这些都是新闻采访中的决定问题。第三,就是采访时记者提问的技巧和风格。我认为,决定一次新闻采访是否成功。他不仅取决于一个新闻事件的选材,更重要的是一个新闻记者的本身素质。要求他在采访前作好充足的准备,采访时他的果断与机智,提问的技巧与风格,还有广博的知识。新于时世,闻于外物。要想报道一个新闻,首先当然是要有事情要报道,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有敏锐的嗅觉去机智的发掘。  相似文献   

18.
程鸿 《活力》2014,(1):30-30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各种新闻媒体不断涌现,这就加快了新闻媒体市场竞争的局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新闻记者到现场采取隐性采访新闻事件方法,获得第一手新闻素材,以其掌握的新闻线索常常是具有真实、鲜活、生动而又能够广泛吸引广大读者眼球的显著特点,常被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所普遍应用。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活动,被人们俗称暗访,通常是指新闻记者因实际工作的需要,在不暴露新闻记者身份或扮演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身份的情况下,采用多种获取新闻信息的手段进行秘密采访的一种采访方式,是新闻记者进一步挖掘新闻事件深度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要深入基层中、深入生活中、深入百姓中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其中体验式采访这一方式是新闻记者深入群众、直观展现的一种好方法,对于电视新闻记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写作、新闻画面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徐晓红 《活力》2012,(16):124-124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决定新闻写作的成败、新闻写作是第二次新闻采访。记者从事实搜集线索,确定采访路线,实施采访活动,到进行新闻写作的全过程,因此,形成事实-采访-写作-编辑制作-发布传播完整新闻传播的流水线,在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上,先采访,后写作,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