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界定中小企业成长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进而从成长性表现层和成长性影响层两个层面相建评价指标体系,一共设计出22个评价指标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张倩  周阅 《时代经贸》2011,(14):10-11
本文在界定中小企业成长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1,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进而从成长性表现层和成长性影响层两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一共设计出22个评价指标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研究高技术中小企业成长性测度评价体系,分析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差异和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对提升高技术中小企业成长性及完善行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成长特点,构建了其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创业板55家高技术中小企业数据,运用层次分析—灰色综合评价法对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成长性进行了测度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分析了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设计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了模糊综合评判法,以三个企业的商务管理能力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如何将有限的政府资金用在那些成长性较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上,成为各地政府面临的普遍难题。上海市2006年开始实施的“科技小巨人”政府扶持计划在全国率先迈出一步。从科技“小巨人”企业概念内涵界定着手,设计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筛选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上海松江区实例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为我国其它地区建立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学筛选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质量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对中小企业质量的评价,应根据影响其质量的因素(行业发展、核心技术、竞争能力、财务状况、抗风险能力、管理体系、成长性和信用等)来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法构建出了中小企业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成长理论评述及其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研究的现有理论成果,从不同角度加以凝练和评价。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关于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的研究成果,包括企业成长、企业成长性的含义及其表现因素,以及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进行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研究进一步提供理论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有效性研究--来自沪深股市的实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长性研究是中小企业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采用何种方法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进行评价以及评价有效性的检验又是此类研究的重要步骤.本文将分别通过突变级数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ey Relation Analysis,简称GRA)对沪深股市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实证研究,并建立回归模型以检验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建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成长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的85家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2009-2014年企业技术创新及成长能力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技术研发投入越多、有技术背景的高管人员数量越多,并且拥有专利数量越多的中小企业,其技术创新能力就越强;②技术创新能力与中小企业成长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区间效应.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中小企业,其成长性不一定越好;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才会提高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能力.  相似文献   

10.
企业网站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中小企业的重视。本文根据中小企业网站的定位要求,并综合已有企业网站评价的研究成果,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中小企业网站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中小企业网站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最后依据该评价指标体系对一个企业网站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潘家芹 《生产力研究》2012,(1):227-228,235,261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以融资难最为突出,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就难在"信用"上,构建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是解决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在分析我国现行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不足的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从财务、非财务两方面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帮助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评价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的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运用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对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从宏观上提出了优化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林汉川  管鸿禧 《经济研究》2004,39(12):45-54
本文在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基于江苏、浙江、广东、湖北、辽宁、云南等六省市 1 51 2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库信息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竞争力、短期生存实力、中期成长能力、长期发展潜力以及综合竞争力展开了评价与比较分析 ,揭示了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差异的深层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提出了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选择了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了确定,提出了变权重的评价方法,使指标体系更适于对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做出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谢吉亮  彭灿 《技术经济》2012,31(3):32-37
根据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运行模式,初步构造了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论评价模型;利用我国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关数据,运用隶属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鉴别力分析三种定量方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进而根据检验结果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最终形成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A的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对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及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后,本文探讨了企业创新模式的选择机理,基于DEA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模型,并提出了推动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和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繁荣市场经济、吸纳就业人员、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现实中,人们不时看到的却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甚至消亡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9年,每年有近百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其成长状况令人堪忧。但在面对同等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却又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继续发展壮大,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创新重要载体的中小科技企业,其成长性已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其成长性进行评价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取了8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中小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16.0,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随机选取的50个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研究结果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特点,将人力资本与技术资本涵盖于知识资本的范畴,在动态演化的理论框架中,构建了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演化路径的指标体系,并首次运用混合截面数据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资本与企业演化路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路径变迁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研发人员比例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同时,R&D投入对企业倾向于跳跃式突变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非R&D投入与其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在控制了行业特征之后,传统制造业R&D投入效果较高科技行业更为显著。这一结果从另一侧面说明了行业特征对企业演化路径和策略选择的重要性。另外,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路径选择中不存在区域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9.
The rapi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the globally oriented business world make the strategic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essenti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are running behind regarding the application of IT an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imulate the diffusion and adoption of this technology within this group. In this article a so-called IT scenario model is described, with which communication can be established with entrepreneurs from SMEs concerning the strategic application of IT. Theoretical approaches and concepts regarding the diffusion and adoption of IT ar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the model. The IT scenario model consists of an environmental aspect, six phases and three aspect areas. The model was put into operation through various interviews with SMEs in the furnishing se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