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华成功者研究会副会长、北京金三元新纪集团名誉董事长沈青先生长期尊奉的信条。几十年来,沈青从事很多行业,在每个行业里都有他的创造发明,其中拥有专利权的就有20多项,曾被各级政府授予多种光荣称号;沈青还撰写过大量科技论文、文艺小品和散文,出版《节能与环保》、《名牌战略与连锁经营》、《沈青文集》、《五字理论》等多部理论专著,他被称为发明家、环保专家、企业家、经济理论家、作家等。沈青先生的学术思想是很值得研究的。应该怎样集合与概括这些称谓的本质意义,又如何予以评价?有些评论家认为沈青先生融各家为一炉,提取其精华,服务于祖国现代化建设,自成一派,称其为杂家。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到老”,但是沈青的经历却恰恰说明了人在没有得出最终结果时千万不要盖棺定论。中学没有毕业,一辈子却从事科学技术发明,退休后开起了饭馆,一道“扒猪脸”的发明,重新改写了中餐没有“标准化”的历史,从没有做过连锁企业,却提出了针对中餐连锁经营的“五连一锁”理论,越过中餐连锁业,甚至于在整个连锁经营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地震,据专家评估“五连一锁”的理论价值逾三千万元,而由沈青创建、“五连一锁”理论所支持的“金三元扒猪脸”加盟店也很快在全国三十多个城市落地扎根。 沈青的一生都充满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  相似文献   

3.
名牌创意曲──写在100个乡镇企业名牌推出之时叶子创名牌难,创乡镇企业名牌更难。因为他们创造的每一个名牌,都是从零点起步的。每一个名牌背后,都有着一番与自身的小农意识的搏斗,有一场企业机制的革命,有对原始简陋的生产条件大刀阔斧的革新,有面对世人毁誉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名牌战略的深人人心,创名牌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然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创名牌运动中,却隐藏着一个令人难堪的事实:大众消费品缺少中国名牌。饮料市场,两大可乐雄踞天下;洗涤用品,宝洁产品大行其道;感光材料,乐凯胶卷苦苦支撑;成衣市场,鳞次栉比的外国专卖店抢走了半壁江山……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怎能再熟视无睹。努力创造中国的大众名牌,夺回失去的大众消费品市场是每一位大众消费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而名牌,更是企业的无价之宝。如何使产品成为名牌,其间要做的工作很多,给产品取一个好名,就是其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企业、产品名称一体化小西六原是日本一家经营照相器材的企业,经营业绩甚佳,但人们买照相器材只知道"樱花"、"优美"等品牌,却不知道它们就是小西六的产品,造成企业名称与产品名称相脱节的现象,致使小西六每生产一个新产品,都要重新花巨资去创名牌,而当一个名牌创立后,人们仍难把这一名牌与小西六联系在一起,令管理者们大伤脑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同样,创名牌难,保名牌,发展名牌更难。眼下,企业争创名牌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然而许多企业经过多方努力创出的名牌,“名”了一阵之后,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又黯然失色了。何也?笔者认为要保住自己的名牌,并不断发展名牌,企业必须走出三  相似文献   

7.
名牌是一种时尚,追求名牌、享受名牌已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在人们的观念中,对一个企业而言,名牌既是企业及其产品的一个标志,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个保证,对消费者个人来说,名牌既是财富、身价的象征,又是一个兴趣、境界、追求的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一两年来,“名牌”热在中国急骤升温。消费者青睐名牌产品,企业争创名牌,把创名牌、保名牌作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求生存、求发展的一个追求目标,政府制定名牌战略,鼓励、支持企业创名牌,发展经济。由此可以看出,名牌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讲求品牌消费的时代,市场越集中,消费越向强势品牌靠拢;在一个供求平衡甚至生产过剩的时代,对一个企业来说,激烈的竞争首先是价格竞争进而演变成了技术与质量的竞争--品牌竞争,品牌意味着产品的地位、特色与个性,意味着产品优势与地位的凸现.然而不少中国企业在口口声声创名牌时,却悄悄地做着真正名牌的“模仿秀“;到头来企业虽赚取了不少蝇头小利却失去了创造自己企业名牌的机会,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一个真正想有所作为的企业,在创造企业品牌时,必须依照企业本色,走适合自己的名牌之路.……  相似文献   

9.
打假保优促进我国名牌事业加快发展———在’97中国质量高层论坛上的发言(摘要)国家技术监督局局长李传卿实施名牌战略,发展中国名牌,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1、创名牌产品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名牌事业是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创名牌难,保护名牌更难。自觉维护名牌的声誉,这是任何一位经营管理者都懂得的道理。可愣是有个别人为了小集体的利益,不惜自毁名牌,干了杀鸡取卵的糊涂事。  相似文献   

11.
创名牌不易,保名牌更难。出了"名",就成了"的",就得面对众多的"矢"。学你的追你的赶你的有,琢磨抢你的夺你的变着法子打你主意的也不是没有。面对他们你怎么办?创名牌就必须保名牌,保不住名牌也就等于白创造名牌。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可口可乐的商标值多少钱?359亿美元。这笔近乎天文数字一样的财富,对我们众多乡镇企业家来说可能显得比较遥远,但对那些把创名牌当做终生事业孜孜以求的人们,却有不少令人深思的东西。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不去努力创名牌、抢市场而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地做一锤子买卖,是越来越难混了。尽管美国《金融世界》双周刊评定的第三年度世界名牌商标排名包括各种各样的公司,但是,它们有两个共同点。第一,它们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产品的名牌。第二,这些名牌的价值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波动不定…  相似文献   

13.
国际名牌形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每年都来中国,每次来中国感觉到的变化非常大,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中国与中国的企业家和中国的有关单位共同探讨中国名牌发展的趋势,每次我们都有不同的话题,今天的话题就是中国企业创名牌战略的实战型的流程。 今天讲的主要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交流一下名牌战略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实战,就是说中国企业创名牌战略实战型的流程。同时,通过我们的演示,看一下我们兰德公司创造企业名牌战略的实例。 全球的企业家和舆论界都在谈论名牌,什么是名牌的真正含义和内涵呢?兰德公司认为,企业名牌的一个核心就是创优势的企业核心战略。因…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开发》2001,(10):17-17
名牌,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战中,企业创名牌不易,保名牌更难。分析美国著名啤酒企业———库尔斯公司从辉煌到惨败的经历,死守名牌是它的致命伤。解剖它失败的原因和研究预防对策,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创名牌辉煌之路1873年,阿道夫·库尔斯一世创立了库尔斯啤酒酿造公司。到了20世纪50年代,库尔斯公司已远近闻名。库尔斯公司注意创立名牌,深谙创立名牌的3个关键因素。首先,公司把注意力集中在市场上,开发出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库尔斯啤酒。这种啤酒只有一家酿造厂生…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名牌不仅是一个企业、一个民族素质的体现,而且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实力象征。提起“东芝”、“松下”,人们会赞誉电子技术领先世界的日本;言及“奔驰”、“宝马”,人们会称道汽车制造技术高超的德国。然而在中国,创名牌以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却经历了一个由淡漠到浓厚、由昏睡到警醒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名牌"——你是什么?是粗犷与典雅的抒情诗,还是庄重与浪漫的交响曲?是令人为之倾倒的山水丹青,还是扑朔迷离的司芬克斯之谜?!卓越——乃名牌之真谛。所谓卓越,是指有领先群伦的性能,久负盛名的质量,独具匠心的装璜,尽善尽美的服务,公平合理的价格,广阔稳定的市场,用户公认的信誉。创新——乃名牌之灵魄。庄重典雅的风格靠创新,别致新颖的造型靠创新,柔和艳丽的色彩靠创新,独特精湛的工艺靠创新。只有刻意追求,不断创新,才能创名牌、保名牌和发展名牌。创名牌,必须有政府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关注;创名牌,必须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法律为保障;创名牌,还必须重视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与艺术形态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阵父子兵     
人世间,有些事总是歪打正着。这不,沈青和沈小峰父子,原本是科技工作者,却“正着”了餐饮这一行。一个“扒猪脸”专利,名振京城,享誉海内外。又谁说外行不能千内行?两个门外汉,把个酒家搞得热气腾腾,在业内一领风骚。这由外行变内行的奥妙,蕴涵的辩证哲理,得从头说……  相似文献   

18.
三、杂家的博来众长 --以采撷中西文化之精微是沈青的理论根基 沈青先生纵横职场历经曲折,跌宕崎岖,但始终置身于理论思考,无论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吸收,还是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借鉴,都贯穿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此奠定他作为一个杂家的理论根基。 沈青指出: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奇迹。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各种文化的分化、冲击与融合,最后形成了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中华文化。儒  相似文献   

19.
一、实施名牌战略,发展中国名牌,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1、创名牌产品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名牌事业是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必须拥有一大批世界公认,  相似文献   

20.
汪华 《企业导报》2001,(3):52-53
<正> 创名牌是一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长期工程。一个企业,尤其是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如果不顾自身状况与条件,一味去争创名牌,很可能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中小企业创名牌的制约因素 一、企业规模制约。 大多数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规模较小,构成了创名牌的一大障碍。纵观世界名牌,无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