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至今已走过了31年的历程.本文就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来探讨、分析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并把政治体制改革分为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来,党和国家不断深化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勇于开拓创新,使综合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三十年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其中思想解放运动、经济体制改革、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目标、行政体制改革、干部人事体制改革、党内民主等都有政治体制改革的含义。今后我国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解决好几个问题:如国际因素与体制内因素的影响,如何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增长与政治体制改革、民主与自由、国家认同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集体经济》2008,(11):66-69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来.党和国家不断深化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勇于开拓创新,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崛起的速度和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撼。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着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我国开始了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民主与法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两大主题。把握民主与法治之间的适度张力,达成民主与法治的动态平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6.
政治体制改革涉及诸多利益关切,而苏联激进式政治改革又以惨剧收场,所以我们党只有选择增量政治体制改革和增量民主建设的路径,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同时,党必须注重总结改革的经验,以改进和完善未来的增量政治体制改革和增量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启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回顾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政治体制改革涉及诸多利益关切,而苏联激进式政治改革又以惨剧收场,所以我们党只有选择增量政治体制改革和增量民主建设的路径,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同时,党必须注重总结改革的经验,以改进和完善未来的增量政治体制改革和增量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9.
积极稳妥的政改之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从改革之初的探索尝试到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的全面部署展开,再经政治风波后的反思、调整,最后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后明确方向、持续深化展开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虽然道路曲折但目标坚定,积极而不失稳妥,在营造改革的舆论和心理环境、探索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和原则、创新和完善具体体制机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推进政府转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体现。最近,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我国情况而言,政府转型既是经济改革的深化,也是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国家政治现代化的关键,国家政治现代化正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深刻阐述了制度建设对中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性,并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和改革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南同全国一样,拉开了改革的序幕。二十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犹如春潮波澜壮阔,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回顾我省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12月党的  相似文献   

13.
综观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政治体制改革在实践中严重滞后,根本性的原因是政治体制改革缺乏动力.如何发掘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并进行有效配置,从而推动中国特色政治健康、顺利、稳定发展成为广受国内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现状的分析,在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动力机制构成要素的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新时期促进中国特色政治发展动力机制良性运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论断,既表明党领导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同时也表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将是党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前进方向.基于此,本文就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视域下的协商民主建设展开探讨,分析了当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历程中,无论区域性执掌政权,还是执掌全国政权,反腐败不仅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举措,而且是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9年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9月3日接见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谈话时指出的:“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7.
1988年是执行“七五”计划的第三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国家要进行物资、投资、外贸体制改革。在改革中,金属再生学会工作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继续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围绕着物资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废金属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金属回收经营机制和加强废金属市场管理,增强金属回收企业活力等方面积极  相似文献   

18.
刘影 《魅力中国》2013,(25):35-35
自改革开放以来。行政体制改革一直被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抓手不断推进,而目前政府职能转变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因此,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重点分析了我国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及路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集中体现在8.18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邓小平同志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核心是党政分开,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权力运行问题。邓小平在前期强调要解决"权力集中"问题,后期则更强调要"集中权力"问题。邓小平同志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搞民主集中制,不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共海西州委副书记、格尔木市委书记胡耀珑:政治体制改革是全党全国举世瞩目的问题。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党政分开列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十分正确的,也是非常适时的。政治体制改革,首先是领导体制改革。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这个问题不解决,党的领导就很难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在改革蔚然成风的今天,党政不分,党就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甚至会给改革带来不应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