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国协调已成为构建东亚区域新型大国关系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从规范上看,大国协调所拥有的一致性、合法性、责任性、包容性、自我克制等共有规范非常适合于东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合作安全"理念、"东盟方式"决策和"开放的区域主义"取向。从现实条件看,东亚地缘政治生态中凸显的大国特性和热点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大国协调,而东亚区域大国权力相对均衡化有利于大国协调。从经验上看,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和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提供了在与大国无直接关涉的传统安全问题上在次区域启动大国协调的可行路径。新的东亚大国协调有三种路径选择,即"软安全"导向的"多边协调"、综合安全导向的"双边协调"和"多边协调"。东亚峰会和现有的大国双边战略对话机制分别是前两种路径可利用的制度资产。第三种路径的理想状态是一种独立的安全机制,旨在应对重大的区域冲突和危机。在实际中,三种路径可以交叉重叠、并行运作,构成一种双边与多边互动的"大国协调网络",由此为东亚区域安全治理提供一种稳固而有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广义的东亚自由贸易区,所谓广义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就是指不仅局限在中国、东盟、日本、韩国的东盟10+3成员,而且包括在这之外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或地区的自由贸易区,注意这里由于这些成员中有些成员是推进广义的东亚自由贸易区的障碍国,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却可能成为潜在的加入者,因此我们不局限上面这些成员,广义的东亚自由贸易区是可以去掉一些"障碍国"的所谓广义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孤岛"的以东亚为重心,辐射整个亚洲甚至欧洲、非洲、美洲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世界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3.
传统人力资源会计分别从"成本"、"价值"两个角度计量人力资源而忽略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此种方法对知识经济下条件的人力资本计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以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为逻辑起点,以人力资本"投入成本"与"产出价值"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借鉴价值工程的思路,试提出成本与价值整合视角中的、分层次的人力资本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的积累决定着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而我国低素质农村人力资源的"富足"与人力资本的"空心化"是当前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做好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对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自建的产业链纵向协同创新理论框架,以人力资本作为切入视角,对珠三角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纵向协同创新效率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与集群发展时间有关,且空间链、信息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对产业链进行协同创新有较大影响。具体来看,佛山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处在产业链的"聚而合"阶段,人力资本的纵向协同创新效率不高且波动较大。广州物联网产业集群的发展处在产业链的"合而优"阶段,人力资本的纵向协同创新效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深圳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处在产业链的"优而衰"阶段,人力资本的纵向协同创新效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问题——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中国在人力资本方面虽然取得长足的进展,但仍落后于经济发展。这促使人们不仅致力于克服短期制约等阻碍经济发展的"结构瓶颈",而且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力瓶颈"。"人力瓶颈"实则为"教育瓶颈"。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而教育恰恰是我国人力资本形成中最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游离于经济发展过程之外,严重降低了教育投资  相似文献   

7.
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的中日博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元经验表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与国际区域货币一体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国际区域内的"轴心国"推动和"锚货币"作用是货币一体化的重要条件,而货币一体化的实现则会加速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因此,人民币应以东亚化作为其国际化的实现路径,并以东亚货币合作作为达此目的的桥梁.尽管对东亚而言,当前中日货币合作仍有很多障碍,但博弈分析表明,双方最优的均衡点是共同推动东亚货币合作.为此,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强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并致力于使中国成为东亚货币合作的"轴心国",使人民币成为东亚货币合作的"锚货币".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区贫困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在"中心—外围"经济发展格局下,中国反贫困新的思路是,加强对贫困山区的人力资本投资,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的直接效益以及因人力资本积累而导致人口迁移带来的人与土地紧张关系缓解的间接效应,实现在可持续发展中消除山区贫困。中央政府对财政制度以及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的考核与激励制度等应做调整、创新和变革,以协调解决因人力资本投资在各地区之间产生的成本—收益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后发优势及东亚追赶模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东亚增长源泉的"克鲁格曼命题"的争论似乎早已平息,但对于大多数面临经济追赶使命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发生在东亚的"奇迹"和"危机"所包含的经济和教训仍具有深远的含义。本文结合"克鲁氏命题",从后发优势视角重新审视东亚经济赶超模式,剖析东亚奇迹和危机的根源,探求更为合理的赶超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期推介     
正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理论,它是在传统资本理论受到严重挑战的情况下,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释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教授所说的"经济增长之谜"而提出来的。人力资本理论开始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宏观经济层面,然后逐步向微观领域拓展。目前,人力资本理论在中国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对西方一些经典的人力资本理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基础,在信贷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进一步考察了熟练劳动力跨国迁移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积累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显示,基于跨国移民的"教育激励"效应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存在差异。短期中,基于跨国移民的"教育激励"效应会减缓"人才流失"效应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积累及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提高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的比重,从而促进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长期中,当代际转移收敛于稳态水平时,国际人口迁移不再具有"教育激励"效应,而国际人口迁移的"人才流失"效应则会继续损害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万东 《北方经济》2006,(22):38-39
本文在界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概念和揭示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基础上,从产权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三种风险:人力资本多元投资主体产权要求与单一载体之间的矛盾风险、人力资本在使用中的风险以及人力资本流动性风险.并从信息经济学视角揭示了信息不完全带来的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决策失误风险、投资未来收益不确定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3.
二十年来,东亚机制经历了从"10+1"、"10+3"、"10+6"、"TPP"、"RCEP"的机制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东亚机制从最初的"10+1"机制重新回归"升级版"10+1机制,出现了明显的路径依赖。东亚机制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它的出现对东亚经济合作未来的发展可能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治 《特区经济》2009,240(1):13-15
东亚一体化正加速发展,中国大陆经济的高增长成为了东亚经济增长动力的中心和引擎,中国台湾面临"经济边缘化"危险,两岸经济整合将是中国台湾融入东亚经济的有效途径。在"两岸自由贸易区"、"两岸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两岸共同市场"三种两岸经济整合模式中,"两岸共同市场"理念和机制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是指人们在教育、职业培训、健康和移民等方面的投资方式所形成的资本,"先天"教育和"后天"培训的不足,导致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缺失。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是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东亚金融合作抵御金融危机的路径入手,分析了"清迈倡议"下货币互换的本质及缺陷,讨论了区域流动性安排的新制度——东亚外汇储备库其实质是将各国间现存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网络进行统合,由区域协议网络转向单一协议。如果东亚外汇储备库最终能够建立起来,这将使得东亚金融合作进程完成对"清迈倡议"的超越,首先是CMI框架下危机救援机制得到扩展和强化,其次是新机制将成为迈向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企业研发人员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主要形式是项目收益分成制,而分成的比例总体上是由企业管理者决定的,比例的确定有较大的随意性。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赫曼森(R. Nermanson)教授在其"人力资本会计"一文,从会计的角度考察了人力资本的形成与大小,提出要合理确定人力资本的价格建议 。学术界随后的近三十年的研究,形成了对人力资本的成本模型(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和价值模型两类定价方法。然而,以人力资本形成的成本确定人力资本的收益,缺乏说服力。即使两个人人力资本形成的成本一样,由于贡献不同,其收益肯定不同。因此估计人力资本贡献的大小进而确定其劳务价格是一条有效的人力资本定价之路。计算研发人员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就需要建立以研发人员人力资本存量或投入为变量的利润函数模型。为了分析人力资本对企业利润的贡献,需引进生产函数,通过生产函数架起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桥梁。常见的生产函数是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积累是有效解决我国经济社会问题的立足点。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关键是以较低的成本积累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人力资本,这涉及到教育、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诸多经济、社会的重要方面。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迫使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必须实现"跃升"。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的知识经济,我们必须有效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东亚经济体参与缔结的25项区域服务贸易安排作为研究样本,并对这些区域服务贸易安排中所包含的"GATS-"承诺表现进行归纳梳理。本文指出在区域服务贸易安排框架下,东亚经济体在对外做出或被动接受"GATS-"承诺时会呈现出四个典型特征。一是东亚经济体对外做出的"GATS-"承诺比率要普遍高于其接受的"GATS-"承诺比率;二是东亚经济体在市场准入方面所做"GATS-"承诺比率要普遍低于国民待遇方面的"GATS-"承诺比率;三是东亚经济体更易于对非东亚经济体做出"GATS-"承诺;四是跟"南南型"区域服务贸易安排比较而言,"GATS-"承诺更易于出现在东亚经济体对外缔结的"南北型"区域服务贸易安排中。通过对上述典型特征的分析,从中获取一系列可供中国借鉴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农村,城市具有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动态化、多样化的城市环境为同样天赋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激励机制。改革开放始于农村,最大的受益者却并非农村,由于升学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形式造成的人力资本乡城流动,对城市的外溢性明显大于对农村的内溢性,造成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贫困的恶性循环",既"农村低收入——城乡差距——人力资本乡城流动——农村低人力资本形成—农村更低收入"。本文以人力资本乡城流动为背景,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例研究人力资本乡城流动后的补偿机制建设,以求获得乡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