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夺取政权取得胜利的漫漫征程中,一直重视发展红色金融,创建红色银行发行红色货币成为夺取与巩固政权必需的锐利武器。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决定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统一领导红色金融,由此红色货币实现了战略转变,人民币成为了助力中国共产党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制胜货币。重温这一光辉历程,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发行的货币,包括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四个时期,因为都是红色政权发行的钱币,统称为红色货币。今年是建党90周年,红色货币收藏正热门。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在各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同时开始发行货币。这个时候发行的货币也叫苏币。如:  相似文献   

3.
《金融队伍建设》2009,(11):71-71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于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1948年解放战争后,“北海银行”、“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进行了调整,于12月1日合并成立了统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人民币,从此人民币成为中国的法定货币。所以,1948年12月1日发行至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的人民币称为第一套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正>货币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是指国家或机构统一发行代表一定金属货币的价值符号,用于在流通中发挥等价物作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红色金融实践活动,创设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领导和推进货币信用制度建设,设计和发行了形式多样的货币,建立了独立自主的货币体系。为提高货币信用,稳定币值,以货币发行准备金保证货币发行信用,以十足兑现保障货币兑换,以储备物资调剂货币与市场的供求平衡,从而有效地控制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5.
发行第一套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各革命根据地货币。  相似文献   

6.
红色货币发行史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史为镜,鉴往知来。重温党的货币发行史,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党的红色金融基因,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央行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通过对华北解放区各根据地红色货币发行到全国集中统一的历史回顾,我们深深体会到新中国货币金融事业的来之不易,人民币诞生的艰难困苦,同时对货币发行等金融工作也有很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货币发行,以稳定货币为终极目标,并体现货币质和量的连续性。从苏区货币、根据地货币、解放区货币,到人民币发行,货币伴随着建党、建军、建国与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灿烂辉煌的历程。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1948年12月1日,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宣告成立,并于当天宣布发行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共计包括1  相似文献   

8.
红色政权发行的货币,学术界有人称之为"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也有人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货币",均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影响的金融机构、经济组织,以及政权、军队、团体所发行的各类货币,包括纸币、布币和银元、铜元等金属制  相似文献   

9.
红色政权发行的货币.学术界有人称之为“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也有人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货币”,均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影响的金融机构、经济组织,以及政权、军队、团体所发行的各类货币.包括纸币.布币和银元、铜元等金属制币。  相似文献   

10.
姚亚强 《河北金融》2023,(9):41-44+54
陕北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既是革命的落脚点,也是革命的出发点,榆林地区作为陕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陕北早期革命中心在榆林,研究榆林地区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货币史,有助于我们了解那段峥嵘岁月里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本文以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榆林地区的货币发行为主线,深入分析了红色货币在革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新时代的货币发行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通货膨胀的不断发展,一种货币发行的面额越来越大,这在货币史上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由于人民币长期以来保持基本稳定,在新中国出生长大,没有经历过旧社会恶性通货膨胀的广大群众,对于第一套人民币有12种面额,面额跨度从1元到5万元差别巨大这一现象不能理解。文章简略介绍第一套人民币面额结构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并通过这一侧面反映人民币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段艰难成长历程,以及中国人民建立独立、统一、稳定的新中国货币体系的奋斗经历。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银行全国货币发行“双先”表彰暨旺季货币发行工作会议9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会上听取了朱小华副行长的工作报告并对来自货币发行第一线的38个先进集体代表、55名先进工作者代表进行了表彰。朱小华副行长在报告中充分肯定了货币发行工作取得的成绩。首先,保证现金供应工作成绩突出。货币发行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克服种种困难,顾全大局,做好货币投放工作,在全国没有出现现金脱供现象,对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安定团结、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了  相似文献   

13.
1923年2月7日,由毛泽民担任总经理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在安源老后街正式开业,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经济实体,发行了最早的红色股票。他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筹建中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时期,赣西南地区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区域。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发动工农群众,建立东固革命根据地,提出废除封建高利贷、严禁货币操纵、设立平民银行等主张,为创办红色金融提供行动指引。东固革命根据地相继创设平民借贷所、消费合作社,抵制封建盘剥,解决革命政权用费;组建东固平民银行,发行红色政权纸币,淘汰地方伪劣杂钞,统一苏区货币流通,提升铜元票信用。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拨付革命军费创办江西工农银行,下达发行“在赤区一律通用”货币之任务。江西工农银行先后发行“暂借发行券”及不同券别的铜元券,江西苏维埃政府造币厂开模刻印不同类型的银币,有效地满足了赣西南地区军民的需要。红色金融具有鲜明的战时金融特征,对于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政治站位、推动经济建设、支援革命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州币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州农民银行在中原解放区发行的货币.中州币的发行促进了地方生产,繁荣了经济,保证了军队所需军用物资和生活用品的供应,有力地支持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迅速推进,是中国红色货币的典型代表.1948年,为巩固中原解放区,支援大兵团作战,建立解放区政权,发行货币势在必行.面对中原解放区内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银元和其他根据地友币并存的复杂局面,中州币的发行确立了经费发行、贸易采购、兑换发行、贷款发行四个发行渠道,通过锚定战时紧缺物资、与银元挂钩、以财政税收进行担保增加中州币信用,将货币发行与群众经济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中州币接受程度,通过精确、合理计算货币发行量等手段维护币值的稳定.此外,为迅速确立中州币在解放区的本币地位,必须与法币、银元开展货币斗争.通过研究中州币发行的历史发现,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金融发展必须服务实体经济、始终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等,对新时期金融改革发展依然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货币发行,安全第一。人民银行湖南岳阳分行在货币发行目标管理中,根据这个准则,重点抓了金库、损伤币销毁场、头寸运输中的安全工作,及时消除了隐患,杜绝了各类差错事故,较好地完成了货币发行各项任务。岳阳分行货币发行科继1987年“六好库房达标”之后,又连续被上级行评为先进单位,先后18次受到省市各级的奖励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自1999年发行第一套流通连体钞"建国50周年竖三连50元纪念钞"以来,至今一共发行了18个品种;加上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澳门分行发行的共计29个品种。连体钞面值与流通中的货币等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中国人民银行于1989年9月12-1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全国货币发行工作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布置今年的旺季工作,研究怎样防范假人民币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总行童赠银副行长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会议回顾了一年来的工作,分析了今冬明春的货币发行形势与任务,并就如何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强化业务管理,做好防范假人民币工作,推动货币发行工作进一步开展以及关于第一套、第二套人民币和历史货币的收集  相似文献   

19.
交子的诞生是世界货币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006年,是北宋政府于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承认十六富商连保发行交子,交子正式发挥货币职能的1000年。为纪念先民们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为人类创造的这一文明成果,西南财经大学货币证券博物馆联合四川省钱币学会,于2006年3月18日在西南财大召开了“世界第一张纸币‘官交子’诞生地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业界大事     
《中国金融家》2013,(2):24-25
中国人民银行部署2013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 1月24日,人民银行2013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会议就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货币发行工作向前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2013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金琦指出,2013年货币发行系统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强货币发行制度建设,不断提升顶层设计能力和管理水平;强化制度执行,狠抓制度落实,消除安全隐患;以提升货币发行管理系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货币发行工作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