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循环发展战略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世界各国旅游双循环发展存在着国内旅游强循环、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并重和国际旅游强循环三种类型.我国旅游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国内旅游强循环发展为特征,面临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旅游供给侧结构不合理、居民旅游消费观念相对保守等问题,未来应多措并举,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国内旅游...  相似文献   

2.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基于2010—2021年30个省份构建国内和国际循环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国内和国际循环发展水平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国内循环、国际循环、双循环以及双循环的平方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和稳健性检验。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且发展水平较好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发展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国内循环和双循环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双循环的平方项呈现负向影响。据此提出,加强国内外循环,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多样化进出口;实施区域差异化政策,重点发展欠发达地区;提升南北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减少贸易壁垒,增加市场开放度;提升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3.
专家观点     
《特区经济》2021,(1):5-5
郭万达:打通节点推进大湾区"软硬联通"12月22日召开的中共深圳市委六届十七次全会,研究谋划"十四五"时期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认为,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地位尤为重要,它既是国内市场循环的腹地,是联系国际市场循环的桥梁,也是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转换带。因此,它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的战略节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将近年来的进出口数据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专门化指数(TSC)与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竞争力处于相对劣势。为了提高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必须从质量体系、监督机制、规模效应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5.
刘婕  姚博 《南方经济》2021,40(7):16-33
基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启示,文章通过采用商品价格信息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全面系统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出口附加值所反映的双循环机制关系。研究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工业品部门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影响更大,工业投入品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所产生的效果最为突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营商环境较好地区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附加值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究意味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后疫情时代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形成以全国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可以作为中国企业提升出口附加值促进国际循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产品出口结构看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借鉴已有的国家间农产品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和出口产品贸易分散度指数,从产品出口结构的角度来评价中国与欧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关系。文章分析指出,中国与欧盟各国农产品贸易关系以互补性为主,而以竞争性为辅;此外,中国与欧盟国家相比具有相对较好的多样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因此,中国与欧盟的这种贸易关系有利于双方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了最终需求视角下2012年与2017年中国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演变特征.为此,本文从最终需求视角着手,以2012年与2017年中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拓展了传统的三驾马车核算方法,构建了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有效连通机制,探讨了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互补与联通特征.主要研究发现有:(1)国家层面:...  相似文献   

8.
从产品出口结构看中国与欧盟家产品贸易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鉴已有的国家间农产品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和出口产品贸易分散度指数,从产品出口结构的角度来评价中国与欧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关系。文章分析指出,中国与欧盟各国农产品贸易关系以互补性为主,而以竞争性为辅;此外,中国与欧盟国家相比具有相对较好的多样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因此,中国与欧盟的这种贸易关系有利于双方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廷芳 《特区经济》2011,(4):241-242
我国加入WTO后出现农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和农产品出口在农产品贸易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找到下降趋势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途径,可以更好地把握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权,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结构升级,提升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一、前言随着国际环境和我国资源禀赋的变化,国际大循环下的市场和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正在逐渐弱化,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调整。浙江作为市场大省、消费大省,制度优势显著,在“双循环”战略中有基础、有能力实现生产与消费更加均衡。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经济“双循环”与“新南南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结构的固有矛盾是经济与金融危机频发的根源。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正从传统的"中心一外围结构"走向"双循环结构",即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循环和以中国等新兴大国为中心的新循环并存的结构。双循环结构的形成有利于世界经济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中国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为推进双循环结构的形成,应大力开展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新南南合作",通过贸易、投资、金融、产业、区域一体化等合作形式,促进新经济循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美欧日经验看,发达经济体的"双循环"格局存在不同模式,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需要关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差异性.其中,美国在国内循环和国外循环两个维度都处于最高,主要因其服务业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均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同时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出口获取了较高的增加值.欧盟整体循环程度与美国类似,但单个经济体的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水平则较低,主要表现为面向欧盟内部国家的循环.欧盟模式对中国构建"双循环"具有借鉴意义,其引申的政策含义包括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的痛点和堵点,推进东亚地区实体经济共同市场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如何赋能双循环发展成为理论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在以不同维度衡量双循环的基础上,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角度,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数字经济对双循环(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内循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外循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前者对双循环的重要性明显大于后者。与以往的理论研究结论不同,在南北地区、沿海和内陆地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双循环的促进作用步调一致,不会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区域的相对重要性也保持一致。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传导机制方面,从“筑长板”层面二者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方式,对内循环和外循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从“补短板”层面二者则可通过提升减贫治理水平,对双循环产生促进作用和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行,全球化受阻,中美关系遇冷,叠加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更好发挥内需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当前国民经济循环的堵点在于流通环节,由于市场分割、传统流通环节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中美农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洛伊德产品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产品分散度指数研究了1996~2010年期间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贸易紧密程度加大,大宗农产品呈现越来越明显的产业间贸易趋势,高附加值农产品向产业内贸易发展;同时,中美农产品在出口市场、出口产品结构方面竞争激烈。未来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将以竞争为主,互补为辅,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16.
裘莹  郭周明  饶俏 《改革》2022,(11):70-83
RCEP是中国建立高水平区域一体化大市场的关键抓手,也是进一步提升中国现有数字平台比较优势、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力支撑。按照数字平台驱动力,将数字平台分为购买者驱动型、生产者驱动型和双向驱动型三种类型,并从网络效应、开源创新、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四大维度梳理数字平台畅通双循环的理论机制。现阶段,中国全面构建了数字平台跨境生态的相关制度,基本覆盖了第一代数字贸易规则,亟待在第二代规则上继续完善。为此,应着力建设数字平台生态之下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将自贸区打造为数字平台制度创新的前沿高地,加快构建对接高水平贸易协定条款的国内数字市场竞争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构建新发展格局将贯穿于未来中国中长期国民经济发展谋篇布局之中,最终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畅通和相互促进.本文系统梳理了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理论基础,以改革开放以来双循环互动的历史进程为脉络,基于重大历史节点分三个时段从实践上总结了双循环从联动发展到非均衡非协调发展的演变,提出创新是联通内外良性循环的途径,改变国际大循环发展战...  相似文献   

18.
完备的产业体系能够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国家在对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是当前我国打造双循环的坚实根基。文章从金融市场角度出发,选取MSCI中国与发达市场一级行业指数,以2016年8月31日至2022年8月10日为样本区间,通过R藤Copula模型和基于Copula Glasso方法改进的复杂网络模型研究中国与国际行业间的非线性相依结构与关联网络;通过扩展的分块R藤Copula方法研究国内外产业间相依关系。研究发现:国内外行业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联动关系;国内行业中,信息技术行业、工业行业、非日常消费行业和原材料行业占主导地位;传统产业和民生产业在国内外产业结构中均占据重要地位,且行业、产业间国内循环相对独立于国际循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整体上考察我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结果证实:出口对国内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进口的就业效应并不明显。因此建议,要做大我国经济总量这个“大盘子”,充分发挥贸易在整个经济当中的重要作用;适时平衡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比例结构;立足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加大贸易投资,发挥贸易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龙少波  张梦雪  田浩 《改革》2021,(2):90-105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尚存在一些堵点,不利于双循环新格局的加快形成。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对畅通经济双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产业与消费“双升级”通过供给质量提升、技术进步方式转换、就业增加扩容三大机制能有效地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关键环节的主要堵点,并进一步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同时,国内经济大循环畅通的过程又将助力于疏通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所存在的堵点,使得我国以更高的规模经济效能、产业层级和更强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并反哺带动国内经济大循环,加快二者相互促进,最终形成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