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变预测模型能反应胶凝掺量60kg/m~3胶凝砂砾石料应力变形特性的数学模型。文章对不同胶凝掺量的胶凝砂砾石料力学特性进行归纳总结,修正了胶凝砂砾石料应变预测模型,对比分析了修正应变预测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的吻合度,研究表明:修正应变预测模型能很好地用于模拟不同胶凝掺量的胶凝砂砾石料应力变形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水利工程抗冲磨修补材料的工程性能,室内对不同含水率的修补后混凝土展开了c试验,并基于电镜扫描试验分析了微观机理.研究发现,水分对试样的力学性质有明显的劣化效应,试样的劈拉强度、抗剪强度均逐渐减小;微观结果显示水分阻碍了环氧树脂与混凝土之间的黏附.研究成果为我国水利工程修复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冻融作用对民用建筑基础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问题,以沈阳某在建民用建筑项目为工程背景,采用水泥作为改良材料,对该项目粉砂土进行不同水泥掺量、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三轴加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的逐渐增大,水泥改良粉砂土的偏应力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和静弹模量均呈逐渐增大趋势;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逐渐递增,水泥改良粉砂土的偏应力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和静弹模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4.
研究高层建筑深基础在复杂应力环境下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围压的逐渐增大,混凝土试样的破坏模式逐渐由脆性向延性过渡,试样的峰值强度、峰值应变以及弹性模量均随围压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且三者与围压之间均满足线性函数关系,拟合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  相似文献   

5.
针对酸性环境与干湿交替耦合下建筑桩基础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以沈阳某在建民用建筑为工程背景,采用不同浓度的Na2SO4溶液来模拟酸性环境,对混凝土试样进行酸性环境干湿循环后的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相同Na2SO4溶液浓度下,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逐渐增多,混凝土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及弹性模量均呈逐渐递减趋势;相同干湿循环次数下,随着Na2SO4溶液浓度逐渐增大,凝土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及弹性模量同样表现为逐渐减小,Na2SO4溶液浓度从0.02 mol/L增大到0.08 mol/L,单轴抗压强度减小了10.343 MPa,峰值应变减小了0.09%,弹性模量减小了1.312 GPa。  相似文献   

6.
研究高聚物堆石料力学特性,有助于构建适用于该材料的合理本构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其应用工程结构的应力变形结果。在定性总结了高聚物堆石料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聚氨酯掺量与围压影响的峰值强度、变形模量,探索了线性表达式对高聚物堆石料破坏应变与围压关系的适用性,为构建合理的高聚物堆石料本构模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了解塑性混凝土的拉压性能,文章对塑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设计,并对拉压强度试验的方法、试验结果的处理,以及不同的水胶比、水泥用量、养护龄期、膨润土掺量等对塑性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水利工程中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弥补水泥土材料受压破坏后承载能力迅速衰减的缺陷,借鉴纤维改善水泥基材料性能的方法,以废纸降解获得二次纤维制成的二次纤维水泥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侧限抗压试验分析其抗压强度、变形特征和破坏形态,提出考虑纤维掺量的应力-应变关系,探索水泥土改良新措施及废纸资源利用新途径。结果表明,1)养护28 d时,同样产生1.42%应变时,水泥土强度下降39%,而掺量为2%的二次纤维水泥土强度下降仅为27%,掺入2%二次纤维不仅可以提高水泥土强度0.42%,也可使水泥土达到峰值应力时产生的应变延后1.82%;2)纤维掺量存在一个阈值,当掺量高于阈值时纤维水泥土强度随养护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当掺量低于阈值时变化规律则相反;3)掺入2%和4%的二次纤维使水泥土由中部劈裂破坏转变为土体典型的剪切破坏,破坏时保留了水泥土产生裂纹较少,无明显挤压变形等优点。添加二次纤维可以在保持强度的同时减少水泥土工程缺陷,研究结果丰富了纤维水泥土理论,可为水泥土工程应用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煤矸石改良路基土的力学性质,以某在建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采用GDS多功能三轴试验系统对不同掺量和围压条件下的路基土试样进行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CU试验),分析不同试验条件下煤矸石改良路基土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煤矸石对对路基土的力学特性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可作为公路工程路基填料。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矿物掺合料对大坝碾压混凝土工程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粉煤灰、矿粉和细石英砂等量部分替代水泥,制备了不同矿物掺合料、不同掺量条件下的混凝土试件并对其展开了单轴压缩、单轴劈裂及物质成分检测试验。研究发现:掺矿粉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提升在6%左右,抗拉强度提升在16%左右。掺矿粉混凝土的工程力学性能最佳,当矿粉掺量为10%时,其抗压强度为68.52MPa,较粉煤灰混凝土和石英砂混凝土分别高出3%和7%;抗拉强度为6.45MPa,较粉煤灰混凝土和石英砂混凝土分别高出11%和7%。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希尼尔水库防渗墙开展特种混凝土单轴压缩破坏实验,研究水胶比、膨润土掺率、砂率对试样应力应变影响特征.结果表明:膨润土掺率应控制在20% ~33%为最佳.最佳砂率为40% ~50%.动弹模受水胶比、膨润土、砂率抑制,但在高砂率时会有小幅增长.试验结果可为希尼尔水库防渗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提升堆石坝混凝土面板的耐久性能,本文通过选用优质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探讨粉煤灰对堆石坝混凝土面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可提升混凝土抗压强度,其中粉煤灰掺量为10%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改善效果最显著,养护10~20d时,粉煤灰掺量为10%的混凝土干燥收缩应变最小,掺15%粉煤灰混凝土的耐磨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依据某农田水利灌区工程引入装配式涵闸水利设施,分析了装配式涵闸结构稳定性与混凝土材料配合比,研究了装配式涵闸主要结构尺寸,并校核了涵闸抗滑移安全系数与悬浮安全系数,均符合规范要求。基于ABAQUS数值软件分析了涵闸各部分结构应力与变形,最大沉降量仅为1.81mm,最大水平位移为0.24mm,最大拉应力与压应力均满足材料安全允许值要求。通过研究不同配比的硅粉、粉煤灰、陶片碎屑,获得了涵闸原材料混凝土最佳配合比为粉煤灰含量14%、硅粉含量7%、陶片碎屑含量600g。文章为农业水利工程中装配式涵闸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塑性混凝土以其优良的性能,特别是和地基之间的协调变形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小型水利工程防渗墙建设.文章通过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水泥、黏土和膨润土含量对塑性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最佳掺量为160~180kg/m3,黏土的掺量应大于65kg/m3,在满足混凝土塑性变形性能的情况下,应适当减小膨润土的掺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等量替代原则对掺一定量花岗岩石粉的混凝土进行了抗压、抗渗、抗冻及压汞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花岗岩石粉掺量小于5%时,抗压强度基本不变,但掺量大于5%时,抗压强度随花岗岩石粉掺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相对渗透性系数随掺量呈先降后增的变化特征;同等冻融循环次数下,且掺量小于10%时,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较纯水泥组有所增加,当掺量大于10%后,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花岗岩石粉的掺加对混凝土孔隙直径分布有重要影响,掺量超过20%时,过渡孔孔隙率迅速降低而大孔孔隙率迅速升高。研究结果对于花岗岩石粉的再生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改善渠道混凝土抗渗性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新疆麻沟河防洪治理工程中护坡混凝土砌块稳定性,设计完成单轴加载破坏试验。研究了混凝土强度与膨润土掺量变化关系,存在20%掺量临界变化点;受尺寸效应影响,以高度150mm为强度最大。最大压缩体变随高度增大而递减,以掺量20%最大压缩体变最小。可为水利工程中护坡砌块等混凝土材料应用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碾压混凝土强度、抗渗、碳化等性能试验研究及微观和理论分析手段,从宏观、微观上对高掺粉煤灰碾压混凝土的体性进行研究,提出粉煤灰掺量超过一定值会使碾压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乃至结构显著劣化,宜控制粉煤灰的最大掺量。研究表明,粉煤灰掺量应依工程设计的力学和耐久特性需要以及粉煤灰品质、龄期等综合性地优化选择,以满足最佳技术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树脂基透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建筑用透水材料,在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的方式,对树脂种类和掺量对树脂基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树脂基透水混凝土制备过程中,选择环氧树脂作为胶凝材料,掺量以5%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混凝土的抗弯拉性、抗冲击性和耐磨性,在混凝土中添加玄武岩纤维,制成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对不同水灰比、不同玄武岩纤维含量的10种常用配合比混凝土,开展了水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抗弯拉强度试验、断裂能试验和耐磨性试验,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含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断裂能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4kg/m3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抗弯强度增加4%~13%,断裂能增加23%~138%,磨耗值降低2%~18%,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4%~18%。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季冻性气候对玄武岩路基的不利影响,以赤峰市某高速公路为例,研究玄武岩碎石路基的疲劳损伤特性.依据莫尔库仑准则及CT检测技术原理,对赤峰市玄武岩样品进行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和微波照射试验,并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玄武岩试样的孔隙率、应力应变以及不同含水率下的玄武岩试样内部损伤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内部存在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