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各高校大力发展网络思政平台,极大地提升了网络思政工作的时效性、覆盖性和高效性。但是由于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较高,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他们对网络思政平台的传统的输出形式和内容敏感度较低,吸收度不高,难以引起共鸣,网络思政也会失去原有的优势。文章采用调查问卷和Python数据爬虫技术,就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与意见表达展开调查分析,为网络思政更好的展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6,(29):173-175
新媒体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带来了便捷,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高校的大学生因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意识薄弱,而当今网络诈骗的招数层出不穷,使得高校的大学生受网络侵害的态势成上升趋势。本文从手机短信,微信,互联网等方面给出案例并且给予分析,让高校的大学生从中获取经验,谨防自己受到网络的侵害,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并从学校、家庭、个人、社会等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巨大信息量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同时也给高校思政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更有效更全面地开展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应该重视的问题。文章从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入手,提出加强网络思政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把学生队伍纳入网络思政工作队伍中,发挥学生队伍在网络思政育人工作中的优势,吸引和影响更多的青年大学生,使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认同、行为上趋近,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优化网络思政背景下学生队伍的工作内容,加强对学生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引领广大青年大学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离不开辅导员队伍的积极介入。无论是从教育部43号令中对辅导员职责中“网络思政”的明确要求,还是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均对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明晰“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概念、目前的培育路径、高校辅导员在其中的工作定位及需要提升的能力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帮助辅导员队伍更好地投身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6.
微信作为一种网络聊天工具,为人们的通信和交流提供了方便. 但是,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正常开展. 本文通过论述微信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进而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应对微信挑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购物方式,而网络购物中产生的欺诈行为也让大学生们十分担心,本文主要从欺诈者设置的陷阱和发生网络购物诈骗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网络购物诈骗。  相似文献   

8.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不仅能有序展开党建工作,还能培养学生的党性修养和道德品质。为此,本文在查阅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价值以及融合的原则。从多角度出发,笔者研究了实现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有效策略,旨在推动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协同创新,促进高校的全面升级和发展,并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高校思政教育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还不够高,如忽视大学生就业知识的讲解,轻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无视大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养成等,降低了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因此,应以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以培育大学生互联网思维为突破口,切实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由于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促进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变得更加重要。本文通过简要论述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进而论述了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融合的策略,从而可以更好地改善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舆论的生成地、传播的集散地和观点交锋讨论的主要阵地。网络舆情资源丰富多彩,但信息的不对称性、传播的失真性等原因导致网络舆情错综复杂,极易混淆视听,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为此要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思政引导,不断增进大学生对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深刻认同,坚定思想信念,又能有效压缩谣言传播的空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提高网络综合素养,要善于运用网络舆情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推动高校合力深化网络舆情科学引导,实现自觉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马晓钰 《活力》2022,(24):31-33
思政课是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主阵地,百年党史中丰富的党史素材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党史教育,讲好党史故事,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有关键性作用的发展对策。本文在研究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挑战的基础之上,讨论了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的重要价值及如何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侯丽 《中外企业文化》2022,(10):199-201
网络思政教育是近年来高校工作的重点,新时代又赋予了网络思政教育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比如,教育思维的转变、教育内容的丰富、教育平台多样等,这些新趋势使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充满各种挑战。本文从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的挑战出发,针对现如今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观念陈旧、教育内容融合度低、教育者的技能欠缺、教育平台单一等问题,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在观念的转变、内容的把握、技能的提升、教育平台的构建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对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给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助力高校培养适应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正>一大学生思政教育在生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大学生生涯教育和思政教育紧密关联,促使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路径之一就是要与生涯教育有机融合。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生涯教育具有诸多方面的联系,包括两者之间的教育内容融通、教育历程相似、教育目标一致等。但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在生涯教育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一)缺乏复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在当前高校中,掌握大学生思政教育和生涯教育的复合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着重大挑战。高校要积极探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发挥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是对高校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的关键路径,也是高校综合教育水平与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新时代社会多元思潮的冲击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意义深远。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持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能最大程度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价值,才能为国家培育出合格的现代化人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越渐成熟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标志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但是网络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其带来的弊端。对于高校的大学生而言,防骗意识较为薄弱,更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文章将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调查现有高校学生真实的网络受骗案例及网络安全知识普及率,通过对案例定性分析与事故树分析,找出关键点、解决思路。最终结合莫比乌斯环的引申义剖析网络诈骗处理方案,总结由理论到实践的经验启示,通过此研究已达到绿色网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通过政治课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对于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设政治理论课既符合国家的要求也满足人民的需要.此外,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得以顺利传播和贯彻,因此高校思政课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思政课不单要开设,还要将思政课教的最好,而将一门课教好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半功倍.因此,相关部门要综合考虑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改革教学方法中不相适应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我们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改良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备受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的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当今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三个支撑点:励志、强智和健体加以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和网络交流手段的微信"朋友圈",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以致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借助"朋友圈"对学生的正负面影响加以分析,提出了自己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