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新常态下以城市为划分的科技金融系统成为区域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科技金融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有着迫切需求。本文基于系统间的耦合机制理论,探究了科技金融系统间的联动影响效应,并构建了联动影响有效度的评价模型,以广州和深圳两地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系统间的联动影响效应主要受到科技金融系统投入—发展环境—产出三大基础要素相互耦合协调的影响,耦合协调度越高,其联动影响就越有效,而有效的联动影响将会促进区域内科技金融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因此,政府在制定科技金融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三大基础要素的耦合作用,以提高系统间的联动影响有效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法研究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大多数省份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或中度协调,两个系统的协调状态主要表现为普惠金融相对滞后;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地区相对差异和地区绝对差异都随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推进而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3.
数字普惠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征信体系数据集中优势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新机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作用关系,对我国乡村产业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实现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选取2011-2020年度31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了农村产业融合指数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解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增速明显,但省级差异较为突出;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逐步好转,但总体耦合协调度较低,省际差异较大,发展不够均衡;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的差异与超变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间差异对其影响在减弱,超变密度对其差异的影响在增强;我国31省市区域间两者耦合协调度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有缩小趋势,两极分化态势显著;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和空间相关特征,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分别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均衡发展、农村产业融合策略、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联动机制以及区域发展协同作用等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经济的助推作用。结果表明: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耦合协调机制;无论在经济空间还是地理空间中,某一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可以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在东、中、西部区域中,耦合协调度的经济效应具备空间外溢性和地区异质性。基于此,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整体提升耦合协调度、在不同区域内立足区域实际进行精准施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武汉金融》2020,(1):83-88
本文通过耦合模型,实证测度了2014—2018年地方民营、小微企业与金融供给侧之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大多数年份是初级协调,反映出民营、小微企业系统与金融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有待提高。随后,进一步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银行业作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未来能否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并得益于城镇化,对银行业自身及国家经济发展均至关重要。论文首先对以往研究金融支持与城镇化发展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随后分析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支持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得出当前二者协调度较为欠缺的结论,进而对二者协调度欠缺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得出了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十五"末期(2005年)、"十一五"末期(2010年)、"十二五"中期(2013年)我国30个省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较差;地区间耦合协调发展差距较大;三者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科技金融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另外两者。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N银行安徽省分行为例,选取安徽省16家二级分行数据,利用DEA模型测算其近三年的金融扶贫效率值,并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金融扶贫效率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究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两大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2017~2019年,亳州、宿州、阜阳、六安、安庆等地市二级分行金融扶贫效率较高;在金融扶贫效率的影响因素方面,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总额等变量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县域网点总数等变量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耦合协调关系实证表明,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耦合度较高,协调度虽然较低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各地市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机理,通过构建两者相应的指标体系,测算了天津2000-2015年间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天津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2005年出现拐点,目前已处于中度协调阶段,且两者的协调演化过程经历了波动下降和波动上升两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协调度波动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金融发展系统和产业结构系统的综合贡献值呈波动调整的动态变化趋势.因此,推动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不能单纯地依靠金融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更重要的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找到一条适合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的路径和方式,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琴 《北方金融》2023,(2):26-31
科技创新是推动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支持,二者之间耦合协调发展对促进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以复合系统为视角,分析黄河上游地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关系,构建黄河上游地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运用2019年黄河上游地区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地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发展不平衡,存在科技金融发展滞后于科技创新需求的问题。针对黄河上游各省(自治区)的实际情况,从政府引才政策制定、公共科技金融投入强度、鼓励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能源、环境和科技四个方面,依据协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兼顾"协调度"和"发展度"的"耦合度"模型,对我国29个省市的社会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采用Kernel密度函数分析方法对协调度、发展度和耦合度时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协调度"水平较高,但是"发展度"水平较低,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综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瓶颈";各省市之间在"协调度"、"发展度"、"耦合度"上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出现了"两级分化",但是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我国社会综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聚集"特性。因此,要把"谋发展"的着眼点放在"能源"和"科技"方面,使"能源"和"科技"系统协调发展,同时利用"高高聚集"地区的示范作用,不断向"低低聚集"地区辐射,从而达到既消除空间"聚集"特性又缩小省市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谭玉成 《时代金融》2009,(7X):54-56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集聚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本文以物理学中的耦合关系作为研究切入点,首次把耦合关系运用于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的研究中,利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方法分析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环渤海经济圈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良性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经济、技术、生态和金融四者的综合指标体系,结合我国2001~2016年数据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30个省域的四系统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在时间维度上取得了增长,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两个指数的空间分布相似。我国耦合协调度整体位于濒临失调阶段,区域间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西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最低,东部地区最高,且与其他区域差距逐年扩大。此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性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特征,四大区域仅东部地区存在耦合协调度的高水平集聚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四川省2002年—2017年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结果表明:四川省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之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耦合,协调等级总体呈现由濒临失调到高度协调的不断提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筛选,金融体系中的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三个子系统与产业结构之间呈现较强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上升趋势明显,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度总体提高,主要处于颉颃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协调度方面,大部分省份经历了由低度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调转变,最终达到高级协调阶段的过程。此外,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协调度,均是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对中西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和加强区域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线性加权集成法测度2011-2019年乡村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得出各个地级市2011、2014、2017、2019年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利用ArcGIS软件将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级,分析在四个时间断面上地理位置分布及演化特征。本文认为安徽省16个地级市乡村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乡村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整体上在2015年后有所降低,高水平耦合度从北部逐渐转移到东部和南部。虽然耦合协调度上,合肥、芜湖、马鞍山处于中级协调以上,但全省整体耦合协调度水平不高。提出在城乡协调发展战略上,政策制定应该因地制宜并适度向西部、北部倾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皮建才  宋大强 《金融研究》2021,495(9):72-90
产业间的良性互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基于2004-2016年我国各省份29个细分制造业行业与房地产业的数据,采用耦合评价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度。同时,本文尝试从内在机制上找出两产业的最佳耦合度,并实证分析了两产业耦合协调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进一步,本文运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分析了房地产限购政策这一外部冲击对两产业耦合度的影响。测度结果表明,两产业的互动程度不断增强,由2004年的失调发展上升到2016年的良好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与房地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略高于东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均于2012年前后超过制造业。计量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制造业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负面的经济影响,这能从东部地区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中找到原因;对于房地产过度发展地区而言,限购政策改善了地区内制造业与房地产业的耦合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耦合模型和2005—2016年面板数据,对全国28个省域中心城市的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从整体趋势来看,研究期内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均有明显改进,经济金融协调性得到提高。然而,由于金融系统落后于经济系统发展,限制了协调性改进空间,经济、金融双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通道难以完全打通。第二,从差异化特征来看,东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超前性,中西部表现出较强的趋同性。第三,金融危机主要对发达区域的经济系统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全国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之间的协调度,造成两系统之间协调关系的失衡。  相似文献   

19.
巩艳红  宋子文 《现代金融》2023,(3):11-20+10
在对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丰富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三大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指数表现突出,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也取得了相对较快的增长;且数字经济综合指数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增长趋势大体上保持一致,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呈现出平稳的发展趋势。(2)2011-2020年,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且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性。(3)从动态空间面板回归结果来看,当期耦合协调水平、相邻省份耦合协调水平以及相邻省份上一期耦合协调水平都会影响下一时期的耦合协调水平,即存在着“叠加效应”和“学习和模仿效应”。(4)从空间效应的分解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供给水平和创新水平等均是影响综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于2010~2020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构建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两个体系的耦合协调关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莫兰指数对其测算结果进行效率评价。研究发现:①绝大部分省份的绿色金融指数与乡村振兴评价指数尚未实现优质协调发展,两个体系的耦合协调度较低;②两个体系的耦合协调度和DEA效率评价整体上均处于逐年增长态势,且大部分省份的增长态势趋同;③耦合协调度和协调效率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且空间集聚现象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角度出发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