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夏凡  王之扬  王欢 《海南金融》2022,(7):24-30+37
建立良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对碳排放权进行合理定价,已成为全球各经济体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举措。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已建立24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本文着重比较国际上运行时间较长且相对成熟的五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欧盟碳交易市场(EU ETS)、韩国碳交易市场(K ETS)、新西兰碳交易市场(NZ ETS)、加州总量控制与交易计划(CCTP)、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分析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制度框架和实践进展,为我国碳市场运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当前我国各碳交易试点中碳排放权价格的发展现状,然后对当前碳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定价的理论基础及价格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各碳交易试点是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先行者,并且已经为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定价效率不高、市场机制发展不完善的问题。因此,依据各先行试点的碳市场建设取得的经验及教训,本文采用内在价值为基础的碳交易定价模型,以山东省电力行业为例对碳价进行一个合理的预测,并为完善当前我国碳定价策略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碳排放权被赋予价值和商品化,碳排放权的衍生交易随之展开,其中碳排放权质押是最基础的业务,科学评估企业碳排放权价值是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开展的前提。本文比较了主流估值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选择市场法和Putty-clay Vintage估值模型综合确定碳排放权的价值,并利用Z公司质押贷款项目验证估值模型的适用性,确定合理的估值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相关煤电企业及金融机构的碳金融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影响企业排放意愿、调节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市场化工具,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政府的重视。自2021年全国碳市场正式建成,碳排放权市场将在中国迈向“30碳达峰·60碳中和”目标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价值。欧盟碳市场EU ETS作为世界上首个和最成熟的碳市场,为各国碳市场的设计筹建提供了宝贵经验,对完善中国碳市场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2014年中国开展碳市场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9年中国八个高碳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碳市场交易对高碳企业的减排影响,以及转型金融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仅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不能有效促进参与碳市场的企业减排,甚至还增加了企业碳排放。第二,转型金融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减排,并且这种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碳减排净效应可以有效抵消单一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碳排放增加的净影响。第三,转型金融通过促进提升高碳企业的减碳技术水平,进而激励企业降低碳排放。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要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高碳行业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加快转型金融发展,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发展,适时引入碳税政策,充分发挥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促进企业碳减排方面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一、将财会监督引入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率先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并带头承诺具有挑战性的“碳达峰和碳中和”(下称“双碳”)目标,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顶层设计和多边治理实践。对内,我国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区域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国家减排行动。2021年以来,我国不仅将“双碳”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且正式开启全国碳市场的上线交易,将重点行业和企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制之下,通过碳排放权配额的分配、温室气体排放的核查、碳排放权配额清缴和碳排放权交易等减排机制,将减排责任和阶段性减排目标压实到各减排主体。  相似文献   

7.
<正>“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的攻坚期和窗口期,也是促使高碳企业走向减碳脱碳转型发展之路的关键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充分运作,而碳会计为参与碳市场交易活动的企业提供衡量碳排放权经济价值的手段。在此背景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并适度具有国际低碳博弈话语权的碳排放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必将会对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企业低碳发展意识与行为,以及碳市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起步晚、发展水平较低,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风险。本文着重探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启动以来,我国碳市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亟待应对的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等,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完善碳金融政策体系,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法规;加强碳市场建设,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的监督检查。以期能够为我国碳市场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低碳”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碳减排、碳排放权交易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然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涵盖了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碳定价、政府监管、信息技术、法律完善等诸多环节,同时还要考虑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对相关研究的梳理,有助于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碳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我国碳市场的有效性。2021年,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这是在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变化“、双碳”目标提出的大背景下采取的重大举措。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建设经验表明,推动参与主体多样化、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创新金融工具等对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成熟运转至关重要。展望未来,碳交易中心将呈现全球化并购、市场层级丰富、监管体系完善等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本文提出从完善法律体系、自律规则,构建多层次交易平台,强化技术服务,实现交易清算一体化等方面入手,吸取国际成功经验,加强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以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市场经济推动了行业层面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总结梳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在碳立法、碳分配、碳核查以及碳处罚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分析其现存问题与可取之处,并基于甘肃视角,从碳法律、碳价值、碳体系、碳金融、碳市场和碳人才等六个角度,提出对甘肃省未来完善自有碳交易体系、接轨全国碳交易市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的相关产品,积极开展各种与绿色低碳相关的金融业务,帮助企业盘活碳资产、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实现节能减排。但我国碳交易体系和市场尚处在发展初期,商业银行的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业务普遍面临碳资产的产权和碳交易立法尚未健全,碳交易制度不完善、计量方法不完备,碳交易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都有待发展的困难。对此,本文通过聚焦商业银行转变传统信贷业务发展理念、对碳资产作为抵质押物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完善碳排放权抵质押的风险管理、基于碳价格的变化灵活设置贷款额度和期限,以及加快碳资产管理应用人才培养五方面提出建议,为商业银行参与碳交易融资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对碳排放权价格与市场规模的非线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价格对市场规模的影响因市场顶层设计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的区间效应,表现为碳排放权稀缺性较低时,交易价格与市场规模没有显著性关系,或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当碳排放权稀缺性较高时,交易价格能显著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此外,碳金融体系的完善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也有利于地区内碳排放权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设计要逐步由"自愿减排"过渡到"强制减排",科学合理地权衡"拍卖竞价"和"免费发放"的碳排放权比重,同时也要考虑宏观经济波动变化,充分发挥"总量控制"与"碳强度控制"的不同优势。  相似文献   

14.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利用市场化机制配置碳排放权,以较低的成本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实现,当前在国际上被主要经济体广泛采用。本文梳理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碳市场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去年7月16日正式上线,到目前为止已有一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全国碳市场在启动之初就被寄予厚望。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对我国碳市场建设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其有利于统一碳价、促进碳配额的流动性,因此能更好地发挥碳定价的作用,最终是要达到碳减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郑静 《会计师》2022,(18):80-82
碳排放权交易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有助于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开展碳审计对于维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审计主体协同能提高审计监督效率和效果,但目前碳审计主体协同存在困难。因此,本文在碳审计制度、碳审计主体参与度和碳审计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加强碳审计主体协同,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碳达峰、碳中和”是全国两会期间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绿色金融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抓手。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我国绿色金融该如何发力?又该如何进一步激活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活力?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加快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并扩大规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11-2018年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中500家美国上市企业为样本,应用非平衡面板回归、工具变量法和倾向性得分匹配等模型方法,比较采用与未采用内部碳定价机制的企业碳排放强度和总收入来检验内部碳定价机制能否实现减排和增收双赢.结果表明,内部碳定价机制减少了22.7%的碳排放强度,并增加了8.1%的总收入.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内部碳定价机制通过增加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帮助企业减少碳排放并增加收入,两种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34%和9.72%.本研究为美国企业实施内部碳定价机制减排和增收的有效性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中国企业和政府可从美国企业内部碳定价机制实践中吸取经验,为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宝 《税务研究》2023,(1):26-32
碳税作为针对碳排放征收的税,在推进“双碳”目标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对于碳定价采取碳税还是碳排放权交易、税种设置是采取独立税还是融入税、碳税定位上属于一般税还是特定目的税等三大关系,还存在不少争议。由于这三大关系决定着碳税开征的必要性、实施路径和税制设计,是碳税制度构建的基础性和前提性问题,亟须厘清,以为碳税开征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徐枫教授认为,资本市场、绿色信贷、供应链金融为碳金融的创新提供充足动力。近年来,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近共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目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建成碳交易系统24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成交额达76.61亿元,超过半数重点排放单位积极参与了市场交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