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新的动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是“新”和“质”,“新”表现为技术应用新、产业业态新、发展模式新、价值创造新,“质”表现为生产力的质态新和质效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遵循与延伸,是对传统农业生产力的一脉相承,也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对农村人口结构快速转变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需要。农业新质生产力依托科技创新和质态创新的路径推动了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代表的农业质效提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数字技术、育种技术、农机装备技术、合成生物技术将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实践应用场景。未来,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全面实施“数据要素×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农机智能装备技术提档升级、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在农业中应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加强农业科技性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涉农关键性或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的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价值意蕴来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涉及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更新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步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多个阶段,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则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变迁的必然结果。在现代化新征程背景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思路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关键、以坚持共富为要作为方向、以坚持要素高配作为抓手和以坚持创新驱动作为核心。  相似文献   

3.
<正>以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农业科技、新质生产力话题,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立足新时代发展背景提出的经济概念。本文将这一概念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联系,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维度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征进行再审视,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取决于产业“三力”:产业形态重构力、产业结构重塑力、产业跃迁支撑力。在产业形态重构力方面,新时代我国农业的市场需求、生产方式、流通体系在发生深刻变革,农业内部存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农业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一大来源。在产业结构重塑力方面,新时代我国农业对非农部门发展具有基础作用,包括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内的非农部门对农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不同产业间的协同功能得以凸显。在产业跃迁支撑力方面,生产关系维度的经济制度完善,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支撑功能,新时代我国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就需着力完善与农业需求扩展、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组织创新、城乡要素流动、社会秩序平稳相关的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正>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我们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指明了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在农业领域运用革命性技术、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农业自身深度转型升级后催生出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鲜明的农业产业特性。如何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有三条路径。一是通过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而生产力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区别于以大量资源投入来谋求农业增长与食物供给的传统生产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亟需新的生产力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的理论创新,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创新。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大国小农”向“大国强农”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形成以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基础、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的方向是,着力推进从传统要素到重构基要函数的根本性转变;从能源农业到数智型农业的跨越性提升;从种子技术到“五良法”的匹配性延伸;从大食物观到大国土资源观的创新性配置;从食物生产到农业功能拓展的突破性转型;从农民队伍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系统性培育。要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驱动农业强国建设,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黑龙江省林业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下林业产业发展实践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新质生产力理念为核心,以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路径为研究对象,立足于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客观实际,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驱动机制等理论分析,从林业装备智能化、林业数字化、林下产品培育加工技术现代化三个角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下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的路径跃迁。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就是以“算力”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形态,具有制造模式智能化、产业形态融合化、生产结构绿色化等突出特征。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虽然产业政策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战略性地部署未来产业,但首要的重点任务还是要推动对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网联。推进这项工作,需重点关注“集成陷阱”和“中小企业陷阱”,实现改造模式的变革。江苏的实践经验表明,构建一个由产业集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政府、行业协会等支撑部门有机结合的高效协作体系,以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模式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对焕新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农业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也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在降成本、调结构、增效率、提质量、保安全等方面的赋能效应。当前以智改数转网联为主体内容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一是要重视农业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质态的劳动要素;二是要加强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出现数字鸿沟;三是健全农业产业链数据库及共享机制,消除生产经营主体间的信息孤岛。  相似文献   

9.
<正>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随后,在2024年1月3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农业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北大荒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开启的“二次创业”取得预期成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指示精神,北大荒集团需要在思想创新、科技创新、改革创新“三大着力点”上狠下功夫,以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为北大荒集团“二次创业”增添新动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为新形势下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有益参考。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与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其性质作用顺应文明演进日益拓展,土地资源配置与生产力发展存在与时俱进的历史逻辑,并与生产关系变革密切相关。(2)着眼学理基础,土地资源配置可通过高效竞争、有序管制、均衡协同、公平分配和智能决策等途径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可归纳为市场、政府、统筹、共享、涌现5项理论逻辑。(3)立足现实问题,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既具有双向赋能的共促逻辑,也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差别逻辑、动态推演的前瞻逻辑和筑牢底线的安全逻辑。研究结论:土地资源配置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一对相互促进的孪生体,二者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会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生转换,未来仍需持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以更好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和城乡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将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城乡要素市场结合思考,准确把握二者的内在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存在滞后,市场在城乡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有待于提升,城乡二元制结构与统一大市场建设存在矛盾。因此,应加快推进城乡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城乡劳动力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推动资本市场普惠乡村振兴,培育城乡统一数据要素市场赋能各类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向新质生产力集聚。破除各类要素市场在城乡区域间的多轨运行和分割,推动各类要素市场制度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实现城乡要素市场有机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链上的组织、分工和协作进行创新性转化,进而在农业领域和乡村地区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长足积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一系列聚焦“三农”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创造了必要前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实践落地,应注重技术创新与乡村物质及社会特性相适应,也应重视通过包容性的产业链变革助力新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化为新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关于信息化影响农业市场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化对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农产品和农业要素市场、农业市场主体、农业市场环境等产生重要影响。信息化将对农业产业链再造、农业线上线下融合、深化农业要素市场改革、分享农业市场发展、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发挥促进作用。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基础装备水平,提高通用型农业信息软件研发水平,培育基于信息化的农业市场新业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能力建设,不断从"互联网+"中汲取"三农"发展新动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农业市场化发展,同时助力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要依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行分类指导 总结农村股份制的实践过程,股份制所以能得到发展,最根本的是股份合作制适应了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能有效地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为一种体制上的创新,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它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以,在完善、规范、提高和发展的时候,最主要的是牢记使之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改革经济体制,就是要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林业局是林业基层企业,是生产力诸要素群体的组织者和控制者。生产力诸要素群体能否实现最佳的结合,能否形成有利于发挥生产力功能的“场”,取决于林业局的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7.
农业的女性化、老龄化趋势及其风险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女性化和老龄化实质上是生产力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劳动者的女性化和老龄化.文章论证了农业女性化和老龄化趋势的客观存在,描述了其特征,并基于新生产力要素理论,分析了该趋势对妇女自身发展和农业生产带来的主要风险.同时,提出了政府应从五个方面着力提升女性劳动者这一核心生产要素的素质,提供和开发诸如信息、科技等外围生产要素,以使女性劳动者与外围生产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满足农业生产力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项任务将伴随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社会主义发展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抓住了生产力 ,就抓住了根本。发展农村生产力 ,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要素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要素的优化组合 ,发挥其整体效应 ,产生 1+1>2的效果。本期刊发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一文 ,期望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地质工作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形势,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地质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新形势下地质工作创新发展思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拓展服务新领域;以重点成矿区带为着力点,促进地质工作提质增效;以服务新型城镇化为抓手,推进地质工作与地方发展有机结合;以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为契机、拓展境外地勘市场。  相似文献   

20.
宏观     
<正>习近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防止各地搞自我小循环,打消区域壁垒,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