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研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2007—2017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能够抑制公司违规行为。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和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的企业中,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和内部控制以及机构投资者的交互效应也能显著抑制公司违规行为,这说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在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能够发挥“监督效应”,而且还能与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和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联动共同抑制公司违规行为。此外,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通过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风险来抑制公司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2.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治理机制,能否发挥“激励效应”和“监督效应”,并对企业ESG水平产生影响亟需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基于2009—2020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样本,考察公司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ESG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后,企业ESG水平显著提升,此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通过激励企业绿色创新与降低代理成本渠道提高企业ESG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法治化水平较低地区以及国有及高管持股较高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政府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保,发挥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监督激励效应;强化内外部治理渠道,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李姝  韩阳 《会计之友》2021,(14):8-1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瞬息万变,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成为企业重要的避险手段.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将如何影响企业经营绩效?文章选取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显著负相关,当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并作为一种避险机制后,会加剧企业的代理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可以缓解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损害;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经营绩效的负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引起审计费用显著增加,既可能是监督、激励效应所致,也可能是机会主义行为所致,研究清楚到底是哪一种原因导致审计费用增加,对认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治理职能、加强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2003—2017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将显著增加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支出,且审计费用支出的增加是因为保险人积极履行监督行为、追求更高的审计质量所引起的,而非是其引致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导致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交互效应,即在较差的外部治理环境中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监督激励效应更为显著。这一研究对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审计费用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推广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高管审计背景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并将高管分为决策型高管和监督型高管两类,分析不同类型高管的审计背景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审计背景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与决策型高管相比,监督型高管具有审计背景的企业更倾向于实施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高管具有审计背景的企业会实施更为严重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且不同类型高管的审计背景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以国务院在2020年10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政策为研究契机,选取我国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在研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会计信息质量治理作用的基础上,研究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是替代还是互补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发挥这一治理效应,以及剖析其传导效应和企业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治理效应,且“双向进入”式党组织参与治理会提升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效应,即存在互补效应;而“交叉任职”式党组织参与治理抑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效应,即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会通过促进企业创新和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信息质量发挥治理效应,并在媒体关注度或盈利能力越高的企业中这种治理效应更好。上述研究结果不仅从新视角拓展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丰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和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单独及联合治理效果,并为政府、企业等相关利益者在实践中发掘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积极作用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09—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按照"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技术创新——公司绩效"的路径模型分析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下简称"董责险")影响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并根据制度环境的异质性进一步分析该作用机制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够提升公司绩效和技术创新水平,技术创新在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公司绩效之间起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该作用机制在制度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存在.  相似文献   

8.
杨筝  张荻 《财会月刊》2022,(17):50-59
债务融资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引入解释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研究中,探讨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可能路径。研究发现,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有助于降低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信息不对称程度是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影响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中介变量。上述结论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外部审计机构为“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所处法制环境较好的企业,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
企业真实信息是独立董事正确决策的基础。文章利用独立董事参加股东大会的特定场景,考察独立董事从中自主获取信息与高管薪酬合理性的关系。结果发现,独立董事能够通过参加股东大会获得真实信息并据此抑制高管薪酬,且独立董事的信息接收能力越强,其通过参加股东大会获得信息对高管薪酬的抑制作用就越明显。这种信息接收能力表现在独立董事处于第二任期、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具有财务会计专业背景等。机制检验表明,上述作用通过减少高管盈余操纵行为得以实现。研究结论表明,独立董事通过参加股东大会能够直接获取企业真实信息并提高监督效果,为资本市场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高管离职与继任的决定是董事会监督职责履行的标志,更是公司治理有效的表现。然而继任高管作为企业高管团队的"新人",需要在短时期内向股东与董事会证明自身能力,建立自己在高管团队的地位。因此为了未来更有利的职业发展,继任高管在上任初期存在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因此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基于高管变更背景,实证研究了继任高管在上任当年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结果显示在高管变更当年,企业高管变更与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呈正相关。在区分继任高管来源后,本文发现在高管变更当年,外部聘任高管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呈正相关,与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理性经济人假说和管理者权力理论为基础,选取我国2014~2017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外部董事在员工持股计划实施中对盈余管理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相比于没有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有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在员工持股计划公告前会进行负向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且管理层权力越大,盈余管理越显著;在区分高管类型后发现,相比于其他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只有CFO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更为显著;外部董事的治理效应结果显示,相比于权力较小的外部董事,权力较大的外部董事对员工持股计划中的盈余管理抑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作为一种分散企业经营风险的工具,也是保险公司以非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以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中介效应分步检验法,研究表明董责险通过降低企业内部代理成本和加剧外部融资约束来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和过度投资行为,代理成本和融资约束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说明董责险一方面能够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又向外界传递企业存在风险的信号.进一步检验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抑制作用在成熟期企业和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显著.本文为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董事会治理和财务治理对应计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的董事会治理能显著抑制管理层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独立董事独立性和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而财务治理通过有效的财务控制能显著降低管理层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通过财务激励和财务监督机制能显著降低其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此外,在抑制管理层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面,董事会治理与财务治理存在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2008~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内部控制对高管权力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抑制了权力高管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却引发了更加严重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检验发现,在法制水平较高的地区,内部控制更能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活动,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却没有明显增加,说明较好的法制环境促进了内部控制治理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使用2009—2013年我国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基于盈余管理异质性的视角实证检验了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的关系。通过对盈余管理类型及方向的细分,研究发现,在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两者关系的传导路径上,真实盈余管理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间接效应不显著。通过调增方向与调减方向的真实盈余管理,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高管股权激励起到双向作用,并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定价产生了影响。另外,调减方向的两类盈余管理都与审计定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审计机构更加注重调减方向的盈余管理所带来的风险,从而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审计定价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2005—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激励与约束的视角,结合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的高管薪酬激励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对高管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大多数企业已建立了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高额薪酬能抑制冒险的盈余管理行为,只有当高管薪酬水平较低时其盈余管理程度才会提高;高管的薪酬激励强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而且激励强度较高的企业内部控制通常较好,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高管基于薪酬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在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下,基于业绩的薪酬激励不是高管盈余管理的直接诱因,增强激励强度反而对盈余管理具有抑制效用。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盈余管理一直是财务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文章以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索财务连锁董事对企业盈余管理的作用,实证数据表明:财务连锁董事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独立财务连锁董事的盈余管理抑制效应强于执行财务连锁董事;财务连锁董事的职业背景影响其盈余管理抑制作用,高校背景财务连锁董事的盈余管理抑制效应强于其他职业背景的财务连锁董事。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盈余管理一直是财务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文章以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索财务连锁董事对企业盈余管理的作用,实证数据表明:财务连锁董事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独立财务连锁董事的盈余管理抑制效应强于执行财务连锁董事;财务连锁董事的职业背景影响其盈余管理抑制作用,高校背景财务连锁董事的盈余管理抑制效应强于其他职业背景的财务连锁董事。  相似文献   

19.
公司对盈余的管理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文章通过收集到的2013—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RD费用角度研究独立董事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为独立董事可以减少管理层对RD操纵的盈余管理行为;独立董事年轻和供职较少都有助于监督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体系的机制之一,其治理功能能否有效发挥至关重要。基于盈余管理视角,选择沪深两市2007-2014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任职地点对独立董事治理功能发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独立董事本地任职能够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但无法降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2)区分盈余管理方向后,独立董事本地任职主要对负向应计盈余管理存在影响;(3)当宏观经济环境较差时,独立董事本地任职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