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冬春交替时节,鱼类仍处于越冬期,雨雪天气时常发生,导致水温低,水体溶氧不足,鱼体抗病能力较弱,给越冬鱼类安全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有时甚至会发生鱼类死伤现象。此时又处于春节前后,广大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2.
<正>在冬季寒冷的北方,渔业生产者常遇到鱼种越冬难、死鱼现象严重等诸多技术难题,在多年的渔业生产活动中,笔者根据养殖经验,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总结出北方越冬期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严重缺氧、  相似文献   

3.
<正>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随着气温、水温逐渐升高,经过一个冬季越冬的塘鱼开始摄食。亲鱼性腺也迅速发育、成熟。但同时由于阴雨大雾天气经常出现,光照不足,气压较低,并且越冬后的鱼塘水质一般呈老化状态,水体的下层往往积聚了过多的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水质较差,易造成鱼塘水体缺氧、鱼类浮头。所以,抓好春季鱼塘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从每年冬季到下年春季前,鱼类进入漫长的越冬期,鱼塘越冬养殖管理至关重要。从越冬养殖管理实践来看,由于越冬池塘条件差,放养密度过大,苗种体质弱,或受伤致病,或管理不善都会影响鱼类越冬安全。一些养殖户由于不注重苗种越冬安全,导致越冬死亡率偏高,严重影响到下一年度的渔业生产经营和养殖效益。根据实践,笔者认为鱼塘鱼类越冬养殖管理应把握好以下要  相似文献   

5.
<正>冬春连夏特大干旱,给渔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进入夏季,水温升高,鱼类致病因素及敌害生物也随之增多,加上养殖水域受污染,鱼类病害常呈暴发性出现。水产养殖鱼病防治尤为重要。1.细菌性疾病:在气候干旱无雨时,各类水体水位偏低,水质较浓,加上夏季气温  相似文献   

6.
<正> 进入秋季、气温、水温渐渐转凉,露天池塘养殖的鳗鱼逐步进入越冬阶段。抓好越冬前管理和加强越冬期管理,是保证鳗鱼安全越冬,提高鳗鱼成活率和养殖效益的关键。一、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华中、华东地区每年10~11月之后有3~4个月的养殖越冬期,根据本地气温周年变化,适时做好越冬前  相似文献   

7.
读者信箱     
<正> 江苏省赣榆县读者徐鑫来函:“冬季即将来临,鱼类马上就要进入越冬期,请问如何才能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 答: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保证鱼类安全越冬,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①选择合适的越冬水体,要求池底平坦,淤泥越少越好,最多不应超过20厘米,无  相似文献   

8.
<正> 鱼类越冬池溶解氧量过低会使鱼窒死,但溶解氧量过高也是造成鱼类气泡病的主要原因。 在越冬初期和中期,一般只注重提高越冬池的溶氧量。可是,到了后期,即春节过后的二个月间,气温与水温回升,越冬池冰层尚待溶化,此时如果水体溶  相似文献   

9.
正夏季是天气高热期,也是鱼类生长高峰期,但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夏季池塘水体温度、天气、光照、水质、人为等变化原因,会使水体含氧量也不断变化,如果人们没有防控这些变化现象,池塘就会出现严重缺氧,影响鱼类生产持续发展。所以,认真探究夏季鱼池缺氧原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于提高鱼类养殖效益,意义重大。1.自然环境原因(1)水温很高,产氧能力低由于夏季往往久晴无雨,气温很  相似文献   

10.
<正>陕北冬季气温偏低,冰封期较长,对于水库、池塘养殖的鱼类,如草、鲢、鳙、鲤、鲫等温水性鱼类,在越冬期间会出现鱼类体质严重下降及大量死亡的现象,笔者通过一起类似死鱼事件的调查分析,旨在提高养殖鱼类安全越冬能力,减少渔民此类损失。2013年12月24日,笔者接到通知,延安市安塞县高桥水库和宝塔区蒲屯村水库出现大量养殖鱼类死亡事件,立即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现将事件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1.蒲屯村水塘死鱼情况  相似文献   

11.
<正>在漫长的冬季,鱼类处于越冬期,低温雨雪天气成为常态,势必导致养殖水域水温低、水体溶氧不足、鱼类病害增多,给越冬鱼类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有时甚至会发生鱼类死伤现象。此时处于岁末年初,渔业生产进入淡季,水产养殖者又沉浸在欢度元旦、春节的节日氛围中,可能存在忽视鱼类越冬安全的问题,所以此时切不可粗心大意。一、调控水温,防止水温过低冬季鱼塘水温过低,加之雨雪天气时常发生,极易造成鱼类冻死冻伤,应采取有关措施调控好鱼塘水温。对于热带鱼类应通过搭建保温棚、利用地热水及  相似文献   

12.
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各种细菌、寄生虫开始大量繁衍,同时,鱼类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外界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做好春季淡水鱼类病害防治工作是全年养殖增产的关键。一、做好池塘消毒,改善养殖水体环境。越冬期间,由于池塘较少换水,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春季水温升高后,这些代谢废物开始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使鱼类感染各类疾病的机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3.
<正>现在,东北地区仍处在漫长的越冬期。各养殖单位生产的全部秋片鱼种除了外销的少部分(外销部分也只是转换了越冬单位,同样进入了越冬水体)都被移入越冬水体。随着越来越多的养殖单位引入了综合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秋末大多鱼类都进入了越冬期,搞好此期间的养殖管理,事关来年的养殖经营效益,因此不可小视。现结合实际谈谈越冬期鱼塘养殖管理,以供参考。一、选好池塘鱼塘进入越冬期,宜选择避风向阳、水源稳定、水质较好的地方建越冬池,其大小可根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十月后,气温逐渐降低,鱼类渐渐停止摄食,越冬期开始。鱼类在越冬期间,由于不摄食或在越冬前营养不良,体质极弱,容易在外界环境(如:温度、水质、氧气、底质等)突然变化和疾病的侵袭下,大批死亡,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 一、5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对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数据的分析,5月份湖北省水产养殖病害发生因受多雨水、气温比常年偏低,其病害发生情况比4月份略有下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低,其原因是雨水偏多,水产养殖水体交换量大,气温偏低等因素所致。常规饲养鱼类草鱼、武昌鱼(编鱼)、白鲢等品种发生病害为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5月末期气温升高,白鲢、鲫鱼发生暴发性败血病,斑点叉尾鲴发生白皮病,南方大口鲶发生水霉病,乌龟、鳖发生的病害与4月相同等,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略有上升。长吻鮠、鲟鱼等鱼类品种未发生病害。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中,越冬鱼种死亡率较高。使鱼种数量减少,影响来年成鱼养殖,给渔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为此,就鱼种越冬期死亡的原因及对策,探讨如下:一、鱼种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1、水体严重缺氧。到了冬季,水体会严重缺氧。这是因为水中浮游植物量少,光合作用减弱造成氧的供求失衡,产氧量小于消耗量;二是水体由于投饵、施肥及鱼类代谢废物积累;有机物多,大量消耗氧气;三是水中鱼种放养密度过大,引起缺氧;四是池塘保水性差,水位严重下降,造成缺氧。  相似文献   

18.
正水产养殖业者为了减少或者避免养殖鱼类因在越冬期间发生常见鱼病而导致经济损失,让养殖鱼类安全渡过低温季节,就需要采用对养殖鱼类的越冬技术。我国水产养殖地域辽阔,不同季节从南到北的养殖水体中水温差异十分巨大。因此,在不同地区从事水产养殖所采取的越冬技术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每年有较长时间的结冰期(如我国黑龙江省有的地方长达5~6个月),在一些池塘和小型湖泊、水库中饲养的某些养殖鱼类经常发生大量死亡现象。我国  相似文献   

19.
每年立冬以后,气温下降,养殖鱼类进入越冬期,活动迟缓,发病增多。因此,养殖户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鱼病防治。在冬季常见的鱼病有白点病、赤鳍病、白云病、赤皮病、肤霉病等,现分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冬季,气温下降,水面结冰,养殖鱼类进入了越冬期。这期间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白城市位于吉林省的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每年的11月上旬开始封冻,第二年的4月上旬解冰,冰层厚度1m左右,多年平均冰冻日期150天左右。这漫长的冰冻期使鱼类处于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