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 首次公开发行折价(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Underpricing,以下简称IPO折价),又称新股上市首日超额回报,是各国证券市场(包括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1)的普遍现象.IPO公司为什么将超额回报拱手相让给投资者,被称为"IPO折价之谜",并引发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向品 《证券导刊》2012,(11):93-95
IPO折价是我国股票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毒按照承销商声誉理论,认为高声誉的承销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只会选择承销那些高质量企业的IPO.所以,承销商的声誉和IPO折价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IPO折价现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PO折价现象是中外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国内外对IPO折价问题进行了各种解释,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国外有部分学者试图从投资者心理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出新的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反应过度假说、反应不足假说和自我归因假说。投资者应以一种理性的心态评估股票的价值,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4.
王一凡 《时代金融》2014,(6Z):198-198
首次公开募股折价(即上市后首日交易价格高于发行价)是我国证券一级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从不对称信息理论入手,将IPO折价的起因归类为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以及优质公司的信号传递这三方面,并对相关理论进行述评,最后指出中国的IPO折价研究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不能照搬套用西方研究理论与经验。  相似文献   

5.
首次公开募股折价(即上市后首日交易价格高于发行价)是我国证券一级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从不对称信息理论入手,将IPO折价的起因归类为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以及优质公司的信号传递这三方面,并对相关理论进行述评,最后指出中国的IPO折价研究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不能照搬套用西方研究理论与经验。  相似文献   

6.
首次公开募股(IPO)折价是金融市场上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对象不同,将IPO折价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划分为:与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相关的IPO折价理论、与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相关的IPO折价理论、与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有关的IPO折价理论和与承销商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相关的IPO折价理论。国外IP0折价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大多是在信息经济学框架下,基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假设而提出的,即假定二级市场对股票的定价是合理的,IPO抑价是源于发行定价偏低。事实上,影响IPO折价的因素很多,而这些众多因素的动态变化决定了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很好地解释IPO折价现象。  相似文献   

7.
摘要:文章结合有关[PO折价的几种理论与我国IPO的实情,对中国上市公司IPO折价原因进行了研究,认为IPO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的非对称信息是造成IPO折价根本原因。另外,政府、机构投资者及新股发行制度,投资者的过度反应行为是推动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减少我国IPO折价的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市场开板以来至2010年12月31日的153只IPO样本数据,研究了IPO发行成本与中介机构声誉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介机构声誉对IPO直接成本有显著正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声誉溢价效应;中介机构声誉对IPO间接成本有显著负影响,承销商声誉越高,间接成本越低;由于间接成本占比较大,声誉的负向影响要大过正向影响,整体来看,中介机构声誉对IPO发行总成本有显著负影响。因此,从股票发行者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本文结论支持发行者选择高声誉的中介机构。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实证研究的行为金融理论解释:封闭式基金折价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金融与经济》2005,(10):24-25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解释建立了一个解释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多因素回归模型。实证表明基金上市时间、基金规模、基金业绩增长及红利政策等因素对折价率的波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IPO发行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IPO发行成本及其构成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IPO发行成本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原始变量中提取5个主成分因子,实证检验各主成分因子对中国证券市场IPO直接发行成本、间接发行成本和发行总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PO发行成本受到规模、上市前股权结构和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发行定价机制的变动显著影响直接发行成本,与间接发行成本和总成本的关系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但在我国实现核准制转注册制并非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3.
股利分配政策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公司理财时重点关注的内容。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是现在解释股利政策的主流理论,所以,本文拟基于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对现金股利政策研究进行梳理,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独特的半强制分红政策对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分红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下股利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这两种经典股利理论的解释力。研究发现:(1)半强制分红政策显著提高了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2)上市公司派现可以有效降低两类代理成本,而现金股利变动(尤其是现金股利增加)则可以有效传递公司未来盈利变动的信号;(3)相比而言,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通过派现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发送股利信号的作用显著更弱。可见,虽然股利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总体上能够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分红行为,但在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下,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分红行为受到了明显干预,这使得两种经典股利理论的解释力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15.
粱小明 《中国外资》2009,(20):35-36
股利政策作为公司的核心财务问题之一,一直受到利益各方的密切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金股利政策的基本特征,并用具有较强适用性的代理理论对当前的股利政策作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生产能力快速形成与劳动力规模庞大是我国两大基本国情,它们使西方传统经济理论失去了对中国经济及人民币汇率问题解释的能力。作者尝试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基于经济发展阶段和劳动力规模的解释。一方面,我国经济景气与生产能力的形成过程是重合的,因此经济过热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反而最大;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规模庞大限定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边界,人民币不满足大幅升值的条件。最后,本文提出了在人民币汇率稳定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实现平衡的可能的方法,即小幅调整的汇率政策与微调式的利率政策的搭配。  相似文献   

17.
股利政策作为公司的核心财务问题之一,一直受到利益各方的密切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金股利政策的基本特征,并用具有较强适用性的代理理论对当前的股利政策作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王营 《金融论坛》2020,(10):58-68
本文分析了PM2.5年均浓度对企业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所处地区的雾霾污染严重时,企业会发放更多的现金股利,并且很可能采取高派现做法,而非送转;这种效应不会因地域特征、企业污染特征以及政策的变化而消失。进一步分析表明,当所处地区的雾霾污染严重时,企业发放现金股利的做法降低了两类代理成本,但这并未迎合所有投资者的利益需求,而仅迎合了机构投资者尤其是独立机构投资者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银行间及沪深两市交易所发行的170只绿色债券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发行方式、绿色政策支持力度、第三方绿色认证、发债主体的财务状况对绿色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募绿色债券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绿色政策支持是影响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第三方绿色认证的存在对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没有显著影响,发债主体的财务状况不是影响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会受到盈利公告和分配预案公告等非系统性因素的影响。股利能否作为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 ?本文在控制其余变量 (盈利 )的基础上 ,运用事件研究法和上海股票市场的数据对股利政策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 ,现金股利不能成为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 ,而股票股利 (红股 )确实具有比较明显的信号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