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实现从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过渡的宏伟蓝图,也是指导农村发展市场经济的行动纲领。我国十几年来的农村改革的发展,一直是以市场为取向、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题的。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超前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使我国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也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机制在整个经济领域中作用的加大,农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农民和各级领导都感到困惑。有些同志把当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业税全部取消、农民孩子读书免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民生活大大改善。一句话,农民有钱了。另一方面,我国能源特别是电力、煤炭等长期紧张,这给太阳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农村及村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致富农民,促进农村繁荣,一直是苏州农村最鲜明的特色。这几年,广大的农民群众与基层干部始终坚持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创新,使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必然性农村集体经济从诞生、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十多年来的改革,实际上是市场取向的。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第二步改革,国家取消了统派购制度。这两步改革,一方面使农民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一方面是将农业推向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建立初期,富有成效的思想教育和积极的农民政治参与,使执政党和新政权获得了广泛的政治认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总体上看,农民思想教育收效甚微,农民政治参与也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未能实现政治整合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思想教育和村民自治,解决了废除人民公社后农村社会的失范问题,重新聚合了农村社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新的分化,需要创新思想教育方法,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以实现对农村新的政治整合。  相似文献   

6.
朱建华 《经济前沿》2001,(10):15-17
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1、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变化。1979年我国的改革始发于农村,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和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农村改革以市场为取向,一是突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二是突破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绝大部分农产品开放价格,供求关系实行市场调节;三是突破了单一的农产品结构,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业商业建…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市场人多地广,市场容量大,消费水平较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占全国 75%的农村人口,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却只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43%,潜在市场巨大,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因素不断增加,开拓农村市场大有可为。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势必对我国经济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开拓农村市场仍受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主要有: 1、农民收入增势趋缓、影响了农村购买力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七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速…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民公社实质上是国家控制农民经济权利的一种组织形式。家庭承包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起着矫正传统农业体制,使农民逐步获得自由权和平等权的能动作用,因势利导地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生了两次革命性进展。第一次是农业家庭承包制的建立,理顺了农村的经济关系,是农业生产力巨大的全面释放,奇迹般地快速达到农业生产的成倍增长,为终止我国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创造了根本条件。第二次是乡镇企业的广泛兴起,使农村进行了历史性的产业大调整,农村工业占全国工业增幅的主要地位,开拓了农村劳动力的重要出路,把农民引向小康。这两次革命性进展,已各持续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0.
农村小额贷款,简言之,就是把钱借贷给穷人,使穷人获得生产资金。小额贷款公司是金融制度的创新,其投资主体多为民营企业。原先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发放贷款的运作模式与组织模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农村发展,农村庞大的资金缺口严重的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小额贷款通过机制设计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把握农村发展的脉搏,是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如果农民能在金融上得到小额贷款公司等大力支持,那么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就会得到极大提升,这就增强了农民抗风险的能力,基于以下问题使得农民要快速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切实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就是让更多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维护农民权益,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弥合各项公共事业的城乡差距。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经济领域内的事,也涉及到农村上层建筑问题,所以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劳动力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但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相当缺乏,农民劳动力质量不高,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激发蕴藏在农民劳动力身上的潜力,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成为直接作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和强大推动力,农村人力资源的成功开发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王慧 《经济师》2001,(1):58-59
农村市场是国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因素影响了农民旺盛购买力的形成和农村市场的繁荣。我们应找准关键因素,采取相互协调的多方面的措施,使农村市场得到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工业化与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村工业化的崛起并持续高涨,是中国社会几十年来的重大变革之一。它挣脱了极其稀缺的土地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束缚,拓展了农村资源利用的范围和深度,为农村经济的振兴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它也是中国农民在当时历史和现实条件下所做的必然选择。由于受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和“就地转移”政策的严格规定,导致了高度分散式布局,并不可避免地造成高昂的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以及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害。这种规模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双重作用导致了农村工业的总体效益低下,在统计表上产值连年增长的背后是看不见的巨大的发展代价,并反过来深深地影响到农村工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因此,由高度分散走向合理集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本文提出的农村工业开发小区综合管理的模式就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如何把农民引向市场靳振贵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长期束缚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广大农民解脱羁绊,农村经济获得了一次质的飞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又使广大农民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对于市场经济,农民还比较陌生。这突出地表现在经营和决策判断上的...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更加注重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提高农村消费,农民作为整个国民中的一个巨大的群体,在增加消费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必须通过增加农村消费来提高我国的社会消费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商品市场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各项惠农措施,农民的收入在整体上已经有了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农村消费能力的提高,但是,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村消费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促进农村消费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我国农村反扶贫具有更强烈的现实主义和阶段性。在这个新阶段由于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使农村贫困具有新的特点,市场机制作为双刃剑诱发贫困的作用加强,尤其是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农民增收缓慢,甚至减收。因此,农村的致贫因素发生了新的转移,带上了市场机制的沉重印记;鉴此,新时期农村反贫困要有新的思路,要更多地利用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发挥农村贫困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贫困人口在反贫困中的主体性,同时,  相似文献   

18.
促进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于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新征程,推进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绝不能忽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社会高质量发展,就要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新征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成为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要义,探索集体经济模式创新和生产方式转换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在资源模式和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依据农村社会发展实际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绿色经济和小城镇建设、优化制度建设吸引乡贤回归则是形成农民共同富裕的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农村逐步推行财税制度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财税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减轻了农民负担,遏制了农村“三乱”;强化了农民的税收意识,提高了农民纳税积极性;促进了乡镇财税体制改革,规范并理顺了农村分配关系;推动了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促使乡镇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发展了经济,改善了干群关系;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增强了决策民主化,提高了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保持了农村社会稳定;使农民的可支配收入相对增加,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敏和 《经济论坛》2004,(17):112-113
1978年农村改革以来,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了人民公社体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随着市场经济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民有了进入市场的客观要求,面对分散经营的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带来的困难,农民迫切需要以合作制的方式组织起来,联合进入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但迄今为止,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