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富于民族特色的宗族,在我国农村民主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省义乌市祥贝村作为一个"宗族型村庄",几年内从落后典型转变为先进典型,其间,吴氏宗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祥贝"理念替代了狭隘的宗族房支观念;吴氏族员的视线从专注于宗派斗争转移到如何发家致富、谋求共同发展;房派之间的隔阂大为削弱,吴氏宗族凝聚力和宗族认同感得到增强。究其原因,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农村治理精英的强势引导、发展壮大的农村集体经济、村民民主权利的保障落实、和谐聚人的农村文化建设等都促成了吴氏宗族向现代性的转型。实现宗族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农村民主治理的运行,走出一条符合本区域本村特点的民主治理道路。  相似文献   

2.
“聚族而居”的现实决定了宗族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虽然不排除其消极的一面,但其积极影响是不能否认的.就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内涵视角,宗族对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内源式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开发本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理论而言,宗族对经济学中经济不均衡发展解释乏力、经济理性假设缺陷,以及信息不完备和契约履行困境能起到解释或补充作用.宗族促进了农村社区资源配置目标的多元化、机制的人性化、效果的优越化.因此,政府应尊重农村社区现实,利用、引导和改造宗族关系建立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以促进农村社区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魏巍 《理论观察》2006,(1):77-78
宗族力量在我国广大农村客观存在,并对农村管理和村民自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正确分析宗族力量的利弊,有利加强管理农村。  相似文献   

4.
宗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宗族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就相互交织着,当权者的处理态度也几度变迁。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宗族在农村又出现复兴的态势,并在农村方方面面的建设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宗族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演变,都受到国家的影响,但同时又是自我需求的一个满足。通过对宗族的历史反思,对于我们合理利用、发挥宗族的积极作用,克服宗族的不良影响,处理现今农村社会关系并制定相关政策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生存保障功能和发展功能,宗族制度的兴衰与其功能的承担和发挥密切相关。建国初宗族制度的衰退是土改使宗族制度生存保障的必要性和能力大为下降的结果。1953年后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和灾年的自我保障能力,农民回归向宗族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发展成为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宗族制度中以维持生存为目标的功能性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由于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性,农民大量发掘宗族制度中有利发展的因素,宗族制度在短暂衰退后再度复兴。1990年代后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以及新经济组织对宗族制度的有效替代,中国乡村基本摆脱了对宗族制度的依赖。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生存保障功能和发展功能,宗族制度的兴衰与其功能的承担和发挥密切相关。建国初宗族制度的衰退是土改使宗族制度生存保障的必要性和能力大为下降的结果。1953年后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和灾年的自我保障能力,农民回归向宗族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发展成为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宗族制度中以维持生存为目标的功能性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由于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性,农民大量发掘宗族制度中有利发展的因素,宗族制度在短暂衰退后再度复兴。1990年代后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以及新经济组织对宗族制度的有效替代,中国乡村基本摆脱了对宗族制度的依赖。  相似文献   

7.
方方 《新西部(上)》2012,(10):141-141
本文分析了当代农村复兴宗族的现代性;论证了复兴宗族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并对利用宗族力量促进乡村建设提出建议:组织、发展互助合作式的集体经济;维护乡村秩序,在乡村治理中充当重要角色;维护村民的公共利益,发展村内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8.
宗族文化作为中国历史长期演化的产物,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存在,并将对农村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分析宗族文化的演化及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促使宗族文化转变、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后,宗族在中国农村复兴起来,并对现行村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宗族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要客观评价宗族组织,正确对待宗族组织.在宏观上,积极发展政治文明和经济,在条件成熟时彻底消灭它,在条件不成熟时,努力改造它.在微观上,从制度、经济、文化和法律角度入手,控制宗族组织的负面影响,使宗族组织在村民自治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宗族文化必将对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合理利用、发挥宗族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宗族文化的不良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过程中,市政府应如何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对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政府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与先进城市相比,我们在高端人才引进上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加强?去年6月27日,大连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期间,对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情况进行专题询问,15名委员和1名人大代表接连抛出17个问题,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面对面"逐一应答。犀利、坦诚、追问、互动……现场气氛严肃又热烈。  相似文献   

12.
冯文达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8):219-220,F0003
现阶段,农村中学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学生知识面层和师资条件、教学设备等问题的困扰,语文课上的阅读教学改革仍然举步维艰;在阅读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难以"主导",学生难成"主体",因而不少教师不免会发出沉重的感叹。那么,农村中学应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呢?笔者以为,农村中学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不能简单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不应以教师的行为代替学生的阅读行为;作为老师,应作引路人,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并尊重其阅读个性,重视其理解和思考,鼓励其读出自己的"色彩";给他们阅读空间和时间,并加以耐心引导,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使阅读体验和感悟真正落到实处,使阅读有所升华。  相似文献   

13.
浅论社区规范对小额信贷自履约机制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冀 《山东经济》2006,22(1):67-70
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和中国农村长期以来形成的依靠宗族关系维系的社会特点,使社区规范可以在小额信贷的运作中发挥相当突出的作用,这一原理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从我国农村的人文关系角度分析,农村市场的自履约机制具有内生性,社区契约的作用机理与社区的宗族关系基础紧密联系。将信贷关系嵌入社区的社会交换关系,建立联结博弈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契约的强制力和威慑力,控制并降低信贷交易的风险。金融机构应该借助社区的力量发展农户小额信贷,扭转对农村地区金融支持的恶性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14.
钟伟惠 《魅力中国》2014,(16):34-34
本文基于宗族的本质及其现代发展,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方面论述宗族对村民自治的积极作用,尽力挖掘宗族与村民自治以及现代化本质相契合的有效因素,引导其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方面。使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走向民主健康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是为了鼓励集中.我国农村的耕地、房基地、山林地.该不该流转集中?应该.8亿农村人口中的2亿人脱离耕地流动到了城市,他们留下的耕地和房基地权属当然应该适度集中.然而,农地流转集中给"资本"还是农民?土地应当流转集中给农村集体.削弱了农村集体,就阻碍了进城农民的退出机制,留在农村的人们就享受不到城市化的好处,反而走向破产.加强农村集体,巩固农村集体,农民才能自愿进城,而非被"资本"逼迫进城.  相似文献   

16.
信鸽 《魅力中国》2010,(3X):179-180
观看《徽商风流》之后对其中介绍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部分加以概括分析,认为传统社会是由姓氏、宗族、血缘、族长和族规来维系的,与此相对应现代社会有了更为进步、独立和人性化的社会生活模式,然而这种模式是否百分之百优越于祖先的模式?是否使社会生活更加和谐?如果还存在问题,传统社会是怎样解决的?这些都是应当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互动     
问: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是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连续十年在年初的一号文件中关注"三农"问题。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一号文件有哪些亮点和突破?该如何解读?北京读者张楠答:文件突出的"保供增收惠民生"是延续对农业农村"多予少取"政策,体现了中央农村政策的连贯性,而"改革创新添活力"则更多体现了"放活"的思路,是与往年一号文件相比最大的突破。今年的最大亮点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另外"三农"问题设计劳动力、土地、农产品等各个方面,单独依靠农村自身发展不可能完全解决。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都离不开城镇化,只有实现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宗族复兴在当代农村形成一种隐性的非正式力量,对村民自治的实施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重要影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既要尊重农村社会存在的内生力量,又要以现代法治规范和制约,通过在法治框架内合理整合才能走出一条村民自治的最优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宗族社区的婚嫁习俗中对不同性身份的新娘差别对待和提供不同的礼遇。同时,性身份也是性的伦理道德和中国文化下的性脚本的折射。而其中的性行为,具有神圣性与礼制、特殊意义化,性是特定“情境”和主体的性,性存在具有历史性。文章利用质性研究方法,运用性脚本等社会学理论,对农村婚俗中的性身份进行诠释,揭示其特殊的意义,展示农村宗族性有关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情国力》杂志1999年第6期刊登了校同安、季希勘同志的短文"生娃为啥不上报",说江苏省大丰市某乡镇1996—1998年三年实际出生婴儿611人,登记入户的只有568人,漏报43人,误差率高达7.03%。其实在许多地方的农村都存在没有户口的"黑孩",1998年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湖北某县不是也因连年少报新生婴儿而发生大水冲出好几百人的爆炸性新闻吗?可见农村人口统计与实际情况误差较大是个共性的问题。那么农民为啥不给新生儿报户口呢?文中列举了三个方面的原因,我以为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